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中外历史上谁才能称得上是第一猛将呢?

汉史趣闻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彭德怀元帅1916年入湘军当兵,1928年率领了平江起义,到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30多年都是在战火硝烟中度过的。彭德怀元帅从军阀混战到革命战争,从阶级斗争到民族战争,从国内战争到国外战场。在长达几十年的军旅生涯中,彭德怀元帅参与指挥了上百次重大的战斗和战役,经常身先士卒和亲临前线。


红军时期,彭德怀率领的红5军纵横驰骋于湘鄂赣地区,很快发展成为红三军团,曾经还占领了长沙。抗战时期,彭德怀虽然为八路军副总指挥,但是实际上是八路军的实际指挥者。解放战争时,国民党军大举进攻陕北,彭德怀仅以2万余人的兵力与20多万的胡军周旋,取得了沙家店、盘龙、青化砭、羊马河等战斗的胜利。经过一年多的时间,西北野战军转入外线作战,经过两年半的时间解放了西北五省。

彭德怀支持毛主席出兵朝鲜,并说最多是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最终彭德怀披挂上阵,被任命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敢于亮剑,他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以劣势装备,打败了装备精良的美军,成为了一位世界级的名将,从这一点上来说,彭德怀元帅无愧于第一猛将。


历史军魂


国军第一猛将,两次击败西野,叫嚣一战定陕北,却因得罪胡宗南下台

国军第一猛将是谁?有人说是张灵甫,有人说是胡琏,其实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说法。在我眼里,国军第一猛将称号应该给钟松,打起仗来悍不畏死,更是两次打败彭德怀指挥的西北野战军,疯狂叫嚣一战解决陕北问题,只可惜,这样的直肠子,在国军中根本生存不下去。

钟松是个传奇将军,在黄埔军校第一期,他病重被校医丢进了太平间,要不是同学细心检查,他可能直接就被火化了。也许是因为死了一次,钟松在后来的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等战争中相当勇猛,悍不畏死,可以说是国军将领中的佼佼者。

1933年,钟松参加长城抗战,担负守卫南天门的任务。战后,他因功成为旅长,指挥第二师独立旅。淞沪会战中,钟松担任61师师长,在唐家宅等地阻击日军,战斗相当惨烈,61师的361团团长李忠,365团团长季伟佩战死。此后,钟松又先后参加了兰封战役、武汉会战、滇西反攻等战役,直到抗战后期,钟松加入胡宗南部,成为胡宗南手下第36军8万多人的统帅。

解放战争中,钟松驻防陕北,主要针对的就是彭德怀元帅指挥的西北野战军。钟松曾两次打败西野,这是怎么回事呢?

第一次是榆林战役。

1947年8月的榆林战役中,我军集中了8个旅4.5万人围攻榆林国军1.5万人。胡宗南6万军队兵分两路救援榆林。钟松绕道横山以北穿越沙漠想要给榆林攻城部队突然袭击。钟松忽然到达榆林,导致我军付出极大伤亡后没有取得预定战果,只好撤退。

这场战役被国军渲染称为"榆林大捷",而钟松本人也公开在报纸上说,"一战就能解决陕北问题"。

事实却是,钟松带领的36军北上,陷入孤立地位,西北野战军乘机组织部队围歼该部。沙家店一战,36军损失了6000多人,元气大伤。陕北形势因此逆转。

第二次是宜瓦战役。

就在沙家店战役过后不久,钟松又带着4个旅病例冲破徐向前元帅组织的阻击,解了运城的围困。钟松一句烧掉了运城4万多块门板,真是太坏了。1948年3月的宜瓦战役中,西北野战军派出了两个纵队攻击洛川,22天没有攻克,只好撤围而走。钟松率领整编36师一路北上追击,日行百里,多次冲散解放军的撤退部队。这场战役让西野承受了巨大损失。

