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多年前的“餘則成”,潛入日軍的明朝臥底

四百多年前的“餘則成”,潛入日軍的明朝臥底

歷覽古今,間諜作為特種行業始終與戰爭形影不離。不誇張的說,只要有戰爭的地方,就會有爾虞我詐,應運而生的便是雙方盡顯神通的間諜。在400多年前的萬曆年間,和《潛伏》裡的餘則成一樣,主人公是一名心思縝密的間諜,只不過發生在他身上的故事,遠比餘則成跌宕起伏。

一、神秘書信

公元1592年,日本權臣豐成秀吉命部將加藤清正、小行西長率軍攻佔朝鮮,朝鮮一觸即潰亡國在即,急忙嚮明朝求救。應朝鮮的請求,明軍出兵援朝,卻因為兵力過少,主將不習地理,首戰以明軍潰敗而告終。

萬曆皇帝得知後,派遣宋應昌為經略、李如松為提督,集中四萬精兵於1593年攻入平壤,取得大捷。此後雙方互有勝負,進入長達數年之久的對峙階段。

公元1598年8月,援朝的明軍總兵董一元率部與日軍在晉江對峙。晉江南面即為日本的望津,日軍守將島津義弘在沿途四十里駐紮了八座寨壘,打造了一處勢如長蛇的陣形,令對岸的明軍難以找到突破口。

一個月過去了戰事依然毫無進展,就在董一元焦頭爛額之際,戰機卻從天而降。

四百多年前的“餘則成”,潛入日軍的明朝臥底

董一元部下有位叫茅國器的遊擊參將,一天巡邏時突然遇到哨兵來報:一個朝鮮婦女從日軍走出,徑直來到明軍軍營前,雙方語言不通,盤問之下那婦女從貼身處遞來一張紙條。

茅國器接過紙條,只見那上面的內容是這樣的漢字:“此婦將度異域矣。吾甚憐之,捐資以贖還故土。天朝兵將當憐其窮困,勿加殺害。”如果這女子拿著這封求救信,只為保全性命,那寫信者與她是什麼關係?就在茅國器疑慮之時,他發現信的結尾還有幾行小字:“知吾姓者。令公之後,埋兒之父。問吾名者,有或之口,無才之按。理心書。”

茅國器是個粗人,他拿著這封沒頭沒腦的信,極力揣測也想不出個頭緒。於是他召來隨軍的參謀諸葛鑄商量。諸葛鑄果真有兩把刷子,他思索了一會兒就破解了謎底。“令公指的是唐代名將郭子儀,埋兒之父指的是晉代埋兒奉母的孝子郭巨,因此寫信人姓郭。有或之口即為國(國),無才之按為安,此人名叫郭國安!”

諸葛鑄謎底解釋得無懈可擊,但新的問題出現了,這個郭國安是何許人也?為何在這個節骨眼上給他們送上這麼一封信?

二、孤膽英雄

茅國器不敢怠慢,趕緊向上司董一元彙報這一情報,董一元帳下有個叫史世用的人得知後,不禁高呼:“天佑大明!這郭國安是我朝臥底,潛入日本多年當年與我交好,我與他誓約共同報效朝廷,如今時機總算到了!”

這史世用是什麼來路?怎麼會和臥底郭國安交好?這還得從五年前一次絕密行動說起。

原來早在明軍援朝前,萬曆皇帝就命兵部尚書石星從錦衣衛裡選出幾個特工,準備潛入日本刺探情報。而江蘇武進人史世用為人機警,又精通朝語,1593年他偽裝成商人,乘坐福建前往日本的商船,順利地到達了日本的薩摩州。

四百多年前的“餘則成”,潛入日軍的明朝臥底

史世用到達薩摩州後,機緣巧合之下結識了日籍華人許儀後,這許儀後本是福建的一個郎中,是被倭寇俘虜到薩摩州的。憑著一手過硬的醫術,他成了薩摩州藩主的家庭醫生,深受當地人的信任。

有了許儀後的幫助,史世用順利地收集了大量情報,還與藩主的重臣伊集院忠棟見了幾次面,這個伊集院忠棟在豐臣秀吉手下任職,這個身份對史世用無異於天賜良機。幾年下來,他將刺探的情報編製成一本叫《倭情備覽》的小冊子,為明軍的行動提供了切實可行的依據,這才有了中日雙方對峙的局面。

完成任務的史世用輾轉回國後,被派到朝鮮任隨軍參謀,他將之前刺探的情報彙報給朝鮮,還被朝鮮國主贊為“當世奇士。”隨著戰局的變化,這才來到了晉江前線。

而在薩摩州的那幾年,史世用與明軍臥底郭國安取得了聯繫,雙方約定擇機為大明盡忠,這才有了遣使送信的一幕。

三、火燒敵營

得知原委的董一元大喜,立刻派史世用與郭國安取得聯繫。沒多久,一個更加勁爆的消息傳來:此時鎮守對岸望津主寨的,就是郭國安本人!

這正是: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隨後董一元派茅國器率部混入敵營,待郭國安舉火為號,同時縱火焚燒日軍糧草。趁日軍大亂之際,茅國器率軍殺出,對岸的董一元也命人強渡晉江。腹背受敵的日軍慌作一團,再見糧庫那邊火光沖天,更是無心戀戰,只得一路潰退,明軍順勢一舉奪下望津寨。

四百多年前的“餘則成”,潛入日軍的明朝臥底

這把火燒了兩天兩夜,明軍一路高歌猛進,只可惜追擊途中明軍營地裡的火藥發生爆炸。日軍趁機反撲,明軍傷亡慘重。就在此時,明朝通過薩摩州的內應許儀後得知了豐成秀吉的死訊,但前線的日軍並不知情。為了勸說日軍退兵,茅國器命弟弟茅國科為使會見日軍主將島津義弘,而島津義弘卻打算與明軍血戰到底。

令人驚歎的是,作為一名老練的間諜,郭國安的手段不是一般的高明,他縱火焚糧後居然能全身而退,再度安然無恙地回到日軍這邊。眼見談判無果,他私下告訴茅國科:日軍在釜山的糧草還能維持數月,等糧草用盡,自會退兵。緊接著,郭國安又勸說島津義弘退兵,眼見佔不到便宜,島津義弘最終決定撤軍回國。

自此,長達七年的援朝逐倭之戰就此終結。

隨著的戰火的平息,史世用、郭國安的事蹟湮沒於隱退的硝煙中,史料中從此再無記載。然而透過這些驚心動魄的情節,我們還是能為幾百年前那些抵禦外敵的英雄所感動。畢竟,當國家利益面臨侵犯時,那些挺身而出的勇士,永遠值得被後人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