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口上的“數字基建”,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

疫情穩定後

首先風生水起的就是基建

而當下最熱的

當屬

數字基建


風口上的“數字基建”,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

什麼是“數字基建”?

在由5G、特高壓、城際軌道交通、充電樁、大數據、AI以及工業互聯網等七大主力構成的新基建格局中,5G、大數據、AI和工業互聯網四大板塊又進一步以閃亮的集體陣容構建出了數字基建的華麗輪廓。

數字基建不僅扮演著貫穿今年全年的最重要逆週期投資拉動角色,而且代表著未來國內基礎設施建設的全新打開方式,更將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成長的核心與關鍵動能。

數字基建VS傳統基建

上“網” VS 走“路”:

與鐵路、公路、機場和房地產等組成的傳統基建顯示出非常明顯的重資產表徵完全不同,數字基建往往以輕資產和高科技含量的形象閃亮登場,並且其帶動的生產要素流動主要在無形的“網”上進行,而不像前者那樣在有形的“路”上穿流。

正是如此,傳統基建的價值拓伸往往受到物理空間的抑制,而數字基建可以實現無限的價值延展。

自我侷限 VS 自我更新迭代:

傳統基建產生的投資效應更多地侷限在行業內部,或者僅僅從外延層面拉動相關的產品需求,而一旦這種需求弱化和消失,產業關聯作用與市場繁榮週期便很快終止與結束。

數字基建則攜帶著天然的跨行業賦能特質,或者說可以從內涵深度為所及產業植入全新增長基因,且這種基因具有永續之力並可實現自我迭代,從而維繫產業持久擴張與市場經久繁榮。

核心經濟訴求的差異進一步顯示出數字基建與傳統基建的不同。

雖然數字基建的投資加碼與強化能夠成為擴大就業的催化劑與穩定增長的強心劑,但這些短期目標顯然不是數字基建的全部承載或者實質性效用部位的體現。

以科技為核心驅動經濟發展才是數字基建的最主要著力方向,由此帶動的產業結構不斷升級與新興產業成長以及經濟增長持續久遠,則是數字基建的必然邏輯。

正外部性 VS 負外部性:

傳統基建具有一定的負外部性,如鐵路、公路的修建會擠佔農田資源,暢通車流的同時也帶來空氣排放汙染,還如企業過度與重複投資在導致產業結構趨同的同時,更會形成產能過剩等。

數字基建則具有較強的正外部性,如線上辦公可以有效隔離新冠肺炎病毒傳染,網上教學能夠有效降低辦學成本,針對實體環境還可以做到零排放與零汙染

數字基建才是經濟高質量成長的必然之路。


風口上的“數字基建”,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

5G、大數據、AI、工業互聯網,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

5G

開通新型“高速公路”

風口上的“數字基建”,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

具有高連接速率、超低網絡延時、海量終端接入以及高可靠性等特徵的5G投資堪稱是新型“高速公路”的戰略佈局,其中不僅形成網絡設備、光纖光纜、大小基站等多元硬件產品需求,還會在終端產生無可估量的應用需求,包括C端的雲遊戲、AR/VR和高清直播等線上產品以及B端的雲辦公、車聯網等等。

按照計劃,繼去年5G商用元年後,今年將是5G規模化發展元年。

僅拿基站建設來說,今年國內建成的5G基站有望突破70萬,且未來三年是5G基站的密集投放期,2022年基站總量將達到300萬站以上。

因此,根據中國信通院《5G經濟社會影響白皮書》預測,2030年國內5G帶動的直接產出和間接產出將分別達到6.3萬億和10.6萬億元,創造就業機會800萬個以上。

工業互聯網平臺

新型“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和服務區

風口上的“數字基建”,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

按照總體構成,工業互聯網包括網絡、平臺、安全三大功能系統,而有了5G的單獨投資安排,工業互聯網的投資重點就在平臺與安全兩大地帶展開,尤其是作為核心的平臺建設乃重中之重。

工業互聯網平臺就好比是5G新型“高速公路”上的加油站與服務區,製造企業藉此能夠快速完成對資源的整合,並及時響應市場,實現個性需求與產品設計、生產製造精準對接的規模化定製。同時依託工業互聯網平臺開展數據集成應用,形成基於數據分析與反饋的設備維護與事故風險預警能力,實現企業生產與運營管理的智能決策和深度優化。另外,藉助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供給,製造企業也能有效獲取外部資源與方案,成功降低研發設計以及要素開採成本,在充分利用外部賦能的基礎上,放大生產過程的網絡協同與泛在製造效應。

最新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工業互聯網平臺類數量達到 269,至今年年底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有望突破7000億元,2030年將超過11.3萬億元。

AI

新型“高速公路”上飛奔的車輛

風口上的“數字基建”,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

AI在推送由圖像識別和智能交互等組成的智能軟硬件產業、以無人機和無人船等為主的智能運載工具產業,以及以由高靈敏度和高可靠性智能傳感器件等關鍵器件組成的物聯網基礎器件產業等新型產業集群的同時,更深刻的顛覆作用就是實現對傳統產業的深度改造並推動與加速產業的智能化升級。

在數字基建的棋盤上,AI攜帶著企業快速行進,就好比是新型“高速公路”上飛奔的車輛。據麥肯錫預計,我國人工智能市場將以50%的增速逐年增長,2019年AI市場規模可達570億元,2022年將超過700億元。

大數據

新型“高速公路”上的血液

風口上的“數字基建”,將給中國帶來怎樣的機會?

無數據不計算

無數據不經濟

無數據不管理

經濟與社會生活已經呈現鮮明的萬物數據化特徵,數據價值與數據應用需求呈指數般爆發,而置於整個信息基礎設施系統中,數據如同就是新型“高速公路”軀體上快速穿行的血液。

作為數字基建的關鍵部分,大數據建設與投資不僅體現為數據中心等物理場所構建,還可牽引出龐大的數據中心產業鏈,包括硬件設備製造商、軟件服務開發商、數據中心基礎架構提供商、零售型數據中心服務商以及增值服務提供商和終端用戶等等。

根據賽迪顧問數據顯示,去年我國數據中心數量約50萬個,IT投資規模3698億元,同比增長13.5%,今年投資規模將達到4166億元;國內數據中心業務銷售額的平均年增長率約為35%,到2030年中國數據原生產業規模量將擴張至整體經濟總量的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