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明朝的火器來看看中國是怎麼落後於西方世界的

頭條的站內充斥著對明代武器的吹捧,民族主義的情緒可以理解,但是

歷史還是得客觀公正的說要來的好。今天筆者就帶著各位客觀、嚴肅地來看一看明朝的武器到底是一個什麼水平。

我國的火器歷史

我國在公元十世紀初。也就是宋朝宋太祖年間,就已經將火器用於軍事。《宋史· 兵志》當中有記載:公元975年(宋太祖開寶八年),宋軍與南唐的作戰中,就已經使用諸如火炮、火箭等的武器。不過當時的火器還處在初級階段,主要是利用火藥可以爆照和引燃的特性。還沒有做出可以發射的火器。

直到13世紀的中葉,隨著金屬冶煉和鍛造技術的發展成型,製造金屬管的技術逐漸成熟。製造出了與現代槍械原理完全相同的一種射擊武器——火銃。原理變為了利用火藥燃燒使空氣膨脹對外做功,使彈丸產生動能。這樣一來,火器的殺傷力和易用性都大幅提升,火器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

從明朝的火器來看看中國是怎麼落後於西方世界的

生產與元至十一年的火銃

明代的火器製造和管理制度

火器在元末明初時,火器威力已經被人們所認識。尤其是在朱元璋征服天下的過程中產生了重大作用。故火器在明朝有重要的地位,被稱為"神器"。元至正二十一年,明政府設立寶源局,主管火器和銀錢的製造。後來又專門設立了軍器具。

這些都是中央直屬機構,按計劃定量生產武器,供全國使用。火器出廠時要刻上製造年份,編號等。在檢驗後由國家統一管理。地方和個人嚴禁生產。"凡軍器, 除存操備之數, 其餘皆入庫……不許私制。"(《明太祖實錄》)

在嘉靖朝以前,生產的火銃都是在元代火銃的基礎上的改進,鮮有創新。嘉靖朝以後,則以仿製傳入的佛郎機、鳥銃等為主。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朝廷對火器的研究採取了嚴格的限制,大大禁錮了火炮的發展,地方不僅不能製造火器,甚至研究也是不允許的。而國家也沒有一套軍事科研體系,導致製造者只是照本宣科而非考慮實際需要。《火攻答》中記載:"國初私販硝磺之禁固嚴, 而火器私學之禁尤嚴。"

明代的幾種火器

1. 火銃

從明朝的火器來看看中國是怎麼落後於西方世界的

明洪武時期的火銃

火銃是一種單兵武器,如同前文所述,明代的火銃並無太大創新,這種火銃在使用時有很多弊端, 就是裝填彈丸的時間過長,而且由於缺少瞄準系統,精準度差。敵人往往乘裝填彈丸的間隙衝殺而來, 手持火銃的士兵不帶任何刀槍, 只能任人宰割,較為雞肋。《明英宗實錄》中記載:"軍中手把銃發輒不繼,賊已習知,每乘隙進兵。"

2. 鳥銃

鳥銃也是一種單兵作戰武器。明朝嘉靖年間從西方傳入,是在火銃的基礎上的提升。與火銃相比,鳥銃在設計上有創新,也對製造工藝提出了新的要求。其炮管是由熟鐵鍛造而成,在裝填火藥的部位採取雙層複合結構以增加強度。增加了扳機和瞄準系統,膛線也磨的更加光滑。大大加強了其易用性、可靠性和威力。

3. 佛郎機

從明朝的火器來看看中國是怎麼落後於西方世界的

佛郎機

佛郎機是一類火炮的總稱,從幾十斤到幾百斤不等, 主要通過葡萄牙與明朝的衝突傳入中國。與傳統中國火炮相比,佛郎機在射擊結構上大為創新。採取了子母銃的設計,大幅減少了裝填彈藥的時間。這樣的設計也減少了炮管承受的壓力。使得炮管可以設計的更細更長,有利於力量的聚集。故佛郎機有射程遠、射速快、散熱快、彈藥量恆定、準確度高、穿透性強的優點被廣泛運用於陸戰和海戰。

4. 紅夷大炮

從明朝的火器來看看中國是怎麼落後於西方世界的

紅夷大炮

紅夷大炮是一種重型火炮。"紅夷"是明朝時期對荷蘭人的蔑稱。紅夷大炮由明末時徐光啟向葡萄牙人購買而得。其特點是口徑和重量都巨大紅夷大炮口徑在10-20釐米之間。重量在1000-3000斤之間。彈丸的質量也在十幾斤左右。明代工匠通過模仿和學習,製造了上百門大炮。用以進行野戰、攻城、守城。

明朝火藥理論

明代的火藥製作已經有了初步的認識,明代人何汝賓在《兵錄·火攻藥性》中提到在,俯射仰射時,火藥中硝和磺的比應該有所變化(性直者主遠擊, 硝九而硫一; 性橫者之爆擊, 硝七而硫三)。在《武備志》中也記載了火藥在用作不同的作用,不同的武器時。配方應該有所調整。

明朝時對火藥配方中的各種配料的作用已經有所瞭解。但是這些資料很多也是借鑑西方的成果而成,如成書於1606年的《兵錄》的大炮的圖樣和射擊數據與1568年於意大利出版的《實用炮學手冊》完全一樣。《西法神機》及《火攻挈要》則是對西方火炮技術的研究。明代人自己研究的佔少部分。


從明朝的火器來看看中國是怎麼落後於西方世界的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的對比


從明朝的火器來看看中國是怎麼落後於西方世界的

《兵錄》與《實用炮學手冊》中的炮圖對比

總結

從上面的一系列事實不難看出,明代無論是火器本身還是有關的技術理論,大多是傳習西方所得。中國雖然是使用火藥最早的國家。但是火藥在傳入西方之後,卻有了比中國更快的發展。事實上,在明朝初期。中國與西方的火器技術能夠匹敵。但是到明朝末期時,中國的火炮技術已經全面落後於西方。

其原因已經在上文中陸續出現。但是其更本質的原因是中國與西方的哲學思想的不同。

西方在十五世紀左右湧現出一大批具有批判、質疑的思想的哲學家與科學家。如達芬奇、牛頓、笛卡爾等。他們提倡理性、崇尚科學。對科學理論進行深入的研究,並利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

如牛頓提出的運動學,極大促進了人們對火炮彈道問題的理解。還有1742年羅賓斯的 《炮術新原理》、1760年斯特魯恩的《炮兵學理》、1784年拉爾的 《炮兵論文》等等

而反觀中國,在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下,儒家文化所崇尚的經學成為了唯一的研究方向。這就導致哲學和自然科學被長期漠視。前文中提到的徐光啟,因為支持火器的研究,被人汙衊為"無非騙官盜餉之謀", "以朝廷數萬之金錢, 供一己逍遙之兒戲, 越俎代庖事小, 而誤國欺君其罪大。 "

由於沒有系統的研究,導致對事物的解釋只能停留在表象,甚至用傳統的儒學去解釋,甚至用二十八味火藥配方與二十八宿相匹配。對各種現象也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

對科學的漠視還體現在科研創新體系的缺失。缺乏科學人才選拔和獎勵機制,武備院鐵匠伍連登創制子母炮, 所受獎勵只不過是多領一份糧餉。

今天的這篇文章表面上是寫了明朝的火器,實質上是通過明朝的火器看到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的原因。寄以希望喚起國人對於中國科學和哲學發展道路的思考。我想用兩位詩人的話作為結語

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陶淵明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