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愙齋書法」以書入畫

有畫家通過電話來探討書法入畫的問題,我以為這是一個深層次的論題。以書法之筆入畫,首先是書、畫必須相融合、統一。所謂書、畫融合,就是書、畫都發乎性情,以性情、修養來統領,方能統一。如果書學二王,還遵從嚴謹的二王法度;畫學石濤,也未脫盡石濤形跡。這樣二王筆法,便無法入進石濤山水,這是前提。正如石濤所說:“我之為我,自有我在。古之鬚眉不能生在我之面目,古之肺腑不能安入我之腹腸。我自收我之肺腑,揭我之鬚眉。”

「愙齋書法」以書入畫

師古人而不受古人約束,而能把古人的精華有所取捨的集其大成,經過融會貫通,變成適合並能表現自己個性特徵的東西。然後以書法之筆入畫,筆墨蒼厚、圓融、靈活,便於形成一種含蓄、秀潤、清明的特點,這正是畫家追求的“書卷氣”之所在。

「愙齋書法」以書入畫

書法之筆入畫,其優勢在於,用力柔中見剛,有收有往,畫會有不同尋常的面貌。這裡關鍵是對筆墨重視程度的提升,通過書法用筆來表現自己的意象。吳弗之說:“畫未下筆時,憑空作勢,如飛鳥投林,下筆時自然筆到氣隨,動合法度”;唐代張彥遠《歷代名畫記》:“夫象物必在於形似,形似須全其骨氣,骨氣、形似,皆本於立意而歸乎用筆。”書法入畫,可以豐富畫中的筆墨變化,提升用筆力度,做到粗線渾厚,細線秀美,用筆含蓄內斂,沉著果斷,線線講究節奏變化、氣韻攜接。使畫面中物象更加堅實與挺秀勁健,蒼勁與生辣,色彩明快而生動。

「愙齋書法」以書入畫

古人說:“筆到則意出,墨到則韻生。”筆墨是一對不可分割的孿生姊妹,豐富多彩的筆墨是畫家作品得以氣韻生動的原因所在。正如清人唐岱《繪事發微》中說:“墨有六彩。而使黑白不分明,是無陰陽明暗;乾溼不備,是無蒼翠秀潤;濃淡不分,是無凹凸遠近也。”我們知道只有這些元素的對比才能使畫的意韻深厚,蒼翠雄健。在這裡,需要重點指出的是以書法線條入畫,可以突破為線而線,為面而面的分割圖像。使線條與形式構圖融匯成一體,此所謂四象歸太極之陰陽互動。

「愙齋書法」以書入畫

吳昌碩是以書入畫,他的書法,以篆書、行草為主,晚年所書隸書,結體變長,取縱勢,用筆雄渾、飽滿,具有篆書痕跡,將篆、隸溶為一體,形成獨特面貌。所以他的畫筆力雄渾,用筆樸拙、蒼茫、老辣,極具渾圓、雄強的力量感。我們看吳昌碩的畫氣息很厚、很重,一筆下去,渾金璞玉,力透紙背,又意蘊豐富、氣象萬千。人們常說吳昌碩的畫有金石氣,金石氣就是鐘鼎上所鑄的金文與刻在石碑上的文字所具有的味道。

黃賓虹一貫堅持以水墨為上的傳統,以書法之筆入畫,演化成山水畫的水墨暈章。他的畫一筆一筆寫來,沉著平靜,所以能把筆墨線條化為表達內涵的符號,這便是演繹天地乾坤規律之線的運動。他超越筆墨技法而返入渾元之中,顯現出“人心之通天”的心悟象徵。


「愙齋書法」以書入畫


「愙齋書法」以書入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