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脾胃為後天之本,俗話說“先天不足,後天彌補”,就是靠脾胃。先天不好,後天可以補,要是後天不好了,先天再好也沒用,因為“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矣”。

老人們常說“人活一口氣”,還真是這樣,從中醫上來說,這口“氣”就來自於——脾胃。

有經驗的老中醫都知道,看一個人能不能活得長壽,主要就看一點——脾胃。只要脾胃好,還有胃口,能吃下去東西,那麼生命就還能繼續維持下去,一旦這個人已經水米不進了,那肯定就拖不了多久了。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脾胃差,身體好不了

明末醫家孫文胤有一句話:“脾胃一傷,則五臟皆無生氣”,就是說脾胃對五臟有很大的影響,脾胃運化功能健旺,則氣血充盈,營養五臟;脾胃受損,則氣血生化之源匱乏,影響五臟。

1、引發心臟病

脾負責統籌人的氣血,供養心臟。

一旦脾出了問題,不能益氣生血,就會導致人的心血失調,引發心臟疾病。

2、引發脂肪肝

脾胃會影響肝臟,比如脂肪肝出現的根源就在於脾胃無法良好消化食物,使得垃圾處理困難,堆積在肝臟裡,從而影響肝的供血和其他功能。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3、特別容易感冒

肺氣的盛衰,取決於脾胃的強弱。脾胃虛的人往往會導致肺氣虛,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統疾病。

4、腎虛根源在於脾

人的精力充沛腎氣就充足。腎的精氣強弱,還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營養滋養腎臟有關。

長期脾虛會導致腎虛,表現為心裡煩熱、容易盜汗,或者畏寒怕冷、手足冰涼。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5、氣不足則胖

氣是人的動力,氣足就可以把體內的脂肪垃圾給排洩掉。

如果氣不足、排洩不暢,脂肪就會在肚子上堆積;

堆積在血管裡,就會引起動脈硬化;

堆積在肝臟中,就會引起脂肪肝。

脂肪就是沒有被氣消化掉的垃圾!很多人到了中年為什麼會肥胖?就是因為“氣”比年輕時少了,沒有辦法把脂肪給代謝走,而氣不足的主要原因,就是中氣不足,也就是脾胃功能不好,運化出了問題。

6、血不足則瘦

血不足就陰虛,陰虛就火旺,火旺就會加快體內脂肪垃圾的代謝,同時也會把一些正常的營養成分給消耗掉。

因此,無論胖子還是瘦子,補氣還是補血,最根本的其實是補脾!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從五官看脾胃

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北京市名老中醫,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王鴻謨教授在《脾胃一強壽命長!名醫教你調脾胃》這門課程中講到中醫看病強調望、聞、問、切,其實平時觀察五官就大致瞭解脾胃功能情況,現在就讓我們也來看一下吧!

1、面色

面色萎黃,多見於脾胃虛弱。

面色微黃潤澤,稱之為有胃氣。若面部顏色、榮潤髮生改變,則為病色。面色萎黃多見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能上榮於面;面色黃胖,可見於脾胃虛弱,且內有溼氣之人。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2、口唇

睡覺流口水,是脾虛。

唇為脾之華。一般來說,唇色紅潤、明亮,稱之為有胃氣;唇色顏色、榮潤髮生改變,則為病色。

唇色發黃多因飲食內傷,兼有溼熱鬱於肝脾,可出現精神倦怠,四肢睏乏,頭暈等症狀。下唇深紅且晦黯無華,多屬脾虛運化不強,可見食少神倦、四肢睏乏等。

唇外側紅如血染,內側反淡白無華,此為脾胃虛寒,可見納呆、胃痛等症狀。

上唇紅而鮮明,下唇淡白微青,為胃熱脾寒,可見能食易瀉、四肢睏倦。

下唇深紅,上唇淡白,為胃冷脾熱之兆,症見欲嘔、不思飲食、頭昏、胸痛。

唇微黑兼紫紅多為內實之邪瘀積在腑,症多見心煩、口乾思飲,腹堅滿微痛,夜不得寐等象。

口臭、牙齦腫痛等症狀大多和脾胃消化能力不足有關。另外,睡覺時會流口水,也是脾虛不攝的一種表現。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3、鼻子

鼻翼發紅,多有胃熱。

鼻色明潤,是胃氣未傷或病後胃氣來複的表現。鼻色黃多見脾胃溼熱;色青多為腹中痛;鼻翼發紅的人,多有胃熱;鼻頭髮青伴有腹痛,也說明脾胃功能不好。鼻頭枯槁,是脾胃虛衰,胃氣不能上榮之候。

4、眼睛

眼易疲勞,脾胃不足。

眼瞼主脾,如果眼瞼發紅,說明有脾熱。如果眼瞼不但發紅還爛了、流水,就是脾溼熱。眼瞼淡黃說明脾虛,眼瞼黃白且不均勻,是積食。若整個眼白髮黃,首先考慮黃疸,是溼困脾胃肝膽所致。

5、耳朵

耳鳴耳聾,是腎虛。

耳為腎所主,同時又受養於後天。脾胃虛弱可導致人的腎氣不足,出現耳鳴耳聾。若是脾胃虛弱嚴重,還可致耳廓變薄,顏色變黃,甚至發黑。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脾胃有五怕,日常要避開

