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陪在孩子身邊,還換不來孩子親近?多半是陷入了“假性陪伴”

有一種陪伴叫做父母覺得陪你了,這句話是怎麼得來的呢?是很多父母覺得自己除了上班去工作,剩下的時間都給了孩子陪在他們的身邊,但是孩子卻不這麼覺得,他們會覺得家長心並沒有在自己這。所以這些家長就拋出問號,明明天天陪在孩子身邊,怎麼還覺得不夠呢?實際上,這些父母帶給孩子的是“假性陪伴”。

“假性陪伴”我們可以理解為,家長的肉體陪伴在孩子身邊,但是精神狀態卻不在。我身邊的朋友小康就是“假性陪伴”家長中的一位,因為平時工作處於精神比較集中的狀態,會很疲乏,回到家後又要看孩子在一旁陪孩子玩,就會出現力不從心的情況。孩子搭積木問媽媽搭的好不好看,朋友也是敷衍說一句真棒。時間久了孩子就有點不高興了,控訴媽媽根本不想陪她。這也讓朋友十分苦惱,自己明明已經努力了可是孩子怎麼不買賬呢。

天天陪在孩子身邊,還換不來孩子親近?多半是陷入了“假性陪伴”

出現類似於朋友這種現象的家庭不在少數,這些家長其實都忽略了一個問題,陪伴有時候最重要的並不是時間的長短,而是在於陪伴的質量。家長沒有投入心思的陪伴對於孩子來說在精神方面是殘缺的,這樣的陪伴其實也沒有什麼意義。

“假性陪伴“對孩子也會帶來許多不良影響。

1.孩子變得性格焦慮

家長對孩子陪伴若常常是假性陪伴的狀態,孩子與家長互動的時候總是得不到回聲,慢慢的孩子就會在性格上有一些焦慮的現象出現,比如時常會焦慮覺得家長不在意自己,不夠愛自己,或者會認為是不是自己哪裡做的不好才導致父母會這樣忽視自己。朋友小康的孩子就是因為父母不在狀態的陪伴出現了性格反常的現象,有時候孩子就會自己一個人到角落裡暗暗發呆,有時還一臉的鬱鬱寡歡,父母忽視了孩子的精神狀態,長期下來對孩子的心理發展肯定是不利的。

天天陪在孩子身邊,還換不來孩子親近?多半是陷入了“假性陪伴”

2.影響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最常出現的一種現象就是還是開始用“討好”型交際方式。因為在平時,父母的精神狀態就常常不在自己身上,所以小朋友很可能會為了討好父母,故意去做出一些動作來吸引父母的注意力。比如孩子在找父母問一些問題時,大人敷衍回答,甚至有時注意力不在孩子身上壓根就沒聽見。這個時候孩子難免就會出現沮喪的心理,所以為了得到父母的回應,孩子可能把玩具弄壞引起家長的注意力,或者把自己的玩具收拾的特別整齊為了得到家長的表揚。孩子要是在家裡就養成了討好別人的習慣,在外面的交際上,也難免就會做出一些動作討好別人或吸引他人的注意關注。

天天陪在孩子身邊,還換不來孩子親近?多半是陷入了“假性陪伴”

“假性陪伴”的父母有時會讓孩子感受不到安全感,總覺得父母心有時候不在自己身上,也會出現一些自卑沒有信心的現象,再往後的發展中很容易形成孤僻抑鬱的性格。所以可見這種方式的陪伴對孩子的傷害有多大。

那父母應該怎樣給孩子帶來高質量的陪伴呢?

1.把注意力放到孩子身上

其實就是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想讓孩子感受到愛,就要時時關注孩子,溫暖孩子,感覺到父母關愛的安全感。比如說父母真的有工作需要處理時,其實可以提前跟孩子講好,自己要離開一小會兒因為要忙工作。這樣提前告訴孩子也好過身體在孩子旁邊,但是狀態不在。或者還有一種方式,家長可以在陪伴孩子的時候詢問孩子的意見,比如“你現在非常需要媽媽來陪你嗎?”如果孩子沒有非常必要的情況,就先做自己的事情。但是一旦陪在孩子身邊,就全神貫注的跟孩子一起享受時光。

天天陪在孩子身邊,還換不來孩子親近?多半是陷入了“假性陪伴”

2.瞭解孩子真正需要什麼

在陪伴孩子的時候,家長也不能盲目的投入其中,孩子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思想也在不斷的發展,真正需要的東西也在發生著變化。如果家長都不沒有搞清楚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投入再多的陪伴,也是無效的。所以家長需要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並且要知道孩子是喜歡哪種方式的陪伴的。有的孩子性格屬於比較獨立靜謐的,可能不太喜歡熱鬧的環境,那父母要順其性格,不要硬拉著孩子出門去熱鬧的地方親子活動了。還有的孩子可能就特別喜歡跟家長共同做一件事,比如拼樂高,那家長就可以抓住孩子心中的想法有時候就跟孩子一起去完成他的心中所想。能夠把握住孩子的心理,後面的努力才能用對到正地方。

天天陪在孩子身邊,還換不來孩子親近?多半是陷入了“假性陪伴”

3.平時多去肯定孩子

在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中,不要讓彼此產生排斥心理,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學會肯定對方。沒有人喜歡一邊被人指責一邊還要跟他洽談歡暢的。有一個和諧的氛圍,是能夠彼此溝通促進關係的基礎前提。比如孩子在年紀小的時候,思想總是奇幻多一些的,有的父母可能就會對孩子提出的問題,一些幻想的發言表示無動於衷,甚至覺得麻煩於是就否定孩子。但是這樣不僅會打消孩子跟你傾訴的積極性影響你們之間的親密關係,還會影響孩子的思想空間發展。在生活中給予孩子的肯定與表揚,就如同促進你們之間關係的潤滑劑,讓親子之間越來越無話不說,十分親密。

天天陪在孩子身邊,還換不來孩子親近?多半是陷入了“假性陪伴”

孩子的成長總是飛快的,我們總是感嘆孩子好像一眨眼就長這麼大了。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其實家長能夠陪伴孩子的時間是會越來越少的,在家長能夠陪伴孩子時候,沒有把握住,等到孩子真的有一天長大了,家長會發現你想去陪陪孩子都不知道用什麼方式。所以趁著孩子還沒有長大,還在你的身邊,拿出一些時間和精力好好陪陪孩子,往後在回憶起來時,不僅沒有什麼遺憾,還會留下諸多親子之間的美好回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