不过,1948年7月的冯原战役中,钟松要求第五兵团裴会昌支援,裴会昌不支援。结果钟松的据点迅速崩溃,整编36师几乎全军覆没,钟松带着123旅主力突围成功。

冯原战役的总结会议上,钟松直接批判西安绥靖公署的智慧错误,把胡宗南气得半死。胡宗南直接给他来了个"撤职留任"的处分。钟松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带兵打仗了,就干脆走了,去了香港。

钟松和胡宗南并没有彻底撕破脸,所以钟松也最终没有跟着香港的一众国军将领宣布脱离国民党。钟松在台湾继续做胡宗南部下,一直到1965年退役。

钟松曾在1988年回大陆探亲访友,晚年在荷兰去世,终年95岁。


历史知事


说到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第一猛将是谁,应该说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人的眼里,是有不同的人选的。

但是,对于我们新中国的人们来说,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第一猛将是彭德怀元帅。

中国的 猛将那么的多,为何是彭德怀元帅呢?

之所以是他,是因为他对阵的敌人,是外国入侵者。他打的是要侵略中国的外国人,要知道彭德怀元帅带领的中国人民,既打过日本侵略者,又打过美帝国主义。

更加重要的是,在面对如此强大敌人的时候,彭德怀元帅靠着他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敏锐的观察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全部都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不得不说这样的胜利,简直就是伟大的一个奇迹,因为在中国武器不如人家的情况下,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打败强敌真的是太难了。

不过正是因为这样的胜利来之不易,更加突出了彭德怀的军事指挥才能。

彭德怀打仗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一次大战的时候,他都能做到亲临前线指挥。正是因为他了解战场上的实际情况,所以,他能快速的做出判断,抓住时机给敌军以沉重的打击。

同样,这样打仗也是最为危险的。

毕竟作为指挥大战的将军,到了炮灰连天的前线,万一有个什么不测,是很容易会被敌人的子弹打到的。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有利就有弊吧。

在面临抉择的时候,彭德怀选择了他认为最为正确的一种,毕竟战争无论如何,都是要最终的结果,那就是取得最终的胜利。

在彭德怀的一生之中,他打的胜仗真的太多了。

百团大战,他带领中国八路军歼灭日伪军共计四万余人,给日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大大的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日的士气,为中国抗日战争的最终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彭德怀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一个和平的外部环境,可以让中国人民,全身心的投入到祖国的建设当中去。

同时,抗美援朝的胜利也让世界人民知道中国军队的厉害,中国领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任何敌人只要侵犯了中国的利益,我们都将不惜和他们一战。

所以说这样的彭德怀,才是世界历史上的第一战神,也是中国人民心目中最伟大的将军,人民心目中的第一猛将。


史学达人


第一猛将当属韩先楚上将。


1955年授衔时,根据每个人的资历和战功来评定军衔,韩先楚就被评为了中将,当毛主席得知后专门作出指示,让韩先楚晋升为上将,可见韩先楚在毛主席心里的地位如何,而大家对于韩先楚晋升为上将也都很信服。


韩先楚,1913年出生于中国有名的将军县湖北黄安,1932年成为红军战士后,先后经历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从一名普通战士一步步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战将,可谓身经百战、战功赫赫。


而韩先楚的“成名之战”则是在参军后不久发生的。刚刚入伍的韩先楚分配到了红25军的交通队,专门负责为前线部队运送给养。在一次转移中,在大部队最后面的交通队被十几名地方民团尾随着,交通队大部分战士都没有枪,也没有战斗经验,底气不足,而对方至少有十几杆枪。距离越来越近,韩先楚急中生智,让他们听他的部署。把交通队队员分为了三部分,假装埋伏起来。然后韩先楚大声叫:冲啊,抓活的。突然这一声叫,使得身后的民团愣住了,看到有很多人冲过来,手里还拿的枪(其实是扁担),立马慌了。毕竟民团战斗力很差,为了保命,全部都举手投降了。


