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先秦諸子之開山祖師,通讀《道德經》,道儒法兵墨不攻自破

老子是先秦諸子學說之開山祖師

公認的我國學術最發達的一個時間段就是周秦諸子階段判斷的一個要點是具有開創性,有開天闢地之特徵。

而老子是能夠代表周秦時期的學書及大成者,《老子》這本書應該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出世法,一部分是入世法。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開山祖師,通讀《道德經》,道儒法兵墨不攻自破


韓非子以法治國,墨子以愛治國,孔子以仁治國,孫子以兵法治國,都是沿襲《道德經》的內容。

《道德經》講透了宇宙真理,老子是道家鼻祖,他原本是國立圖書館的館長,也是史官博覽群書博聞強志,通曉天地將自己發現了宇宙真理寫到書裡,可是即使如此,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看懂。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開山祖師,通讀《道德經》,道儒法兵墨不攻自破


老子找到了宇宙變化的規律,把這個規律名字定為道。韓非所寫的文章裡面有兩篇是關於老子的一篇是《解老》一篇是《喻老》。並且他稱老子為聖人。

在先秦時期,呂不韋的門客所作的《呂氏春秋》也是推崇老子的《道德經》學說。周秦時代的學說,只要能讀通道德經,那麼其他學說就能一以貫通。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開山祖師,通讀《道德經》,道儒法兵墨不攻自破


《道德經》是出世法與入世法是不妄為與有為

世人對《道德經》的誤解有幾千年了,《道德經》這本書不是讓人無所作為,而是讓人不妄為是教導人沿著宇宙事物的規律去有所作為,而不是任意隨行,逆天而行。

幾乎每一句中有半句是讓人不妄為,有半句是讓人有所作為。比如“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樸”。前面的所有關於我的不妄為,都是為了使人民的有為有所作為。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開山祖師,通讀《道德經》,道儒法兵墨不攻自破


《道德經》中所說的無為是順其自然,不造不始。該作為的就要去作為,不該作為的不能去做。如果該去做的不做,這就是有心和自然對抗,這就叫有所為不能算是無為。

並且老子在書中關於宇宙事物的來龍去脈也說的很清楚“為之於未有,治之於未亂,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讓人在事物沒有惡化之前應該扼殺在搖籃裡,那個時候最好解決。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開山祖師,通讀《道德經》,道儒法兵墨不攻自破


《道德經》中寫道:“失道而後德,失德而後仁,失仁而後義,失義而後禮。”孔子從老子這裡學會仁,孟子學會了義,韓非子學了法,孫子學了兵法。

“道流而為德,德流而為仁,仁流而為義,義流而為禮,禮流而為刑,刑而為兵。”這是一種天然的趨勢,所以老子才說“禮者忠信之薄而亂之首也”。

道德經裡經常讓人思想“復歸於嬰兒”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嬰兒無知無慾,也是發育最快的階段,靜下心來達到這種階段就能夠用心去看,而不是被外物所擾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開山祖師,通讀《道德經》,道儒法兵墨不攻自破


《道德經》中顯示老子並不反對用兵,他只是反對不根據規律亂用兵。因為他心裡非常清楚,當道仁義禮法都已經不管用的時候,只能用兵。

《道德經》裡面讓人窺見宇宙自然之理的辦法,是把自己內心思想中的教條規則都拿走 思想復歸於嬰兒去觀察大道才能夠看清事物的本來。

一個人只要能夠洞察大道之規律,一切事物都順天而動,如四時之行,百物之生,與造化相通。要想窺見造化流行之妙,就得讓心和宇宙融合。

“貧賤生勤儉,勤儉生富貴,富貴生驕奢,驕奢生淫逸,淫逸又生貧賤。”其實這個規律就是循著道的規律走的,盈虛消長,在《道德經》中滿盈其實是不提倡的,因為事物一旦發展到了成熟,就會走下坡路。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開山祖師,通讀《道德經》,道儒法兵墨不攻自破


《孫子兵法》也是從老子的兵法中延伸出來,而老子用兵是出於自我防衛,出於不得已,而不是出於主動侵略或者助長國力,對於他而言,任何事物到達了頂峰就要收縮,所以他不會主張侵略。並且,他主張慈。

《道德經》裡面說:“善為士者不武善,戰者不怒;善勝敵者不爭”“用兵有言,不敢為主而為客,不敢進寸而退尺,或莫大於輕敵輕敵幾喪吾寶,故抗兵相加,哀者勝矣”“勇於敢則殺,勇於不敢則活”。“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強天下,其師好還 ”“夫家兵者不祥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以正治國,以奇用兵”。

老子是先秦諸子之開山祖師,通讀《道德經》,道儒法兵墨不攻自破

韓非所講的虛靜無為,和老子所講的虛靜無為又不完全一致,因為老子所研究的宇宙的規律不同的人看到會有不同的理解。韓非子和莊子都是尊崇老子,可是一個是出世,一個是入世,兩人各選一條路走。

然而,韓非子並沒有理解通透《道德經》,他只選擇了一條路,所以事事幹涉,這並不能叫做不妄為,而是明知不可為之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