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這些書法理論有問題

書法學習中,前賢言論乃有益參照。面對這些結合自身創作經驗及心得的獨到見解,如何設身處地去領會,非常關鍵,如果不解此中真意,曲解本意,反會誤入歧途,適得其反。筆者試就結合自身實踐談一些粗淺的體會。


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傳統不實,勿言創新


一般說來,書法創作大力提倡創新。但很多時候,說來容易做起來難。書法學習首先考慮的應是繼承傳統,其次才是創新。創新是建立在繼承傳統基礎上的,很多時候,傳統會被誤認為是保守,因為具體表現在臨摹碑帖方面,太像則泥古,不似為背叛,而且需要很多時間錘鍊。創新前所未有,各種光怪陸離形式皆能以標榜創新的姿態出現。


實質上,創新是經過傳統洗禮後有憑據的話語權利。如果一味求新,變成流動不居的新形式,最終不能被接納成新傳統,則這種創新不能說是成功的。古人講“邯鄲學步”,很多時候聽起來覺得很好笑,但在書法創新中卻時常犯這樣的錯誤,書壇目前存在的很多現狀都是同類笑話在上演,只不過沒有自知之明罷了。傳統不想繼承,創新也做不到,更多地只是喊喊口號,結果真的是“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淪為不倫不類得“四不象”。


「愙齋書法」這些書法理論有問題


學我者死,似我者俗

——個性張揚的限度


藝術創作必須極力張揚個性,書法自然也不例外。但個性應該是有憑據的,不能太隨意,個性首先是與眾不同,有獨特性;另一方面,個性還必須有同向性,即有共性存在,個性實際上是共性前提下的差異性。


書法個性表明書家獨特的自我語言形成,應該有個限度,但很難有統一的標準,簡單地講,就是章法、字法以及墨法等方面的可持續性審美因素。藝術本身就是表現自我,個性從根本上取決於自我意識,但自我意識並不是決定性因素,最終還是有意識的積累。任何無意識行為最終都可以找到相應地有意識根源。


「愙齋書法」這些書法理論有問題


一洗二王惡札

——清醒的批判意識


米芾生前說過很多振聾發聵的驚世之語,但必須設身處地去理解,許多並非字面上所透露出來的,乃至米芾對顏真卿、歐陽詢和柳公權等人的批評,只能說明米芾比常人有更深刻的批判意識。實際上,批判某種書風,是瞭解創作的利弊所在,是理性認知,而不是全盤否定。米芾對二王顏柳歐等都有涉獵。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從不存在沒有任何缺陷的創作,學習某種書體,必須瞭解其不足與優點所在,才能做到既能打進去,又能打出來。米芾之所以成為一代宗師,根本的原因即在於此。


「愙齋書法」這些書法理論有問題


求神舍形,方會其意

——似是而非,形似當為第一


“求神似而不求形似”是流毒甚廣的一句話,誤導了很多人。眾所周知,臨摹是書法學習的唯一途徑,臨摹有形似和神似兩種要求,形似標準是共同的、可視的,神似標準差異很大,不可視,沒有統一標準,也最難把握,對於神似要求,有一個水到渠成的過程,隨著藝術水平的不斷積累而實現。如果形似達不到要求,就更不用說神似,將二王寫成《爨寶子碑》的樣子必定不可取。


追求形似到神似的過程,就如同人與人之間的交往一樣,初識時是對形體相貌的瞭解,熟悉後才有性格等內在要素的瞭解,如果一味避開形似而大談神似,置形似於不顧,學書很難深入,形似差異是各種書體之間最直接的差異。王籧常晚年作書都帶有章草風味,這是自然而出的,與書家成熟期個性大有關聯,不能刻意而求。臨摹當先求形似再及神似。


「愙齋書法」這些書法理論有問題


書不宗晉,終入野道

——既專且博,集古成新


王鐸在闡明自身學書之道時提出了這一觀點。王鐸一生吃著二王法帖,受益匪淺,綜合王鐸一生來看,顏真卿與米芾對他影響也很大,尤其是米芾,對“書不宗晉,終入野道”這句話,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兩個方面理解:


一是晉尚韻,顏米皆出於二王,變革晉韻自出新意,對晉韻的迴歸與傾慕是立身之本;


二是他所言及“書不宗晉,終入野道”並非“書不宗晉,必入野道”,二王書風在整個書史中最終只是一家風範,不是整個書史的全部,真正成功的大家都是集古出新、融會百家而自出機杼的。學書要做到既專且博,方能入古出新。


「愙齋書法」這些書法理論有問題


寧醜毋媚

——形式美同樣重要


傅山針對當時的“館閣體”書風,提出了“四寧四毋”的美學觀點,其中一點就是“寧醜毋媚”,反對媚俗書風,有兩層含義,一是書法美學評價標準未必就是美,而很有可能就是“醜”,但這種“醜”是假醜,而不是真醜,是指率真和自然之美,直指本心的美;二是傅山本身創作並不醜,他在取法上皈依二王和顏真卿,所反對的是對二王魏晉精神玄學精神理解存在誤讀的二道、三道販子。


傅山提出“寧醜毋媚”是一種假設關係,而不是遞進關係,寧可醜一點,也不要媚俗,並非是要真醜,只要不是媚俗,可以有多種風格,或風流倜儻,或消散沉鬱,或跌宕奔放,可以有自己的審美追求,並不一定要醜,書法風格本身是多元存在的,沒有必要限定於某種風格傾向。如今很多人將傅山作為“醜書”的始作俑者,實是令死者不安。傅山與如今的“醜書”根本就沾不上邊,這是對本意最大的曲解。


「愙齋書法」這些書法理論有問題

「愙齋書法」這些書法理論有問題


瀏覽書史,先賢立論遠不止這些。


歧義並存,“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純屬正常,關鍵不能誤讀。就如同在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將一些名家過場的客套話當作現實客觀的評價,本身就是一種曲解。書壇目前諸多不良習氣也因此而出,由此可見本意曲解對書壇的危害。書人必須學會理性思考,客觀地看待問題,瞭解真實的含義,才能在學書過程中事半功倍。

「愙齋書法」這些書法理論有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