而韩先楚带领交通队用扁担俘虏敌军的事迹很快传开了,25军军长吴焕先当即决定:调这个年轻人到红七十五师二二五团二营五连当排长。从此也开始了韩先楚的“打怪晋级之路”。


国军整编第25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全副美式武器,战斗力极强。这支部队在东北大地上作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急先锋,和东北民主联军爆发过多次战斗。尽管韩先楚指挥的4纵武器装备落后,但还是被韩先楚抓住机会,在老爷岭历时三天三夜全歼了这支顽敌,俘虏25师师长以下5000余人,开创了在东北战场上一次作战歼敌一个整师的先例。


辽沈战役胜利后,韩先楚率军入关一路南下,从东北打到了海南岛。由于之前金门战役的失利,使得解放海南岛的战役一推再推。而韩先楚根据自己的判断,认为以木帆船为主渡海作战完全没问题。尽管众人还在犹豫,可是在韩先楚的再三坚持下,才使全军下定决心渡海作战,我国第二大岛海南岛也在韩先楚的指挥下,历时三天,在1950年4月宣告解放,避免了海南岛成为台湾第二的命运。


朝鲜战争爆发后,韩先楚又踏上了异国的征途。他率领的38军,因表现突出,作战勇猛,打得美军闻风丧胆,而被人们称之为“万岁军”,可是由于韩先楚多年戎马生涯留下的旧患,使得韩先楚不得不提前回国养病,含恨离开了朝鲜。其实韩先楚最大的心愿还是解放台湾,可是在韩司令临终前也没有看到那一天。不过作为后辈的我们,是幸运的,因为台湾解放的那一天不远了。



历史局中人


第一猛将当属彭德怀将军。

彭德怀将军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在朱德之后,排名第二位,他戎马一生,为中华民族独立做出所巨大贡献。

今天我们来回忆下彭德怀亲自指挥的朝鲜战争。

195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1周年纪念,在西北主持工作的彭德怀并没有意识到,他会和千里之外的朝鲜战争有交集。

一天中午,北京突然派人找到彭德怀,说毛主席邀请他参加一个会议。

彭德怀将军没有耽误,马上让参谋收拾行李赶往北京。 到了北京以后,彭德怀才知道毛主席叫他来,是为了朝鲜半岛局势。

当时有有两种意见,一种是静观其变,一种是出兵支援。

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所以毛主席想听听彭德怀的看法。

彭德怀考虑再三后,向毛主席表达了出兵的看法,他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最多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

毛主席听到他这个观点后,心里有了合适的人选,当即表示让彭老总挂帅出征。

10月中旬,彭德怀和先头部队共10余万人,越过鸭绿江往朝鲜方向进军。

进入朝鲜半岛,彭德怀将军才感到局势比想象中还要复杂。


当时朝鲜人民军接连败退,金日成身边只有3个师的兵力。

彭德怀将军来到朝鲜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了解美军的情况,接着打了三次战役,让麦克阿瑟吃了一个大亏。

第一次战役消灭了南韩第三师,第六师共1.5万人,打垮了美军的王牌骑兵师。

第二次战役主要歼灭的是南朝鲜的近两个师,特别是第二师基本上失掉了战斗力,美7师也受到了重大打击,土耳其旅消灭了一半,其他的24师等也受了很多损失。

第三次战役直接打到了北纬37度线,汉城已经在志愿军的射程范围内。


直到这三次战役打完,不可一世的麦克阿瑟才知道对方的指挥官是谁,想来也是非常滑稽的事情。

后来麦克阿瑟被调回美国,从此一蹶不振。 后来的朝鲜战争,打得异常艰苦,美军虽然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但他们先进的武器装备,现代化的作战体系,让志愿军吃了不少苦头。

可是,彭德怀将军带领中国志愿军,用了三年时间,把美军赶到了38线以南,这在百年来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胜利。

