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醫生來說一說如何幫助孩子們應對恐懼?

小時候,孩子們總是會有一些“奇怪”的行為:打雷的時候,會躲在被子裡直到自己憋不過氣;睡覺前,會要求家長反覆檢查衣櫃或床下有沒有怪獸;關燈前一秒,磨磨蹭蹭的說要再喝一杯水,然後抱著水杯慢慢吞吞的喝以拖延時間...

精神科醫生來說一說如何幫助孩子們應對恐懼?


這些行為其實都是孩子的恐懼在作祟。而作為家長的本能往往是在孩子害怕的時候反覆安撫:多次跟孩子確認打雷不會傷害自己,陪孩子一起檢查床下或者衣櫃或者乾脆開著夜燈睡覺......但事實上,家長不能、也不應該總是幫助或代替孩子處理恐懼,這並不能一勞永逸,更對孩子的心靈成長並無好處。家長們真正需要做的,是教會孩子如何在沒有家長干預的情況下面對自己的情緒,實現自我調節。這會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同時也能讓孩子感受到對自己情緒和生活的自我控制。

家長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幫助孩子應對恐懼:

精神科醫生來說一說如何幫助孩子們應對恐懼?


看到孩子因為害怕而哭泣或難過,很多家長的本能反應必然是立刻干預。因為經驗告訴這些家長,只要當時哄一鬨,孩子很快就能平靜下來。但當時你哄的,並不僅僅是孩子害怕的情緒,還有你身為家長的焦慮。從長遠來看,孩子會認為,家長永遠會在自己需要的時候最快出現,幫自己解決問題,那麼孩子自己也就失去了學習管理自己情緒的機會和動力。

精神科醫生來說一說如何幫助孩子們應對恐懼?


孩子可能對自己害怕的對象有一些概念,但不一定能清楚的描述出來。這時候家長可以提一些具體的問題,幫助孩子將害怕的對象具像化。比如,如果是害怕衣櫃,家長可以問:衣櫃為什麼嚇人?你覺得衣櫃會對你做什麼?一旦對恐懼的對象有了具體的描述,我們就知道要如何幫助孩子克服它了。

精神科醫生來說一說如何幫助孩子們應對恐懼?


雖然有些恐懼的對象可能聽起來很幼稚——畢竟來源於孩子,但家長務必要認真對待它們。不要否認孩子的恐懼來源,不要告訴他們“這有什麼好怕的”,告訴他們,“聽起來確實挺可怕的”。讓孩子知道,家長和他們在統一戰線裡,能理解他們的情緒,並願意和他們一起探索它。

精神科醫生來說一說如何幫助孩子們應對恐懼?


與孩子一起制定一個可達到的目標和能循序漸進的計劃。如果是怕黑,最終的目標可以是自己能關燈睡覺。這個計劃可以先從現在的原始狀態開始,開著燈睡覺。第二天,把大燈換成夜燈。第四天,把夜燈關掉,但在門口留一線燈光...以此類推。在執行計劃的過程裡,很重要的一點是家長要有耐性並能堅定的將計劃執行下去。

精神科醫生來說一說如何幫助孩子們應對恐懼?


最後,家長應該記住的是,改變總是需要時間的。恐懼是非常難處理的情緒之一,我們需要時時刻刻表揚孩子的勇敢和自己的耐心。在打敗恐懼這件事上,孩子和家長是一個團隊,將這一點表達出來,給孩子信心和力量,讓孩子知道,他能處理好這個問題,而你身為團隊的一員(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的人)也會一直陪伴他,不會放棄。

精神科醫生來說一說如何幫助孩子們應對恐懼?


影響孩子生活體驗的恐懼是需要面對並克服的,比如怕衣櫥或者怕黑。但有些恐懼是可以接受甚至可能就是這個生命選擇的一部分,即使是成年人,也會有害怕恐怖電影而選擇不看的時候。這種害怕就不一定要處理。

但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的恐懼,已經影響到自己的生活,比如他反覆談論,或者對恐懼對象有焦慮的情緒,甚至不願去學校或者參加社交活動,那家長就需要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