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体检数据背后的秘密—医生教你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建议收藏)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ASCVD)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脏和脑血管狭窄或梗塞,导致心脏和脑供血不足,从而出现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组疾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每5个人中就有2人因ASCVD去世,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疾病负担。

心血管病的一级预防措施是根据心血管病风险,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很多人每年会做体检,大多数只是做了体检而已,并没有对健康起到多少指导意义,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这些身体数据背后的意义。今天李医生就告诉你如何挖掘体检数据背后隐藏的秘密,通过一个工具,简单几个参数就可以预测心血管病发生风险,适用于20岁-85岁人群,强烈建议收藏。

ASCVD发病风险评估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基础

心血管疾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健康中国2030明确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坚持预防为主,推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绿色安全的健康环境,减少疾病发生"。针对全人群和高危个体开展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控是最有效的预防策略。而做好ASCVD发病风险评估和预测,是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基础。

目前的风险评估工具多由欧美国家依据本国人群的流行病学研究开发,如美国的Framingham模型、欧洲的SCORE模型、英国的QRISK模型,这些模型不适合中国人,因此,迫切需要根据国内人群的流行病学数据,研发适合国人的心血管病风险预测模型。


揭开体检数据背后的秘密—医生教你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建议收藏)

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

中国人自己的ASCVD风险评估模型——China-PAR模型

在科技部八五、九五、十一五和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的重点支持下,诞生了中国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研究(Prediction for ASCVD Risk in China,China-PAR),整合了最新的中国人群前瞻性队列随访数据,获得了全国15个省市,40多个协作点,共计12.7万人的数据。

2016年,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团队基于China-PAR研究,开发了适用于国人10年ASCVD(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冠心病死亡和致死性及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病风险评估的China-PAR模型。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心脑血管评估网站,可输入自己身体参数,进行评估。网站链接

揭开体检数据背后的秘密—医生教你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建议收藏)

China-PAR模型需要输入的参数

China-PAR模型不仅综合考虑了传统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收缩压、是否服用降压药物、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和糖尿病,还结合中国国情,充分考虑中国实际情况和疾病谱的特点,纳入腰围、南北方、城乡和ASCVD家族史。

揭开体检数据背后的秘密—医生教你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建议收藏)

李医生自己的身体数据

终生ASCVD风险评估

对于10年心血管病风险高危个体,已经有规范的预防措施积极进行干预。而中低危个体、年轻个体,尚没有合理的预防措施,关键是无法预知其10年后发病风险。因此2018年,阜外医院在China-PAR 10年ASCVD风险评估模型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了适合于我国年轻个体(60岁以下)或者10年ASCVD风险为中低危个体的终生风险(至85岁)评估模型。该模型通过输入个体的年龄、收缩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尿病等指标数据,综合评估个体ASCVD的终生发病风险。

风险划分标准:10年风险:低危(<5%)、中危(5%-9.9%)或高危(≥10%);终生风险:低危(<32.8%)或高危(≥32.8%)

必须要强调的是,预测结果不是一成不变的,因为预测模型数据采用的是当前数据,如果数据发生改变,那么ASCVD发生风险也会相应改变,因此,每年做完体检后均需要重新评估一次,也就是需要动态评估ASCVD风险

揭开体检数据背后的秘密—医生教你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建议收藏)

李医生的评估结果,10年和终生心血管病风险均为低危

高危人群的ASCVD发病年龄将明显提前

研究还发现,10年风险高危(≥10%)和终生风险高危(≥32.8%)人群的ASCVD发病年龄将明显提前。与10年风险和终生风险均为低危的35岁男性相比,仅10年风险高危、仅终生风险高危以及10年风险和终生风险均高危的35岁男性,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时间分别提前3.0、4.6和8.6年。因此,终生风险评估在10年风险中低危人群中尤为重要。

个体化的健康指导

风险评估结果出来之后,系统会自动根据您的危险分层,提供相应的指导建议,例如我是低危个体,但腰围超标,属于腹型肥胖,应该积极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和腰围。

揭开体检数据背后的秘密—医生教你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建议收藏)

系统给李医生的健康指导建议

再比如若评估结果为高危个体,其给出的指导建议为:

揭开体检数据背后的秘密—医生教你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建议收藏)

高危患者指导建议

危险因素控制在何种水平?

你肯定经常听到医生说要控制危险因素达标,那么理想危险因素状态应控制在何种水平?

  1. 总胆固醇 < 200 mg/dl(5.18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 40 mg/dl(1.04 mmol/L)
  2. 未治疗的收缩压 < 120 mmHg,舒张压 < 80mmHg
  3. 腰围男性 < 90cm、女性 < 85cm
  4. 不吸烟
  5. 没有糖尿病
  6. 无心脑血管病家族史。

当然有些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例如遗传因素、家族史,这些因素影响有限,更关键的还是那些可以改变的因素,如胆固醇、血压、血糖、吸烟。


揭开体检数据背后的秘密—医生教你预测心血管病风险(建议收藏)

总结

ASCVD是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头号杀手,但它是可以预防的疾病,通过体检数据,尽早知晓发病风险,及时控制危险因素是预防ASCVD的基础。中国人自己的ASCVD风险评估模型——China-PAR模型,不仅可以预测10年ASCVD风险,针对年轻人和中低风险个体,还可以预测终生ASCVD风险,并提供个体化的健康指导意见。每个人每年都应该进行一次评估,动态观察ASCVD风险,并进行危险因素控制。

加入圈子,每日获取健康信息,也欢迎圈友们分享成功经验,帮助更多的圈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