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古墓裡寫著明朝往事:萬貴妃並非毒婦,太監張敏不是好人

熟悉明史的朋友都知道成化朝出了個萬貴妃,不僅年老色衰而且生性好妒。為了得到皇帝專寵,她將其他妃嬪為朱見深生育的兒子全部殺死,至使憲宗皇帝人到中年仍然為無子嗣而憂愁。此時門監張敏出現了,他借為皇帝梳頭的機會,告訴自己一直保護的皇子朱佑樘的下落。隨後父子相見,感人至深。朱佑樘也就是後來的孝宗弘治皇帝。

這段史實至今天仍然廣為流傳,但其中有很多讓人匪夷所思的細節。比如,萬貴妃的為人是否果真好妒而殘忍?長相清秀的朱佑樘真的是憲宗皇帝朱見深的兒子?再如,這個張敏果真就是個小小的門監,其為了保存皇族血脈而落得個吞金而死的下場?前兩點我們不談,單談談張敏其人,儘管有這樣一段故事賦予了張敏大忠大義的美名,但查閱同時期其他史料,我們還是能夠看出些不和諧的音符。

史載:張氏三兄弟是明成化、弘治朝的權監,尤以張敏為最。在福建同安至今保存著一本《張氏族譜》記載:“張敏,與其兄張慶、張本為同安房張氏傳裔,世居金門青嶼。明正統間沙尤寇作,張敏等受牽累,幼年被閹送京城。敏為憲宗親侍,深受寵用,奉命操練騰驤四衛官軍兼理十九房馬政,監督五軍大營。兄張本以御馬太監守備南京。張慶以司設太監鎮守浙江。”

清代古墓裡寫著明朝往事:萬貴妃並非毒婦,太監張敏不是好人

除了張敏因為保護孝宗得列入正史外,其兄張慶的事蹟也曾散見於明史。《明史·楊繼宗傳》記載了一段時任浙江按察使楊繼宗的故事:“九載秩滿,超遷浙江按察使。數與中官張慶忤。慶兄敏在司禮,每於帝前毀繼宗。帝曰:“得非不私一錢之楊繼宗乎?”敏惶恐,遺書慶曰:“善遇之,上已知其人矣。”這段故事的另一個主角正是司設監太監、奉命鎮守浙江的張慶。而文中的張敏掌管司禮監,並非小小的門監。

張慶擔任浙江鎮守期間的作為,是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成化十四年,憲宗敕諭司設監太監張慶:“近聞浙江所屬府縣衛所中間有等貪汙怠政官員,往往侵漁無厭,通同豪猾吏胥、糧裡情熟軍民人等,夤緣作弊,肆虐尅害,致人困敝……今仍令爾鎮守前項地方,兼管銀場,撫卹兵民,業經前諭,所屬官吏果有貪贓壞法、虐害軍民,眾所共知者,被人告發,除軍職三品以上者,其奏區處,其四品以下者,爾即挐送問刑衙門究治……”可以看出,憲宗派張慶到浙江的目的是查處貪汙、撫卹軍民的,不但讓他鎮守原處,還把銀場也交給他兼管,特許四品以下官員可以直接挐送問刑衙門究治。

清代古墓裡寫著明朝往事:萬貴妃並非毒婦,太監張敏不是好人

然而張慶怎麼做的呢?他平白的撿了這樣一個肥缺,自然少不了大撈油水。當時有一個縣老虎為害,有人做了首詩諷刺張慶:“虎告相公聽我歌,相公比我食人多;相公若肯行仁政,我自雙雙去渡河。” 張慶在浙江專橫跋扈、劣跡斑斑,在成化、弘治兩朝屢受彈劾,卻始終沒有人能奈何得了他。這顯然與其兄弟張敏執掌司禮監,享有高位和恩寵離不開。照此看來,張敏的為人,恐怕也不如我們後世想當然的那樣好。

那麼張慶的名聲也是因為《楊繼宗傳》的記載而臭了。但是歷史上並沒有關於這個司設監太監的確切記載,我們不知道他死於何年,也不知道他最後是不是因為其兄弟張敏而栽了跟頭。不過歷史又何其有意思。上週日筆者與友人尋訪位於石景山區隆恩寺的清代饒餘敏親王阿巴泰家族園寢,無意中發現了關於這位明中期太監的零星線索,甚至可以牽扯出這個張氏權監家族的一些真實資料。

在走訪阿巴泰第三子端重郡王博洛園寢(俗稱三太王墳)時,我們發現早已坍塌的地宮剛剛被拆除,在地宮廢坑旁尚堆放著修築地宮的石料。而這些石構件上邊還有文字,說明這些石構件此前是某些古墓的建築材料。通過仔細辨認,可以看出這些石材至少來自三座明朝中期宦官墓葬,其一是一塊小墓碑,指明墓主是神宮監左監丞田淮之;其二是一塊大碑的殘部,說明墓主身份是九門提督司禮監太監,但姓名已經破損;這第三塊石碑則是修建張慶墓的記事碑,指明墓主正是這位張慶。

清代古墓裡寫著明朝往事:萬貴妃並非毒婦,太監張敏不是好人

隆恩寺一帶風水絕佳,早在遼朝就是公主墓,至明朝又成為了未就國藩王墓和太監墓。清初陵墓借用前代建築材料的事情並不鮮見。而博洛墓地宮的這一發現也直接可以證明這附近在明朝中期就已經是太監群葬墓地。張慶墓的這塊記事碑雖然沒有詳說墓主生平,但卻記載了修築墳墓的過程。碑文顯示:張慶從浙江鎮守任上回京面聖彙報工作,然後就一命嗚呼了。時年是大明弘治十五年,弘治皇帝朱佑樘命動用軍需物資並調集官兵為其修建了一座墳墓,碑文中還詳細介紹了張慶墓修造的數據,並透露張慶還有個百戶的軍銜。

儘管是一塊記事碑,但已經足夠說明很多第一手的資料。因為張慶並非普通的太監,加之其弟弟張敏的身世,因而這塊碑具有特別的史料價值,是研究明成化、弘治朝史實,尤其是萬貴妃殺皇子的一個突破口。這塊碑立於弘治十六年六月初九,也就是張慶墓完工的時間。而據此前的記載,張敏在孝宗皇帝未繼位時已經自殺。則可以說明張慶並沒有受到弟弟死亡的牽連,仍然得了善終並得了恩撫。當然,我們並沒有翻找那些石材,也許還會有意外的收貨。

清代古墓裡寫著明朝往事:萬貴妃並非毒婦,太監張敏不是好人

可惜的是,這些刻有銘文的石材並沒有得到任何人的重視。因為要建房屋,所以拆了端重郡王博洛墓地宮,而這些廢棄的石材,以後也可能會淪為建築材料,被拆的七零八散,最後不知所終。伴隨而來的,就是逝去的真實歷史也無法再復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