要知道,美军刚刚经历二战的洗礼,拥有陆海空近1000万武装力量,而且装备先进的空军和海军,想要战胜他们的难度可想而知。

1953年7月27日,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字,朝鲜战争正式结束。


彭德怀将军率领中国志愿军陆续回国,他的英勇正好印证“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句话。

—End—



冷月钩沉


说到古今中外历史上的第一猛将,可能不同人的眼里,有不同的人选。但是,在我看来,粟裕绝对称得上第一猛将。

我们都知道粟裕将军一生,所进行的战争,全部都是为了人民的独立和解放而战,他是真真正正的为贫苦人民,为天下百姓而战的。

在说粟裕打了哪些胜仗,战胜了哪些敌人之前,我们先说说粟裕打仗的特点。

不得不佩服粟裕是个全能型的将军,无论是战略上,还是战术上。他都有着十分强大的洞悉与掌控力。

还有无论是大规模作战、还有游击战、伏击战、运动战......,粟裕都能掌控到恰到好处。

也许,这和粟裕的成长经历有关。他是众多开国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从一名普通战士,成长为一名将军的人。

正是因为他的这种经历,给了他丰富的作战经验,也正是因为如此,才造就了战场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粟裕将军的。

关于粟裕将军,他的敌人在和他作战的时候,对他肯定是最为头疼的。

因为粟裕打仗,十分的灵活,没有章法可寻,他会根据不同的地形,不同的敌人,不同的实力,选出不同的应对方案。

有的时候,粟裕会集中主要兵力,各个击破敌军。

有的时候,采用四面八方合围的方式,歼灭敌人。

有的时候,会先打敌人的精锐部队,有的时候会打弱小部队.......。

正是因为粟裕作战的灵活性,让敌人根本就找不到如何应对粟裕的作战方法。我们都知道粟裕在华东战场上小试牛刀,就取得了七战七捷的大胜。

本来蒋介石还想用半月大时间,打败粟裕带领的华东野战军呢。

但是,这一交手,蒋介石才意识到,自己手下的那些将领和粟裕比起来,根本就不在一个层次上。

华东战场上七次大规模的战役,粟裕全部以胜利告终,这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粟裕打的蒋介石真的是丢尽了脸面呀,这个仇蒋介石肯定是报的。

他派出了自己最为精锐的七十四师,并委派心腹将领张灵甫作为七十四师的师长,开始向粟裕带领的华野军进攻了。

目空一切的张灵甫,把粟裕看的太简单了。

他以为自己仗着先进的武器,强大的活力,在加上自己拥有庞大的盟军,打败粟裕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所以,张灵甫开始孤军深入,到了孟良崮想把粟裕的华野军吸引到孟良崮,然后和其它国民党军队,一起把粟裕的华野军围而歼之在孟良崮。

可是,事实上粟裕带着华野军到了孟良崮仅用了四天的时间,就把张灵甫和他的七十四师全部歼灭了。

粟裕和他带领的华野军,全身而退之后,也没有见到张灵甫的盟军的到来。也许,这就是粟裕将军的出其不意吧。

还有,被蒋介石视为封疆大吏的王耀武、杜聿明等人,最后也都是败在了粟裕的手下,成了粟裕的俘虏。

淮海战役的胜利,粟裕的华野军,是立下了赫赫战功的。黄百韬兵团,是被粟裕歼灭的,杜聿明集团,是被粟裕打垮的。

所以,战功赫赫的粟裕,绝对能称得上古今中外历史上第一猛将。


不才讲史


历史上猛将奇多,白起,项羽,吕布,典卫许诸,张飞,李存孝,薛万彻,蓝玉,石达开,抗日名将王耀武,孙立人,张灵甫,余诚万,方先觉,胡链,薛岳将军,共产党的彭德怀元帅,韩先楚上将,邓华上将,梁兴初中将,王近山中将,许世友上将。





