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

——以山水畫為例為新時代中國美術發聲

中國藝術報記者 張亞萌 實習記者 尹德容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綠色長城 關山月 中國美術館藏


第十三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暨第三屆中國美術獎、進京作品展以573件作品的宏大陣容,用丹青描繪新中國偉大復興新徵程的萬千意象,隨後,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新時代之聲——全國美術理論研討會”彙集70餘位來自全國的美術理論家和創作者,以新方法、新理論呈現新中國美術視野。

現代以來的中國美術是在中西文化碰撞與交流中探索前進的,無論是文化激進主義還是文化守成主義都離不開這個背景,正如錢鍾書先生所說:“東海西海,心理攸同;南學北學,道術未裂。”從創作上看,20世紀以來的中國美術都在這樣一個“攸同”與“未裂”的框架中展開,但不同時期中國藝術家研究的焦點、課題又是不同的——在中西文化關係上,西方研究中國正在整體化,中國研究西方正在具體化,這說明中國美術的本土文化基因有很強的定力、活力、抗干擾能力,中國美術有自己的道法追求,敢於進行各種融匯,以很強的吸收消化能力融合外來藝術,從百年前的引進油畫雕塑的語境到今天新媒體藝術的發展概莫能外。中國美協主席、中央美院院長範迪安說,在闡述作品的文化屬性和時代特徵時,要從中外文化關係的角度進行更多的聚焦,才能使得中國美術自身的創造現象,特別是優秀作品能夠成為今天中國美術的一個重要標杆,其本身也豐富著我們的理論思考。

以中國山水畫為例,如何認識新中國山水畫創作中人與自然的關係,如何在新時代山水畫裡體現環境保護意識,是一個值得思考與提倡的問題。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山水畫中描繪生產建設的山水主要是開發自然,到了20世紀70年代才有個別的環保山水,中國美術館收藏的關山月不同時期的兩件作品,《新開發的公路》與《綠色長城》是兩者的代表。中央美院教授薛永年說,山水總要反映人與自然的關係,在古代,山水畫大多秉持天人合一的自然觀,構築人與自然親近的精神家園,不僅描繪改造大自然的作品極少,表現敬畏大自然的也不是很多,如果說近代以來山水畫貼近了現實生活,那麼新中國成立之後,山水畫創作的一大變化就是自覺地把山水畫作為改造社會的革命鬥爭環境和改造自然的生產建設的對象來描寫,可以分別稱之為“生產建設山水”和“革命山水”。

關山月是“生產建設山水”的踐行者,他的《新開發的公路》就是代表作。作品描繪了深山老林中的貨車在新開闢的盤山公路上行駛,用鳥的反應表現車過的聲音,打破了幽靜與封閉,畫出了為改善生活條件而改造自然的成果,謳歌了人民生活條件的變化與盤山公路帶來的無限希望。

薛永年認為,在改造自然的山水中,有一種環保山水,關山月也是先行者,代表作品是《綠色長城》。這幅畫描寫海灘沿岸人工種植的一片綠色防護林帶,在海風的吹動下波浪起伏,樹林中還透出民兵哨所。《綠色長城》的題目語帶雙關地歌頌了沿海人民種植防護林帶的重大意義,就像守衛海疆的農民兵一樣,築起了抵擋風沙侵襲、保護莊稼的長城。這幅畫雖然是謳歌生產建設的成就,但不是畫鄉村對自然的索取,不是畫破壞自然生態,而是表彰在洞悉自然規律基礎上,按照土地與植物的特性,讓自然為人類造福的成果。近些年來,環境問題成為人類的共同問題,面對這種形勢,畫家的山水創作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生態文明的理念,也多畫一些這樣的作品。

在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的山水畫中,有些作品繼承了中國畫的優秀傳統,有反映生產建設的,有描繪革命聖地的,有為祖國山河立傳的,都有藝術上的創新,但創新多數體現在圖式的個性上;也有人發揮了筆墨,但意境動人的不太多,少有像《太行鐵壁》等那樣震撼人心、體現英雄氣魄的作品。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太行鐵壁 王迎春 楊力舟 中國美術館藏

如眾所知,意境是中國山水畫的靈魂,山水畫的創作核心問題是意境,既是情景交融,又意在畫外,在令人回味中給觀者以感染,因此用寫實的理論、現實主義的理論無法說明。發展新時代的山水畫需要重視圖式與強化視覺感受,也需要繼承和開發筆墨資源,但尤其需要重視意境問題。從傳統的寫意,從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去進行理論闡釋,實現傳統意境理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

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山水畫裡,普遍努力反映建設的新風貌,到了50年代中期以後,大師級的畫家都開始重視意境的創造,而且創造了符合時代要求的新的意境,如《萬山紅遍》《東方欲曉》《紅巖》等都是創造了動人意境的經典之作,提供了總結新中國山水畫意境創造的歷史經驗,包括怎樣取景、怎樣以濃烈的感情觀照景色,使得一切景語皆情語,以及怎麼樣利用畫畫誇張的手法進行高度的藝術加工,實現情境的交融,達到意在畫外。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萬山紅遍 層林盡染 李可染 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紅巖 錢松喦 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東方欲曉 石魯 中國美術館藏


前人的經驗值得總結,畫家要有創造新時代意境的自覺。李可染講:“意境就是情與景的結合,寫景就是寫情,要獲得意境就需要深刻認識對象,強烈珍視自己的感情。”山水畫是有限的,意境創造是無窮的,從創作方法而言,他們都是把傳統的意境理論和新中國強調的革命現實主義和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創作方法納入到這裡面從而取得成功,自然產生了深刻和廣泛的影響。




作品欣賞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延安 錢松嵒 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登華山 錢松嵒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常熟田 錢松嵒 中國美術館藏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無限風光在險峰 李可染 榮寶齋藏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春雨江南圖 李可染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黃山雲海 李可染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無盡江山入畫圖 李可染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江山如此多嬌 關山月 傅抱石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長征第一山 關山月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山花爛漫圖 關山月 榮寶齋藏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山區修梯田 石魯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中國美術圖像創作方式的綜合與跨越|以山水畫為例

節近中秋 石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