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中領導者應勇於承擔責任,不攬功,不諉過


孔子曾為我們描繪了一個生動的戰場細節:古時候有個叫孟之反的人,在戰場打了敗仗,他讓前方敗下來的人先撤退,自己一人斷後。快要進到自己城門時,才趕緊用鞭子抽在馬屁股上,趕到隊伍前面去,然後告訴大家說:“不是我膽子大,敢在你們背後擋住敵人,實在是這匹馬跑不動,真是要命啊!”

職場中領導者應勇於承擔責任,不攬功,不諉過


著名學者南懷瑾先生認為,孟之反善於立身自處,怕引起同事之間的摩擦,不但不自己表功,還自謙以免除同事之間的忌妒,以免損及國家。一個優秀的領導者應當像孟反之一樣,時刻體察自己的下屬,不攬功、不諉過,這樣才能贏得下屬的追隨。秦穆公就是一個主動為下屬攬過的典範。

公元前628年冬,秦國駐鄭國的大夫杞子突然派人回國,秘密向秦穆公報告說:“鄭國人信任我,把都城北門的鑰匙交給我保管,這是我國用兵的大好機會。如果您派一支軍隊來突襲鄭國,我們裡應外合,一定可以佔領鄭國,藉此擴大疆土,建功立業。”秦穆公聽了喜出望外,對領土的貪婪一時間充斥著他的頭腦,爭霸中原的野心使他再也按捺不住。於是秦穆公立即決定調到大軍,襲擊鄭國。

然而作戰經驗豐富的老臣蹇叔堅決反對對出師鄭國。秦鄭兩國路途遙遠,調動大軍長途跋涉,必然精疲力竭,元氣大傷。再說,如此大的行動,浩浩蕩蕩的軍隊千里行進,鄭國怎麼會不知道呢?一旦兵敗,不僅國內人民心中不滿,其他諸侯國也會小看秦國。因此,蹇叔力勸秦穆公不要發兵男。

求功心切的秦穆公對蹇叔的話不以為然,堅持派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攻打鄭國。事實果然被蹇叔言中。次年2月,對秦功鄭之舉,晉襄公及其謀臣先軫認為這是對晉國霸主地位的挑戰。為維護晉之霸業,晉襄公決定待秦軍疲憊會師之時在崤山伏擊,並遣使聯絡附近的姜戎配合晉軍作戰。

職場中領導者應勇於承擔責任,不攬功,不諉過


4月初,晉襄公整頓人馬親自出出征,在崤山一帶大敗秦軍,俘獲孟明視、西乞術、白乙丙三人。幸好秦穆公之女嬴巧施計策,勸晉襄公放回了孟明視三人,秦國才免於三員將帥之損。

秦軍大敗的消息傳到秦國,秦穆公立即認識到自己貪心過重,急於求成,不但勞頓三軍,更險些折損三將。

此時,秦穆公勇於承擔責任,攬過於己。他身穿素服,來到郊外迎接三人,見面時放聲大哭:“我不聽蹇叔的話,使三位受到如此侮辱,這都是我的罪過啊。”孟明視等人叩頭請罪,秦穆公說:“這是我決策失誤,你們何罪之有?我又怎能用一次過失掩蓋你們平時的功績呢?”之後他對群臣又說:“都是我貪心過重,才使你們遭受此禍啊!”秦穆公承擔下全部責任,嚴明紀律,加緊訓練,為再次出征做準備。

秦穆公愛護下屬,勇於攬過,不代替罪羊開脫自己,這對調動部下積極性,團結上下極為重要。試想,若秦穆公殺了孟明視三人,其結果必然是朝野震動,從此沒有請命之將,那麼何談雪恥?秦國的歷史或許就會改寫。不諉過於下屬,是領導者贏得人心的法寶。

職場中領導者應勇於承擔責任,不攬功,不諉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