94310417小云


中国从古至今,战将如云,名将辈出,白起、卫青、吕布、关羽、张飞、岳飞等等,都是大家心目中的英雄,但要说谁是第一猛将,还真不好评比,没有标准统一的答案。

在中国革命史上,彭德怀元帅,无论是从军事才能,还是勇敢善战上来讲,他都是一位杰出的佼佼者。今天简要介绍一下彭总在红军时期的几个事件。

△平江暴动举旗帜。1928年7月,他与腾代远、黄公略领导了平江起义,拉起了革命的队伍,组建了红五军,他任军长。

△敢打恶仗、险仗。1929年他奉命坚守井冈山,率1个团,与敌人20个团进行激烈搏斗,突围中又受到重创,部队只剩下300人。1930年,他任红三军团长,率部一举攻下了长沙,创造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下省会的唯一战例,极大提高了红军的声威。

△他参加了中央苏区的历次反国剿战斗,一直都是一线指挥员。长征中,率部血线湘江,为中央红军北上打开了通道。

△红军到达陕北后,他指挥了直罗镇战役、山城堡战役。为了扩大红军的影响,他作为红军抗日先锋军司令员,与政治委员毛泽东指挥红军东渡黄河,挺进山西,进行东征,打得阎锡山连连败退,电请蒋介石派中央军入晋剿匪。东征结束后,毛泽东欣然挥笔,写下了: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后来,他指挥百团大战、保卫延安、解放西北、抗美援朝等大的战役,在我军的历史上都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就不一一介绍了。





zj史海拾贝


当之无愧的是红25军“军魂”吴焕先将军,要知道徐海东、程子华、韩先楚、刘震等名将皆出自于红25军,军史上可以用任何你知道的词语形容他们的英勇善战,然而红25军“军魂”的荣誉却只属于一人,那就是英勇牺牲的军政委吴焕先。

(吴焕先烈士)

吴焕先1906年出生于河南新县,家境非常富裕,在当时的吴氏一门兄弟中排行第七,故称“七相公”。他本可享受富足的日子,然而却选择了另外一条道路,16岁就读于湖北麻城蚕业学校期间接触进步思想,三年后的1925年入党。1927年参加和领导了黄麻起义,是鄂豫皖根据地和和鄂豫皖红军的创始人之一。

因为组织黄麻起义和率领红军不断打击敌人,吴焕先的家人遭到反动民团的血腥报复,1927年3月18日的《汉口民国日报》上曾经刊登:“吴焕先家内大小六口被杀尽”。吴家遭到血洗以后,仅剩下母亲陈氏和一个嫂子、一个侄女,在白色恐怖下,陈氏与吴焕先的妻子曹干仙只能流落在外依靠乞讨为生,有一次居然要饭要到了红25军驻地,在场干部战士无不落泪。

(吴焕先与徐海东)

后来的1933年5月,正值青黄不接的时节,曹干仙为支援红25军围攻七里坪,将婆媳二人乞讨凑出的一袋“百家粮”送往七里坪龙王山阵地,怀有身孕的曹干仙跋涉几十里,终于病饿交加牺牲在回去的路上。而吴焕先的母亲陈氏,为了躲避敌人的搜捕,也最终活活饿死在一道夹壁墙里,吴焕先的家人为革命的惨烈牺牲,至今令人动容。

从1931年起,吴焕先历任红四军第12师政治部主任、红四方面军红25军第73师政委,1934年10月,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撤往川陕),吴焕先留下来坚持斗争,担任鄂东北游击总司令。不久领导重建红25军并担任军长职务,在极度困难的情况下率部在大别山区与敌人周旋,红25军逐渐发展到3000余人。

(开国大将徐海东)

在敌人的疯狂围剿下,1934年11月红25军决定实施战略转移,成为第一支奔赴陕北的红军长征队伍,此时红25军的战斗序列是:从江西苏区到来的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军政治委员,徐海东为副军长,下辖第223、224、225团和手枪团共四个团。红25军突破数万敌人的围追堵截,一路奋力北上。