一怕冷

生冷的食物,如各種冷飲、生的蔬菜水果等,會帶著寒氣進入身體,最容易傷及脾胃,還容易導致脾胃虛寒。另一方面不注意脾胃部的保暖,受冷易拉肚子,也是脾胃虛寒的表現。

二怕溼

五運六氣中,在天為溼,在地為土,在人為脾,故脾主溼。脾屬陰,最容易受溼邪損傷,如果脾為溼邪所困,脾氣不升,胃氣難降,脾胃就會出現問題。溼為寒邪,對人危害很大。

三怕甜

脾怕甜。甜膩,特別是濃度大的糖水,使人容易產生溼氣,脾則怕溼,因此甜食要少吃。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四怕撐

吃太撐加重脾胃負擔,容易使脾胃超負荷運轉,特別是晚間吃太飽、太晚,脾胃得不到應有的休息,時間一長就容易出問題。

五怕生氣

生氣動怒憂思鬱結,都會導致肝氣不疏,橫逆克脾胃,導致腹脹氣滯,胃脘不適諸多病症。要讓脾健康,就要養肝柔肝,順暢肝的氣機。舒肝養脾,最好少動怒,少發脾氣。

好脾胃:三分靠治,七分靠養

1、常揉腹

腹部是六腑的所在部位,其共同生理功能是飲食的受納、消化、吸收與排洩,做好腹部保健,可以加強消化系統功能,防治肥胖、高血壓等。

做法: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先搓熱雙手,然後雙手重疊,置於腹部,用掌心繞臍按順時針方向,由小到大轉摩36 周,再逆時針方向由大到小繞臍摩36周,有增加胃腸蠕動、理氣消滯、增強消化功能和防治胃腸疾病等作用。

2、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

不良情緒容易造成胃酸分泌過多,致胃潰瘍甚至出血。

因此,中醫認為,不良情緒會導致肝氣鬱結或肝火內生,進而會影響脾胃。而笑可消除不良情緒,達到疏肝、平肝的效果,並進而恢復脾胃的正常功能。

可見,學會笑是給脾胃最好的禮物。

3、多動腳趾養脾胃

我經常讓脾胃不好的病人多動腳趾,相當於按摩脾胃二經

上班時,可以邊工作邊用腳趾抓地、抓鞋底,每次抓5分鐘。或者在洗腳盆裡放一些橢圓形、大小適中的鵝卵石,邊泡腳邊用腳趾抓石頭。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4、脾胃喜歡細碎的食物

脾胃和老奶奶一樣喜歡細碎的食物。細嚼慢嚥不僅可以讓食物變得細碎,還可使食物在口腔與澱粉酶充分接觸,同時刺激大腦,促進胃腸消化酶有規律的分泌,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

5、春夏秋冬各有養法

春天少吃酸,多吃點甜味食物,如山藥、香蕉、大棗等,以養脾臟之氣。

夏天溼氣較重,多吃扁豆、薏苡仁、赤小豆等健脾利溼,同時少淋雨、少貪涼。

王鴻謨攜5位名醫聯合打造精品養生課

養脾胃就要找對方法,其實在養脾胃方面,中醫還有很多的名方,對養脾健胃超管用,小編推薦你好好看看這門課——《脾胃一強壽命長!名醫教你調脾胃》

王鴻謨教授,首都醫科大學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北京市名老中醫,中國中西醫結合學會診斷專業委員會主任,國際生物醫學特徵辨識學會副主席,中國針灸學會經絡研究分會委員,《中華臨床醫藥雜誌》副總編,中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評審專家,中國老年保健協會養生專家。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王鴻謨教授從事中醫教學、醫療、科研等工作40多年,擅長察色切脈診病,針藥並用治癒疑難重病。在創建中醫色診學、診法客觀化、完善辨證體系、還原構建經絡系統、體表-內臟多層次對應相關等方面多有建樹,取得了公認的學術成績,具有重要的學術影響,研究成果為中外學術界廣泛關注。

知道養脾胃的重要性,那麼該如何調養呢?王鴻謨教授攜5位專家專門製作了8節養脾健胃知識,全面覆蓋脾胃問題。讓廣大朋友們遠離胃酸胃痛、脾虛潰瘍、腹痛腹瀉等常見脾胃疾病。

另五位專家分別是:

陳濟德 山東省無級中醫藥師承教育指導專家 主任醫師 教授

這門課就是要幫助大家,正確的認識脾胃和人體,各個系統、各個臟腑之間的關係,以及在生活中怎麼樣科學合理的養脾健胃。

課程大綱


脾胃差百病生,脾胃好不好看臉就知道,老中醫王鴻謨教你面診知脾臟

看完這些課,不僅能明脾胃疾病的早期症狀、脾胃不和人群最佳的飲食方案以及脾胃疾病的治療等諸多問題,讓你擺脫焦慮。

還能明白胃炎、胃潰瘍引起的其他併發症、脾虛分別有哪些表現,並且針對不同的人群,給出了對應的詳細可操作的脾胃不和防治技巧(吃、睡、補、按),以及對應的藥物。

這時,你可以選擇在家先聽聽醫生怎麼說,戴上耳機就能隨時隨地觀看課程,很私密。

只要在零碎的時間,花個幾分鐘就好,每天瞭解1個脾胃不和小知識,防治脾胃疾病很輕鬆!

科學、靠譜、值得看,名醫親授,在家就能獲得專家建議

最省心、靠譜的做法還是聽聽醫生的建議。

現實中,很多人會問朋友,結果對方也只是道聽途說。也有人會自己去網上查,然而又缺乏專業知識,無法分辨網上各種真真假假的信息,結果一不小心就錯信偏方,沒效果還傷身。

可很多人要麼沒時間去醫院,要麼每次去都是“排隊2小時,看病5分鐘”,很多疑惑都還沒來得及問,就讓回來了。

而這門課,就能解決你關於脾胃疾病的各種疑惑,懷疑自己有脾胃疾病,想防治脾胃疾病,都適合看這個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