#舊文新讀#董寶珍和銀行高管討論銀行(二)

首發時間:2018-6-28

#銀行分析系列文章(七)#:董寶珍和銀行高管討論銀行(二)

#舊文新讀#董寶珍和銀行高管討論銀行(二)


1、高管提到去槓桿對銀行是小事情。為什麼這麼說呢?首先一個問題,去槓桿是去誰的槓桿?去的是社會總融資量,那麼社會總融資量裡面,這一次去槓桿,它去的是這一杆子單位的槓桿,P2P,網貸,信託貸款,影子銀行,還有各種形式的非銀行貸款。

2、去槓桿對銀行也有影響,就是對銀行的理財產品有一點影響,那麼理財產品這種影響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中國銀行有一個數據,他從理財產品獲得的收入是五六十億,肯定不超過100億。但是中國銀行一年的營業收入是4000多億,假設理財產品給中國銀行帶來100億的利潤,而100億的收入相對於4000多億的主營收入還不到不到3%,所以幾乎是沒有什麼關係的。

#舊文新讀#董寶珍和銀行高管討論銀行(二)


3、去槓桿被資本市場上炒得很熱,很恐懼。你翻一下銀行的真實數據就會發現確實不是什麼問題。我自己有一組數據,信託貸款和委託貸款加起來才20多萬億,減少10萬億,也不算啥。全中國社會的銀行信貸是130多萬億,減少量不大。並且一定要注意它不通過表外做業務,他把省下的錢又放回表內,現在資金緊張,銀行資金一樣掙錢,表外損失,表內補一下不算什麼大事。

現在中行工作人員所提的思想也是這樣,就是說我們現在的經濟政策沒有刺激,就是正常的經濟狀況,而且還有一些緊政策擠壓下出現的。那麼對於這個擠壓下的經營數據,它是真實的,自然的,從而是可延續的。所以如果宏觀沒事,那麼自然而然的數據繼續延續,繼續復甦,繼續進入新週期。如果宏觀有事,那麼,我刺激也就能對沖了。所以經濟形勢不悲觀。

5、經濟大勢是好的,但是分化的也很厲害,這就是調結構,結構性的情況差異很大。所以企業這塊也是逐漸向好,存在著具體的局部問題,但是大勢也基本上是沒問題的,已經開始向新週期了,這就是企業的一個狀態。

6、邏輯復甦是說我現在還沒有充分看到復甦的限制,但是復甦的所有的條件,所有的邏輯依據都已經具備了,你不要等現實復甦,你要等邏輯復甦。當然趨勢交易者他是等現實復甦的,不見現實復甦不下手。但是真正價值投資者都是投邏輯,邏輯上具有不再惡化和轉折的條件之後,就認為是最佳時機。邏輯復甦,這是我在2018年中期給中國銀行業一個判斷,也許兩三年之後就能確定這個判斷對與不對了。

否極泰董寶珍 (第五篇)

2018-6-29 14:02 來自 微博 weibo.com

外資對中國銀行業預測的對與錯

1. 昨天我跟中行的溝通之後,我覺得真實情況可能是這樣,就是外資可能準確的預測準了中國銀行業的總不良規模,平均來說5到10萬億。

2.但是外資不因為他準確預測數量就是正確的,外資錯在哪了呢?錯在對危機的解決方式,對壞賬的解決方式,最不靠譜的是他認為中國的這個壞賬就是V型爆發,跟美國一模一樣。但實際上不是,實際上從2013年中國出現了壞賬問題以後,就一直拖著,一直是系統穩定大局不發生V型下跌,大局勢下,12、13搞鋼鐵煤炭,14、15搞化工,水泥,16、17又搞製造業,把問題用時間給分解掉了,用時間換空間,用時間消化。

3. 我們中國投資界,包括中國經濟分析界特別主張追求用時間消化是最低成本的,最低傷害力的。那實際上在中國銀行業壞賬的處理方式是用時間消化了,是成功的用時間消化了。

4. 這是我多次看好銀行的核心主概念,核心主邏輯。核心主邏輯就是美國實現不了平穩的系統平穩,然後一年一年切切香腸,每年稍微處理了點,穩定的度過危機。然而中國做到。中國為啥能做到呢?中國干預住是因為它的市場結構和所有制結構!干預能不能成功,不決定於干預本身,決定於所幹預這個市場結構。當中國這種體制干預者是政府,金融系統是政府的子公司,政府投資設置的,實業界的主要公司是政府的,它一干預那不就是父親跟兩個兒子打打招呼,說你們倆互相配合,按照你老爹我的意思辦事,就穩住了。

5. 從邏輯上,中行工作人員說應該是末端了,最後一年了。那外資預測的那10萬億也減掉了,也完全解決掉了,這次壞賬危機已經走出來了,中行那個人說法在邏輯裡面好些孤立的證據能對上了。投資研究一定要注意,有時候你會拿到各個角度得來的孤立的證據,當這些孤立的證據經過你的思考,基於常識性邏輯能把它串在一起,成為一個證據鎖鏈的時候,你對了。

6.看空銀行是真的錯誤的,理性思考創造財富,我彷彿看到了終極的那個結果,終極結果不可能變了,看空銀行真的沒有必要,一定不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