在历经多次的激烈的战斗后,红25军的军长程子华、副军长徐海东均身负重伤,政委吴焕先勇挑重担成为部队的实际指挥员,并提拔了韩先楚、刘震等一批年轻干部从连级晋升营级。红25军从大别山出发,兼程到达豫陕交界,期间突破了敌人三道封锁线,于11月26日在方县独树镇遭敌伏击。

(开国上将韩先楚)

独树镇战斗,是红25军长征中生死攸关的一战,因天气寒冷战士们的手被冻僵,几乎拉不开枪栓,红军先头部队一时陷入被动。就在这危急时刻,军政委吴焕先从警卫员身上抽出一把大刀,高喊:“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共产党员跟我来!”,一马当先与敌殊死肉搏,终于打退敌人进攻扭转部队所处危局。

军政委带头抡着大刀跟敌人进行白刃战,这才是真正的猛将!是役红25军伤亡300余人,但是终于在豫陕边区站住了脚,建立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到1935年5月,红25军发展到3700余人,另建设地方武装2000余人。为了配合红一和红四方面军北上,红25军于7月间向陕甘出动进行西征,期间吸引和钳制了大批敌人,有力配合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也为三大红军主力会师陕甘创造了重要的条件。



(开国上将刘震)

1935年8月21日,吴焕先在甘肃泾川县四坡村的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8岁,由于他在领导鄂豫皖根据地和长征入陕中不可磨灭的贡献,被公认为红25军“军魂”。伟人曾经特别称赞:“红25军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吴焕先功不可没”!1985年,在吴焕先将军牺牲50周年之际,徐向前元帅为吴焕先题词:“赤胆忠心,英勇善战”。

红军不怕远征难,功不可没吴焕先!

(曾任红25军军长的程子华)


度度狼gg


我认为中国猛将许世友,跟彭德怀齐名。现用事实事证明许世友是猛将:

一,一出身武行―敢死队长―连升四级

许世友是天性使然,许世友又是习武所致,战场上的许世友与“敢死”二字紧紧相联。从吴佩孚的军阀部队到农民义勇队,再到入编工农红军第四军,从一名普通士兵到排长,再到红四军军长,许世友仅仅用了短短的四年,就完成了军旅生涯中最艰难也最重大的跨越。

二, 抗大风波―锒铛入狱―不打不成交

之所以毛泽东与许世友有这样的情感,用许世友的话说,是因为“毛泽东两次救我许世友;而用毛泽东的话说,是不打不成交。原来,毛泽东在第一次救许世友之前,不仅被许世友骂说,“你毛泽东算什么东西!”,甚至还挨了许世友的一记重拳。

三, 进占牙山―攻克赵保原―决战济南

16年后,许世友用赫赫战功向人们证实了毛泽东用人的胆识和谋略。从济南战役到万第之战,从榆山会战到牙山首战,许世友在胶东16年,打了上千场的战役,百死一生,以至于后来他离开山东,选择秘书的时候,还要附加一个条件,胶东人。

四,忠孝难全―避难大别山―保卫毛泽东

在军委会议上,他当着毛泽东的面骂江青是“白骨精”;在“二月逆流”里,他和王洪文拍桌子拍断了两根手指头。当厄运袭来的时候,许世友,再一次选择了抗争。用他的话说,落到造反派手里,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宁可跳崖,也不能进“虎口”。

五,最后一仗―逍遥晚年―土葬风波

1979年2月17日,中国南线边防自卫反击战打响。而此次战役的总指挥,正是邓小平亲自点将的许世友。这一年,许世友74岁;这一仗,是许世友生平最后一战,正是这一仗,世界从此知道了,除了彭德怀以外,中国还有一位横刀立马的战将,名叫许世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