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的孩子為啥不積食?這些習慣"拖垮"脾胃,醫生從來不做

說說孩子的積食,顧名思義,即是食物累積在寶寶的胃或腸道中。從中醫角度來講,積食是一種病症,主要原因是嬰幼兒乳食過量,損傷脾胃,導致乳食停滯於中焦,引發的一系列疾患。


醫生的孩子為啥不積食?這些習慣


通常除了乳食過量,引發積食的原因還有:

1. 脾胃受涼,影響消化

當寶寶脾胃受涼,或者不小心吃了涼食都會影響寶寶的消化功能,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

2. 睡前乳吃,吃飽就睡

到了晚上,人體生物鐘和身體激素的調節,逐漸進入休眠狀態,消化系統的功能會逐漸減弱,因此睡前吃太多會對寶寶的消化能力造成負擔。

3. 過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媽媽們在餵養的時候一定要把握好輔食的添加進程,一般情況,4-6月開始添加輔食,從米粉開始,逐漸過渡到菜泥、水果泥、蛋黃泥等,8月後再添加肉末、肝泥等。添加原則一定是由稀到稠,由少到多,由細到粗。避免增加寶寶的消化負擔,造成積食等更嚴重的腸道問題。


醫生的孩子為啥不積食?這些習慣


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

飲食入胃,經胃的受納和腐熟作用,並下達於小腸,使之進一步消化,分解成水谷精微和糟粕兩部分。此時必須在脾的升清作用下,將被消化的水谷精微吸收,並向上輸送至心肺,"散精"至全身,"五臟六腑皆以受氣"。

脾將水谷精微上輸於肺,肺朝百脈,助心行血,並通過肺的肅降作用,將水谷精微向體內各臟腑組織布散,以營養和滋潤臟腑組織,維持其正常生理功能。可見沒有肺朝百脈、心肺的配合,其"三精"至五臟六腑的功能,也是無法完成的。

醫生建議,積食期間的孩子可適當補充一些膳食劑來幫助食物的消化,如果能起到健脾促生長的作用就更好了,所以如果孩子在3歲以上,可以適當喝一些山楂水,正餐時簡單喝一些小米粥來健脾,若效果不好或孩子年齡偏小,也可以選擇喝猴菇鋅棘類的水,其中含有多種孩子生長髮育所需要的營養,更能幫助促進消化,健脾養胃,提高寶寶免疫力。

其中的猴頭菇、山藥、雞內金、山楂等都是協同作用於寶寶積食的,因為在積食期間可能寶寶胃口較差,且食物的吸收利用率低,因此並不建議用食療來緩解積食,猴菇鋅棘是比較有效的手段,經常積食的寶寶,家長可以瞭解準備一些。


醫生的孩子為啥不積食?這些習慣


寶寶積食如何應對?

1.飲食調節

  如果孩子出現食慾下降、咳嗽等積食症狀,但還沒有外感症狀時,可採取飲食調節治療。

  這時,一日三餐要稍微"欠"一點,選擇清淡的蔬菜、容易消化的米粥、麵湯、麵條等,不吃油炸、膨化食品,少吃甚至不吃肉類食物,可適當吃些魚蝦。

  此外,還要讓孩子多喝水,保證睡眠充足、及時排洩,不去公共場合,積食情況就會逐漸緩解。

2.藥物消食

  一旦患兒的症狀沒得到緩解或有低燒時,就要考慮用消食藥了。


醫生的孩子為啥不積食?這些習慣


3.推拿消食

  家長還可以給孩子進行積食推拿,幫助消食、清熱。

退六俯:沿患兒左上肢尺側,從肘關節向腕關節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瀉大腸:沿患兒的食指,從虎口方位向指尖推,每分鐘推150-200次。

清天河水:沿患兒左上肢正中線(即手心一面的胳膊中間部位),從腕關節向肘關節推,每分鐘150-200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