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讀史札記19】歸鄉的種種心態

【原創*讀史札記19】歸鄉的種種心態

中國古人說人生四大喜事:“久旱逢甘霖,他鄉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就沒有“衣錦還鄉日。”不知為什麼?

要說史上最榮耀的歸鄉,當屬劉邦了,因為畢竟是皇帝!史記記載劉邦歸鄉十幾日,悉如鄉親們暢飲,並召童子百二十人演習歌舞,劉邦感動,起舞歌詠:“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慷慨激昂,壯懷激烈,男兒本色盡顯!隨後泣涕漣漣,撫今追昔,免除老家沛縣世世代代的瑤役,還很大度地答應父老兄弟免除了成長地豐縣的瑤役(因為豐縣曾依附魏對抗劉邦)。

相比之下,項羽的無顏見江東父老,則令人感嘆。項羽被追至江邊,在前有大江,後有追兵的危急中,遇到了艄公來船搭救,這種情節,與我小時候看的戲劇套路一樣,多是英雄落難走投無路,後被人搭救,東山再起。而項羽卻拒絕被救,說自己帶了八千子弟兵出來打天下,無一人生還,自己有何面目再見江東父老,於是自刎而死!其情可哀!

我私下想,這大概與項羽的性格有關,他永不如劉邦皮厚腹黑,頗有江湖俠士的風範。他的不歸鄉,走上不歸路,承載著的仍是中國人骨子底裡的“衣錦還鄉”情懷。因為成王敗寇思想的作祟,也因為性格的缺陷,更因為事實上的殺戮過重造孽太深,項羽的選擇就可以理解。

元曲家睢景臣做《高祖還鄉》,對高祖做了一番戲謔,本是文人的腹誹,給人的感覺是“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嘲諷高祖裝腔作勢耍威風等,這只是各人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劉邦畢竟是劉邦,皇家氣勢顯顯擺也不為過,關鍵是他為了中華民族做了多少有意義的事,又能讓百姓得到多少實惠!其他都是笑談。

相反,項羽因了李清照的詩“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而被後人垂念,但假設楚漢戰爭的結果是項羽得勝,劉邦慘死,項羽衣錦還鄉,後人又會怎樣評價他的歸鄉呢?

至於富貴不歸鄉,或者錦衣夜行,那其中的心路歷程,又豈是外人能夠知道的?

【原創*讀史札記19】歸鄉的種種心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