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挫折復原力”?能讓你在職場上游刃有餘的一股力量

昨晚開始閱讀一本與心理學相關的書籍《挫折復原力:成功者都具備的隱藏素質》。其中“挫折復原力”這個詞讓我深有感觸,所以用接下來的文字談談自己的一些感想:

職場上如何有意識地鍛鍊自己的“挫折復原力”。

何為“挫折復原力”?能讓你在職場上游刃有餘的一股力量

我們先來看看書中對“挫折復原力”的定義。

“挫折復原力”這種心理特質,不只是關乎成敗,也可以讓個體在困難的情形下、在重重壓力的考驗下,保持沉穩、鎮定,一如既往地相信自己和自己的能力。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提到過有一位同事離職了,箇中原因我也嘗試從自己的理解角度做了分析。究其根本就在於兩點導致其離職,一是從他個人角度看自己的付出得不到認可與尊重,二是自己也放棄了在這樣的環境中進一步改善的信心而選擇放棄。

大部分的人在碰到那位同事情況下都會做出雷同的選擇。因為如今的社會給予了個體最高度的自由之一就是更多地選擇權,可以真正做到“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的“瀟灑”。

可是職場時間久了之後,這些人大多數會發現一個很殘酷的現實,這世界雖然那麼大,其實哪都一樣,也許你呆膩的地方就是他人嚮往的天堂。

何為“挫折復原力”?能讓你在職場上游刃有餘的一股力量

面對遇到的困難沒有快速的自我消化能力--即挫折復原力,大多數時候人們就只能選擇看起來最輕鬆但實際上成本最大的一條道路--逃避。

參與過一個項目從啟動到交付全流程的人都應該體驗到其中的痛苦,所以很多人都會發出來自靈魂深處的感嘆:一定不能讓自己的子女再從事這個破行業,這就不是人乾的活!

項目啟動之後,我們可以預想到參與其中的每個角色每個人的痛苦經歷。

  1. 如果你是項目負責人角色,大概率是隻知道一個大概而模糊的目標,去找老闆要資源要人手,得到的可能是對方兩手一攤說到,我找你來負責這個項目就是要你自己去協調解決這些問題的。
  2. 如果你是負則項目需求的角色,你會發現找遍所有項目干係人,沒有誰知道真正的需求是什麼,需要你經歷一遍又一遍痛苦的梳理、溝通、引導才能慢慢挖掘出需求的本來面目。
  3. 如果你是產品的角色,你會發現隨著需求的不斷變動,回頭看當初與定型的產品之間宛若一個整過容的人--判若兩人。
  4. 如果你是項目開發角色,你會發現自己的代碼寫好之後、功能測試之後不得不一次次推倒重來,有時會讓你想拿起鍵盤砸人。
  5. 各種困難不一而足……
何為“挫折復原力”?能讓你在職場上游刃有餘的一股力量

我們接著設想其中每個角色都缺乏“挫折復原力”將是一種什麼情況。

  1. 項目負責人在聽到老闆“不負責任”的話後,一定撂下“這活我幹不了,您愛找誰幹去”狠話走人。至於後續通過這個項目鍛鍊自己的團隊組建、資源協調、管理及項目成本控制等能力那就無從談起,自己的職業生涯更進一步的機會就錯過了。
  2. 項目需求人在第一次溝通發現沒人可以講明白這是個怎麼事兒後,第一時間就是感覺這就是一個坑而心生恐懼,必然會錯過一次實踐自己學過的理論的機會,更別奢談能力提升及其由此帶來的收入增長了。
  3. 負責產品的如果自己都恐懼需求的變動,那就基本可以斷定不適合做這個崗位了。
  4. 開發的角色相對單純些,反正前面需求和產品提出什麼我就做什麼。但如果碰到那種自相矛盾的需求或產品設計,一天還反覆出現多次,那真的可能上演全武行。
何為“挫折復原力”?能讓你在職場上游刃有餘的一股力量

當然項目中不乏那些整天看起來樂呵呵的同事,他們在面對再糟心的事情時都是這種從容不迫的心態,用不急不躁的語氣說話,用看似緩慢但總是能按時完成工作的方式應對。

這大概就是所謂“挫折復原力”的真正內涵所在吧!再高深的理論最終落實到現實就顯得不那麼高大上,但一定是非常實用的。

所以我們只需要找到自己有效且高效的做事方式,並且能讓自己在工作中找到樂趣而非痛苦,那我們就真正擁有了自己的“挫折復原力”。

就是這麼簡單!歸根結底還是要做好自我的心理建設,有空看看心理學書籍還是有幫助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