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怎样通过独处管理自己的情绪

父母怎样通过独处管理自己的情绪

拿破仑说:“能管理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个城池的将军还要伟大!”

作为父母,每天工作忙碌,回到家还要全身心高质量地陪伴孩子,这对于年轻的家长来讲,是一项艰巨而又琐碎的工作,特别是妈妈这个角色更是辛苦。当疲倦时,如果孩子不断出现状况,比如哥哥打弟弟,妈妈已经说过很多次,孩子依然我行我素,好像还专门在妈妈精力不济时出来捣乱,挑战妈妈的耐心,这时妈妈的怒火通常会容易被点燃。

当妈妈身心劳累的时候,孩子一出现问题就很容易引发情绪失控,控制不住脾气,那时多希望自己拥有魔法力量,能够轻轻点化孩子,让他们都安静下来,不再吵闹,听从指令,配合父母利索地吃完饭、主动收拾玩具、静静地自己看会儿绘本……

然而,很多孩子就是来修炼父母的,妈妈这个职业是需要终生学习、不断进步的。偶尔怀疑自己,又不断肯定自己,有艰难、有困惑、有痛苦、有失望,也有惊喜和意外,是交织在一起的欢乐和幸福。

当妈妈情绪不稳定要失控时,可以尝试用一些方法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让孩子也学习到如何面对自己的情绪。

有情绪并不可怕,孩子看到妈妈如何在愤怒的时候能够理性地面对自己,之后又如何沟通解决问题,对于孩子来讲,会获得接纳和处理情绪的方法。理性的情绪管理模式可以代代相传,成为改善家族情绪处理的一股强大力量,不仅对家人,对同事、对身边的人、对朋友都能够有效提高接纳度从而拥有包容和宽宏的胸襟。

那么,父母如何在激动发怒时平静内心,平和地面对孩子?

(1)在家中布置一个“安静角”

这个角落可以是沙发角,可以是阳台一角,可以是书桌前,也可以是靠着床的一角,这些角落一定是自己喜欢待的地方。当情绪激动不平静的时候,可以来到这个角落,静静地和自己待一会儿,感受情绪的起伏,进行深呼吸,这样容易在大脑里形成一个静思冥想的回路,时间久了,每到这个地方就会条件反射式地安静下来,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慢慢形成习惯。

(2)有强烈改变情绪的愿望

在目已情绪起伏较大时,要第一时间能够敏锐地察觉,并要学会控制,有要改变这种不好情绪的强烈息望。情绪是一股能量,需要接纳,这个时候可以回到“安静角”,关照自己,慢慢平复心情。汹涌的情绪来了,平静后又走了。

(3)事后解样

当父母心平气和之后,要第一时间给孩子解释刚才的情况。先描述事实,再讲出自己是怎么想的,感受如何。比如:“刚才你洗澡太久妈妈喊你该出来了,你一直不听,那时我很生气,我担心时间太久你会生病感冒。我希望妈妈喊你的时候,你赶快出来。”另外,站在孩子角度问问他:“你喜欢待在水里多玩一会儿,玩水让你很开心是吗?”

当我们用这样的语言跟孩子沟通时,孩子能感受到被理解,就会与父母的情感处于同步,容易接受父母的建议。也可以让孩子说说怎么样做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和孩子一起来个头脑风暴,说不定孩子巧妙的办法有很多,只是需要我们的倾听和接纳。

(4)设定一个暗号

孩子在3~5岁时,最喜欢说一些奇怪的语言,比如“皮皮娃”“闪电”等这样的词语。当他们做的事情不符合父母的要求时,父母可以说“闪电”,让他们明白父母在提醒自己。比如,一个女孩写字时总是低头,严重影响视力,妈妈轻拍一下她的肩膀说:“闪电!”孩子立马就意识到要抬头挺胸,这个暗号要是孩子自己想出来的、感兴趣的才会有效。孩子通常喜欢在游戏和乐趣中接受父母的要求,有时也需要妈妈扮演角色与孩子互动。

(5)引导孩子也选择一个“安静角”

比如在孩子卧室的一角,放上垫子,也可以放一些毛绒玩具,每当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他可以来这里抱着这些毛绒玩具或听听故事和音乐,孩子在这里感觉是安全的,舒服的,时间可以是三五分钟,也可以是10多分钟,让孩子自己选择,引导孩子从小学习管理情绪。

情绪来的时候,就像乌云密布狂风暴雨般袭来,能够在“安静角”平静一下,父母有一个转化的时间和独处的空间,再跟孩子沟通联结时,才能够心态平和,拥有耐心。

拿破仑说:“能管理自己情绪的人,比拿下一个城池的将军还要伟大!”可见,有效管理情绪是不容易的,同时也是我们毕生要修炼的功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