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首次公开的武林秘籍:读《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


一部首次公开的武林秘籍:读《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

一部首次公开的武林秘籍

一一读《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

李新方

说来也是机缘巧合,听说《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一书正式出版了,想马上请一本,先睹为快,可由于疫情的原因,书店多日没有开业了,只好等等,今天上午却收到一个快递,打开一看,正是此书,真是喜出望外,原来是武林朋友李博伦先生赐寄的。这本书为什么如此珍贵?先说说这本书的作者李志红先生,他是李亦畬宗师的玄孙,生于书香门第、武术世家,但他行走江湖靠的不是这个,他的名气完全是靠自己的真功夫打出来的,说起我和志红先生相识,还要感谢另一位武林朋友,同时也颇有一点传奇色彩。

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一个中午,我突然接到那位朋友打来的长途电话:“我给您惹祸了,有位朋友来访我,我没打过人家,一着急就把您给递出去了:你到锦州赢了李新方,我就拜你为师……”我说:“这是好事啊,让他来吧,越快越好“。

要说那位朋友,也决不是武林中的泛泛之辈,当年许多人都看过一部武侠题材的电视连续剧,一般人都认为那个门派是传统武术中最能打的,剧中的主人公被称为“天下第一高手”,而那位朋友正是剧中这位主人公的传人,有一次我和他在一起喝酒,谈到那个门派的铁砂掌功夫,他到外面捡来几块鹅卵石,先让我查验,确实不是事先准备好的,他把鹅卵石一一平放在桌子上,当场用一个手指连续点碎,他还有一位师弟曾获全国散打冠军,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和那位朋友相识也有个几年了,他们也都是正宗门派的练武人,没有门户之见,把我引为同门也是完全正常的。

当天晚上,志红先生到了我家,确实不愧是李亦畬的后代,很讲究江湖规矩,并不是见面就打,他先作了自我介绍,然后提到那位朋友的话,我说“他们说的也对,天下把式是一家,不过那是高抬我了,我对他们的东西只是多少了解一点,没有练过,更没有练到身上”。“那你是练什么的”?“练太极拳的”。志红先生让我当场练练。我说,“咱们是第一次见面,你是客人,客人先请”。志红先生练了一段,我也练了一段,知道都是一脉相传,相见恨晚,乐莫乐兮新相知,后来连续多年,虽远隔千里却经常见面,并有缘多次拜见志红先生的父亲、李亦畬宗师的曾孙李光藩老先生。

一部首次公开的武林秘籍:读《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

这里要说的是,我习武只是业余的,而志红先生是一位职业拳师,经常外出到各地教拳,所到之处随访各拳派技击高手,切磋技艺,练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的都有,也曾多次获国际推手、散手比赛冠军,这无疑是继承了武禹襄、李亦畬等历代宗师的研习方法。武禹襄“手臂有三百斤之力,而犹多招门客择其力大有勇者与之相仆,以验技巧,故其术尤为精到”(唐豪、顾留馨《太极拳研究·武禹襄传》)。

李亦畬也是用这样的研习方法,常与各拳派技击高手较技,“每得一势巧妙,一着窍要,即书一纸条贴于座右……比试揣摩,有如科学家之实验,愈数日有觉不妥应修改者,即撕下,另易以他条,往复撕贴,必至神妙正确不可再易始止,久则纸条满墙,遂集成书”(李槐荫、李棠荫《刋印先祖亦畬公太极拳谱缘起》)。

是以志红先生《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一书,所继承的不仅是王武李留下的经典文献和技击功夫,更重要的是继承了武禹襄、李亦畬等历代宗师的学术精神,用“科学家之实验”的方法研习武术实战,此书对王武李拳论的讲解,既有来自他父亲等前辈的口传身授,也包括他亲身与各拳派技击高手实战经验的总结,全用精微之察劲,名曰“精解”,是当之无愧的。

一部首次公开的武林秘籍:读《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

捧读此书,不免要联想到王武李论和现代太极拳产生、传承的历史。虽王宗岳生平不可考,有学者认为,“王宗岳”三个字,王是尊王攘夷的王,宗岳是宗法民族英雄岳飞之意,而王宗岳论是武禹襄最先发现的,武禹襄、李亦畬都生当清季乱世,帝国主义列强欲瓜分中国,可以说,太极拳经典和现代太极拳,“皆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但王武李论很长一个历史时期,是最难一见的武林秘籍,正如李亦畬《王宗岳太极拳谱跋》云:“此谱得于舞阳县盐店……有者甚属寥寥,间有一二者,亦非全本,自宜珍而重之,切勿轻以予人……慎之,慎之”!

