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鲁迅《狂人日记》

《狂人日记》讲的是一个觉醒者,启蒙者的故事。

一个民族的启蒙,虽然常常要赖外在的机缘的触发,比如古老的文明成果的发现,或者新的思想的传入,但启蒙的真正实现却要靠本民族自身的觉醒,而那些最先觉醒了的人就成了本民族的启蒙者。然而,这些最先觉醒了的人,虽然眼睛已经望到了极高的境界,但身子却还生活在重浊的大地上,对于他的人民来说,他就成了一些无法被理解的狂人、疯子,更有甚者要在这些名目的笼罩下,被迫害,被吞噬。

《狂人日记》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觉醒者,启蒙者的故事。

《日记》正文第一段是这样写的:

今天晚上,很好的月光。

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今天见了,精神分外爽快。才知道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我怕得有理。

文章中并没有交代狂人的确切年纪,但就其表现出来的情态看,最多也就是三十几岁,然而却已经不见这月光三十多年了,这几乎可以说狂人从未见这月光。在这从未见的月光的照射下,狂人不但“精神分外爽快”,而且认识到自己“以前的三十多年,全是发昏”,并进而有了恐慌的意识。

这月光正象征着觉醒者所望到的理想境界,在这理想的观照下,狂人逐渐的意识到本民族的历史,整个的是一吃人史,而对此有所意识的狂人,也就成了其他的人全体的敌人,因为正如同卢梭所说“人民甚至不愿意你为了消灭他们的缺点而和他们谈一下他们的缺点”,面对着狂人,其他的所有人相互劝勉,相互牵制而连成一气,即便那些“也有给知县打枷过的,也有给绅士掌过嘴的,也有衙役占了他妻子的,也有老子娘被债主逼死过的”,总而言之是被吃人者吃的人也在内。原因不过是他们“以为从来如此,应该吃的”,认为这世上存在吃人者和被吃的两个阶层,这样的一种意识已经牢牢的存在在一般民众的心里,他们所求的不过是在时机合适的时候自己也能分一片肉,去吃别人。

狂人凭借其无上的义勇,向人们呼唤要跨过吃人这道坎,变成真的人,而真的人是不吃人的。然而接下来,鲁迅却继续推进了狂人的恐惧,因为狂人意识到自己也在这样的社会里混了很多年,并且未必不在无意中吃了自己妹妹的肉,自己也已经是一个有着四千年吃人履历的吃过人肉的人了。鲁迅笔下的启蒙者并不是一个掌握真理,高高在上向人们施教化的人,他自己也浸润在传统中,有着传统带来的一切基因,鲁迅对于社会的反思每每深彻到对他自身的反思,表现出一个思想家的彻底和真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