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書法創作與心得

“論”書法創作與心得

書法,是中國及深受中國文化影響過的周邊國家和地區特有的一種文字美的藝術表現形式。包括漢字書法、蒙古文書法、阿拉伯書法和英文書法等。其"中國書法",是中國漢字特有的一種傳統藝術。

從廣義講,書法是指文字符號的書寫法則。換言之,書法是指按照文字特點及其含義,以其書體筆法、結構和章法書寫,使之成為富有美感的藝術作品。漢字書法為漢族獨創的表現藝術,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等。

“論”書法創作與心得

藝術評論家 | 郭賦林

對於一個書法家而言,在書法創作上應該主要具有三種能力:諸名家法書的臨帖儲備能力,多門類藝術營養的綜合吸取能力,文字與書寫創作相統一的創新能力,除此而外,還要有靈感與性情。
  書法創作,首要是臨摹。臨帖對於創作來說,是最好的基本功的訓練。無論是對臨、默臨、意臨等等,其作用都是學習和積累,也可以說是日後進行創作的儲備。臨帖最忌死臨,就是在具備一定臨帖基礎的時候,不能再刻意去做毫不走樣的模仿,一成不變的模仿;在已經掌握一種或幾種書家書寫風格的條件下,一定要力爭多臨一些,多儲備一些,不能抱一守終。當今的天下,文化的迅猛發展,信息的飛速傳播,海內外交流的日益頻繁,帶給人類的知識積累也更加日新月異,為書法創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天地。因此臨帖也要有積累和儲備的意識,它也是具備多方面修養的基本條件和基礎。我在積累一些臨帖的基本功以後,臨董其昌、王鐸時不只是臨其本人的作品,而是連董、王二人在學書過程中所涉及的主要書體都臨過,從中一併體驗其書體積累和演進的過程。

“論”書法創作與心得

郭賦林行書作品

當然,無論什麼書體,只要有一種書體能夠得心應手,與其他書體都有相通之處,筆法基本可以相通,可以臨得更順利一些,掌握得更快一些。能夠多臨,不光是學帖記憶的積累,而且還有各種帖與帖相互間的比較,更容易瞭解帖與帖相互間的特點,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同是魏碑,鄭道昭與鄭長猷,張汝墓誌與張猛龍碑都各有哪些特點,只要認真地用心臨過才會一目瞭然。與此同時,儲備得越豐富,應變的能力就越強,在日後的創作中就越能得心應手,運用自如,才有資格講創新,否則只是空有其願望而已。僅僅急於或熱衷於創新而缺乏這種積累和儲備,頂多成為書壇上一時匆匆的過客,不會成為真正的書家。

“論”書法創作與心得

郭賦林行書作品

藝術評論家郭賦林說:書法創作的本意是在表現一種修養,是在寫修養,至少在古時候是如此。創作即是寫作,意念在前,書寫在後,性情亦在其中,通常是先考慮文字的表達,再考慮寫得美觀,這是由書法以文字為載體所決定的。許多古人的信札手稿就能很好地說明這一點。現在的人也承認書法是表現一種修養,但總想把表現性情作為書法的第一要旨,強調創作的主觀性、主導性、主動性,主張今天的書法是創作出來的,是為創作才存在的。這種觀點我不反對,但我認為這種理由並不完全充分。我現在有時也在裱好的冊頁上抄自作的舊詩稿、舊文稿,並非在有意創作,但還有不錯的感覺。自古以來,至少是到明代以前,書法一直是圍繞著書寫進行創作的,這種創作技能的訓練、創作能力的積累、創作意識的蒙發、創作過程的完成,都是一揮而就,因此那時的隨手隨機而寫的手札、信函、文稿的草稿都成為今天十分難得的藝術珍品。

“論”書法創作與心得

郭賦林行書作品

所以能夠隨機寫得自然、流暢、瀟灑、富有神韻,很大程度上不是來自臨寫前的所謂安排和創意,而是持之數年的積累與修養。我學書初以顏柳開蒙,後漸臨習秦漢碑銘,近十年來潛心於五體法書的臨習與創作,曾對古代名家的書法名帖反覆品味,精心揣摩,為我的書法創作打下了較為堅實的基礎,才會有今天的創作面目。除書法以外,我對美術、哲學、易經、古文字,特別是中國古典文學都著力培養濃厚的的興趣。偶爾拈來,也可得其中滋味。如果說書法創作的作品是在表現一種激情、一種衝動、一種不同凡響的藝術主張,倒不如說是在表現一個書家多年積澱下來的審美意向和基本技巧,從中傳達出內心世界的情感。因此我認為書法首先是表現修養的藝術,是對各類藝術的修養的吸取,對各種藝術手段的融會貫通,它不是一種時尚,是一種必需,是對一位成熟書家應具備的基本要求。

“論”書法創作與心得

郭賦林行書作品

在書法的創作上,我認為對書法的創新要大力提倡,但不能急功近利。書法創作應該具有時代感,提倡對各種藝術風格的探索,創作出既有時代特色又有個人風貌的作品。因此搞書法藝術是既貴在創新,也難在創新。如人所說,創新的基礎在於繼承,學書要先師承古人,重法度,得傳統精髓,學古而不泥古。一個書家的風格應當在繼承傳統吸取營養的基礎上,注重與時代氣息的融合,注重民間文化內涵的滋養。隨著書法事業的發展,書法作為藝術品正在越來越多地進入藝術廳。越來越多地注重併發揮展示和欣賞的功能,寫作過程被融入了激情而變成為創作過程,這種完全是有意識地進入創作,正在使書法創作從過去的方式轉變為新的方式。書法以文字為載體,周密考慮文字內容與書體的關係,書體與書寫風格的關係,創作過程中內容書寫與情感表現的關係等等。

“論”書法創作與心得

郭賦林行書作品

倘若一個技藝精湛的書寫者,在一幅作品中不能正確地使用文字,傳達不出字裡行間的感情,即使是具有再高超的技能也會無人喝彩。創新是一種漸進的過程,一種能夠被歷史實踐不斷驗證和廣泛認知的過程。優秀的書家應該倡導並具備創新的能力,沒有這種能力就等於失去前進的動力。但有了創新的能力,並不等於已經達到了創新的水平。如果這些條件都具備,形成一定的量,形成一定的風格,被一個時期所相對穩定和認可,才有創新的可能。在我看來,一種風格的繼承與創新,正像一種書體的形成一樣,通常並不是由一個或幾個人的提倡和創造所能完成的,它是一個時代書家或一批書家共同努力的結果,而那種並無實際意義上的創新的濫觴只能適得其反。

“論”書法創作與心得

郭賦林行書作品

真正意義上的書法創新應建立在轉益多師,厚積薄發,用宏取精的基礎上,力求取諸家之長,不斷豐富、滋養自己,在前人浩如煙海的墨跡大觀中探幽發微,去尋覓、陶冶、積澱自己的風格。先父生於江寧,曾受過秀潤如春的江南文風的滋養,而我則生於東北,經受過粗獷雄渾的北國墨韻的薰陶,既得以感受寬博廣大、渾穆浩莽、雄奇壯觀、豪爽坦誠的氣派,又力求以典雅純樸、清簡婉約、舒朗流暢、俊逸自然的韻致,融進筆墨之中。在氣與韻的交織之中,則刻意於風雲舒捲,律動於無窮之勢;寄情于山海坦蕩,曠達於心寧神遠之境。我想,無論每一位書家作出何等的努力,歷史都會得出最公平、公正的結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