王武李论首次用油印本在小范围内公开,是民国二十四年(1935),当时的历史背景,正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1937年芦沟桥事变前夕,出书的目的,《廉让堂太极拳谱·马序》讲得很明白:“先生……家藏此谱,不轻示人,近以时乱国危,乃欲公之于世,期收大用”。李福荫在《后序》中进一步讲到:“设以此国术普及,人人自强,则强国强种之目的可达,而东亚病夫之徽号可除,如是此秘本之刋行,其意义更为重大矣”。

当时这个秘本的刋行,也确实达到了这样的目的,武林志士都知道得到了这稀世珍宝,精神为之一振,争相传抄,洛阳纸贵,同时有许多太极拳家到各地传拳,理论与实战相互印证,对于“朝野奋发之士,咸怵于国势之不振,民气之消沉,亟思有以振励而策勉之,于是乎于斯技也”(《廉让堂太极拳谱·马序》),确实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但也正如《封神演义》讲的,法宝不能一次用完,还有很多法宝没有公开,所以直到今天,能真正读懂王武李论的人仍然不多。

记得多年前有一次大型武术活动,大家见程序表上有李光藩老先生表演家传太极刀,都翘首以待,但到了老先生该登台的时候,却找不到老先生了,我当然不敢妄加猜测,但听到有的朋友说,可能是看到下面支了很多摄像机。而在志红先生这本里,不仅把李家秘传太极刀合盘托出,而且是由李老先生亲自演示,还有秘传四刀法的技击用法。

一部首次公开的武林秘籍:读《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

二路炮捶,也是近二百年来秘不外传的实战架,与一路十三势架讲的后发先至,制而不伤,有所不同,练的是出手见红的功夫,有秘诀云“得机得势须重创”,“出手见红莫商量”,在武式传人中会的也很少,而在志红先生这部书里全部公开了,而且还有技击用法的演示和讲解。书中还有《节节贯穿开合图》四幅,《身备五弓解(太极五弓图释)》等经典文献,都是首次公开,可谓倾囊相授。

志红先生这次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这与《廉让堂太极拳谱》的产生,民国二十四年的首次在小范围内公开一样,皆为一大事因缘故,所不同的是,前两次都是在民族危亡之际,而这次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很快就要实现的时候,所以志红先生要为国家和人民献宝,技击虽为小道而亦有可观者,武术自信是文化自信的一部分,也当不无小补。

清代桐城派大家姚鼐讲过,真正的好文章“有气以充之,则观其文也,虽百世后,如立其人而与言于此”,“天地之精英,而阴阳刚柔之发也”(《惜抱轩全集·文集第六》),是说好的文章,字里行间都是载有能量全息的,可以使读者直接得到加持,过去前辈读古文,感觉古人是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王武李论更是这样的好文章,气挟风雷无匹敌,志垂日月有光芒,这部书还有志红先生的精解、动作图解,还穿插了许多武林掌故,并配有视频,读之有如穿越时空隧道的感觉,就像王武李等历代宗师口传身授,耳提面命一样。

当然,在今天核导弹、核航母时代,武术在军事斗争中的作用是很有限的,功夫再高,也不可能像车错毂兮短兵相接的冷兵器时代那样,一人当百,百人当万,在百万军中杀进杀出,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但前人给我们留下的不只是四两拨千斤,耄耋能御众的高功夫,还有闻鸡起舞,磨炼筋骨,留以有待的武术精神,不论现代化武器发展到什么程度,中国武术的精神力量永远不要低估,习武者功夫的高低,切磋技艺的输赢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中国武术可以让每个习练者都成为生活中的强者,在任何压力面前都不会屈服,万里长城永不倒,长征接力有来人,所以读此书不仅要注重里面的真传秘诀,更要从中感受从王武李等历代宗师,到此书作者本人的精神力量。(2020年3月21日)

一部首次公开的武林秘籍:读《廉让堂太极拳传谱精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