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這是前段時間知乎上一個熱門討論的話題。

話題中的場景多麼熟悉,在我們的日常生活,幾乎每一位父母,都曾被孩子的哭鬧“要挾”過。

而父母對此的反應無非這幾種:

第一種冷處理,一言不發,隨孩子鬧;

第二種拋棄威脅,直接走掉:你待著吧,我走了!

第三種就是妥協,心軟地做出退讓。

以上這幾種方法,針對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場合下,可能起到一點作用,但事實上,每一種方法都存在著一定的弊端。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01

冷處理

冷處理的方式一般是視而不見、不和孩子講話、回應孩子。

以前看過一則新聞,有個孩子哭了一個多小時,媽媽站在幾米外,一動不動盯了一個多小時,最後孩子哭累了乖乖跟媽媽回家了。

許多父母都很贊同這位媽媽的做法,孩子哭,先別理他,哭一會他就停了。

但事實是,這種漠視會讓孩子覺得:我的感受一點都不重要。

冷處理不是忽視,父母在用這個方法的時候,最好是要陪在孩子身邊,輕輕拍拍他的肩膀,而不是冷漠地站在一邊,甚至一臉怒氣,暗自和孩子較勁,冷處理慢慢變成了冷暴力。

精神分析學派中的一句名言:“無回應之地,即是絕境”。

在《被忽視的孩子》一書中也提到:“這世界上的任何一個家長都有過讓孩子失望的教育失誤。但真正有害的,是父母對孩子的情感忽視,對孩子情感需求一直充耳不聞,視而不見。”

經常忽視孩子的哭聲,這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傷害。

02

用拋棄當威脅

對孩子來說,最殘忍的一句話,是媽媽不要你了。

可我們做父母的,卻總是拿孩子最害怕的事情,反過來去威脅孩子。

在超市和商場,經常看到有的孩子鬧,大人把孩子手一拍,走開,不理他,當孩子發現大人不見了,歇斯底里找爸爸媽媽。

這個方法見效非常快,孩子追上之後,失去媽媽的恐懼早就蓋過了對玩具的渴望。

整個過程中,孩子學不會任何道理規則,反而陷入不安和恐懼中,次數多了,孩子的安全感已經被破壞,他們會更加黏父母,去幼兒園擔心爸爸媽媽不來接,在外面玩一會就回過頭來看媽媽在不在。

不管孩子做錯了什麼事,都不該拿一些可怕的話來嚇唬孩子,給孩子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壓力。

03

妥協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妥協也是下下策,孩子一旦嚐到這個方法的甜頭,會格外的尋求外界的關注。

“你不讓我吃冰激凌,我就不寫作業了!”

“你不給我玩手機,我就不吃飯了。”

“你不答應我,我就離家出走!”

第一次是試探,後面就變成了真正的討價還價,要挾的籌碼也越來越大,一開始是哭鬧、打滾、發脾氣,後面可能升級成絕食、離家出走、傷害自己,直到你滿足他為止。

這幾年,孩子動不動就拿生命威脅父母的事件,是屢見不鮮:

一名17歲少年因沉迷遊戲與父母起了爭執,一氣之下竟以跳河要挾父母,救起來時已無生命跡象;

一名12歲男孩為逼父母給他買手機,爬上近30米高壓電塔;

東北有個小男孩邊哭邊跟母親撂下狠話:“媽,我今兒就把話撂這兒了,你要是敢生二胎,我就敢死!”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你會發現,父母越沒底線,越容易讓步,孩子就越得寸進尺。

而當你守住自己的底線,你也會慢慢地得到孩子的尊重,他就不會再纏著你、威脅你、和你談條件。

04

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怎麼做效果更好?

李玫瑾教授曾在談及如何對待哭鬧的孩子,提出了“四個不要做”:

  • 不打孩子,孩子是弱勢人群,不能打;
  • 不罵孩子,不論是父親還是母親,罵孩子只會給孩子一個不好的觀念;
  • 不說教,孩子這時候正處在一個情緒化的狀態,他們是聽不進去的;
  • 不走開,孩子表達情緒的對象是你,所以家長得坐在他們跟前看著;

面對孩子的哭鬧,父母要做的,不是把孩子訓練成一個不會哭的孩子,更不是要冷眼旁觀,消極以對。

孩子的每一次哭鬧,都是在呼喚父母的愛和幫助,我們要解決的不是孩子的哭聲,而是哭聲背後的需求。

那麼當孩子用哭鬧要挾你,怎麼做效果更好?

第一步,陪在他身邊,告訴他:我知道你很委屈,想哭就哭吧,爸爸媽媽會陪著你。

積極的回應是為了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懂你的委屈,當孩子感受到被理解和接納,會更願意聽你的想法。

第二步,等孩子冷靜下來,再孩子溝通和引導

,要針對孩子出現的不正確行為,客觀陳述事實。

讓孩子知道,媽媽很愛你,只不過你的要求不合理,爸爸媽媽不能滿足你。

第三步,教孩子正確情緒表達

小孩通過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幾乎是一種本能,但隨著孩子長大,他們需要更加理智地表達自己的感受和意願。

想要什麼、想做什麼、應該怎麼說、為什麼一定要這個.......這些事需要父母去教孩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