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陪伴大有學問,這3大誤區你避開了嗎?

這個假期,有很多家長陷入了帶娃窘境,覺得帶娃真的好難!


而有些家長卻認為帶孩子不難,因為他們只要打開電視或者平板電腦,孩子們的注意力就會被上面的內容牢牢地吸引住,這時再拿起自己的手機,輕輕鬆鬆就可以度過很長一段陪在孩子身邊的時光。


但這樣的陪伴真的有意義嗎?


父母作為連接孩子與世界的第一人,陪伴的方式和質量決定著孩子構建對自我的認知,學會如何與世界共處。


這就是為什麼我們總說,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孩子纏著父母的時候其實很有限,不經意間,他們就長大了。


等到他們長大後,或者只是意識到自己不是個小屁孩的時候,他們就不需要父母了。


相比於在這樣的陪伴上浪費大把時間,大家不如抽出一小段時間來和孩子交流,全身心投入孩子喜好的事情中,高質量地陪伴在孩子身邊,讓孩子真正感受到來自父母的溫暖和愛。

陪孩子,也是一項技術活?

之前孫儷在微博上曬出了一家人用落葉堆雪人的創意照片,併發文稱“等等,妹妹和媽媽的作品”。


照片中,爸爸鄧超當起模特,媽媽孫儷和兩個孩子不斷撿來落葉往爸爸身上堆。


落葉雪人大功告成。爸爸鄧超儼然無生命的雪人般僵硬呆萌,一動不敢動。一旁的孫儷和兩個孩子樂不可支。


高質量陪伴大有學問,這3大誤區你避開了嗎?

圖片來源微博@turbosun

看著這幅幸福溫馨的畫面,忽然覺得,這才是高質量陪伴孩子的最佳打開方式。

在陪伴孩子問題上,萬千家長苦苦摸索而不得其法。

有的創業,考證忙得腳不沾地,也要擠時間帶孩子讀書,出遊;

有的人到中年又開始學習彈琴、素描、唱歌,為的是跟孩子尋找共同語言;

有的報正面管教班,讀經典育兒著作,按圖索驥學習跟孩子無障礙交流……

這些父母的努力很感人,但背後結果卻令人啞然:

有的家長人在心不在,電話一個接一個,半天跟孩子說不上幾句話;

有的家長主導著孩子游戲,孩子成了牽線木偶;

有的家長太負責,本該輕鬆愜意的遊戲時光,變成了說教的課堂;

有的家長面對孩子持續不斷的呼叫拉拽,不堪其擾,推給電視,平板和手機,讓動畫片和遊戲牽制精力過盛的孩子。

低質量的陪伴容易讓孩子出現痴迷電子產品,親子溝通障礙,孩子對家長不親不敬不聽、拖延、磨蹭,注意力不集中等毛病,甚至會發展成孤僻、冷漠、逆反等心理問題。


高質量陪伴對於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有不少家長不贊同,甚至望而卻步。


因為他們可能步入了高質量陪伴的誤區。


高質量陪伴的3個誤區,你踩過沒有?


No.1高質量陪伴=高產出?

“你天天都在幹什麼?同學的孩子和咱家女兒差不多大,已經會心算和背唐詩了。”面對丈夫的詰責,全職媽媽琴琴有苦難言。


每天打理孩子的生活已經佔據了大部分的時間,而且一天之中她也會抽空教孩子認字,或者唱歌。


在小美看來,她已經很努力地在陪伴孩子了,但仍然達不到丈夫口中的“高質量”她很苦惱。


其實,這種衡量標準本身就是錯誤的。


孩子每個階段能掌握的技能是和她身心發展密切相關的,比如在孩子0到2歲間,陪伴要解決的首要課題就是對“哭”的回應。


孩子哭了,意味著餓了、尿了、害怕了、困了,這些瑣事回應好了,就可以稱得上高質量的陪伴了。


6歲以上,才是孩子學習知識、培養技能,並因此獲得成就感的時期。


高質量陪伴並不意味著孩子學業上的高產出,這本身就是兩個範疇。急功近利的做法,倒不如直接將孩子送去早教機構來的痛快。

No.2高質量陪伴=剝奪孩子的自由?


有的家長對孩子過於關注,寸步不離噓寒問暖,生怕孩子磕著碰著,這種沒有界限感的陪伴,父母覺得累,孩子也覺得煩。


高質量陪伴,需要愛和情感的投入,但過度的重視和過度的控制都是一種溺愛,反而會干擾和拖慢孩子成長的進程。

高質量陪伴大有學問,這3大誤區你避開了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陪孩子時,不要總是看到孩子的缺點,想著改變孩子。你只需靜靜地陪著,感受孩子本身的存在,體會他的感覺,觀察他身上一點一滴的變化,享受這個親子相處的時刻。


同時也要注意留給孩子一定的空間,讓他自己去探索和嘗試,父母只需在身邊,讓他感受到足夠的安全感,給他適時的幫助,這樣他就會充滿勇氣,迎接種種未知和挑戰,獲得真正的成功。

No.3高質量陪伴=單向滲透孩子?


生活中有很多父母對高質量陪伴有所牴觸,認為陪伴孩子是一件非常無趣的事情。


孩子一個故事可能要聽十遍,一個遊戲要玩十幾遍,來回反覆特別的枯燥乏味,對於成年人來說很難堅持下去。


出現這樣的現象是因為家長走入了另外一個誤區,單向的滲透孩子的世界。


為什麼家長不帶孩子去看看家長的世界呢?


與其用繪本給孩子講一百遍的辣椒、西紅柿,都不如帶著孩子一起洗一遍菜,或者去超市裡看一看來的真實和有效。


千萬別把自己的育兒圈圈定上了固定的場所和時限。換種方式,效果也會不一樣。


高質量陪伴大有學問,這3大誤區你避開了嗎?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學會高質量陪伴更要學會放手

陪伴孩子,我們也要學會放手,因為陪伴最終的目的是能夠讓孩子獨立地面對社會。


在平時孩子自己玩的時候,有的家長可能看到孩子自己玩覺得很可憐,就去跟孩子玩兒,甚至在一旁叨叨叨的問個沒完。


您那不是叫陪伴是干擾。


孩子獨立完事,他專注力提高的表現。很多家長看到孩子不專注一會兒做這個,一會兒做那個,卻沒有想到他的不專注,有可能是你的干擾造成的。


讓孩子自己玩一會兒,如果他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再參與也是一樣哦。


今日互動留言

您平時是怎麼陪孩子的?有沒有陪娃小妙招?歡迎您在底部留言,分享您的育兒小技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