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什麼是管理者?

對管理者的一般定義是——當你的工作並不都是自己完成的,而是需要依靠他人完成時,你就是一個管理者。

而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書中對管理者的定義則更為明確,同時也將管理者的群體拉得更大。他指出——任何因自己的有效工作而為整個組織作出貢獻的人,都是管理者。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今天我們就來聊聊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的這本經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假如你沒有時間完整的讀過這本書,就來看看本文吧,因為這本書是任何一個管理者必須精讀的。

在我們身邊的管理者比比皆是,大到公司董事長,小到某個小組長,他們都是管理者。對於任何一個管理者來說,首先要對自身有效的管理,才能達到對組織的貢獻。這裡強調了兩個詞彙:

  1. 管理者的工作必須”有效“。
  2. 管理者的工作必須對組織有”貢獻“。


(一)何為”有效“和”有貢獻“?

在德魯克的這本書中,所謂”卓有成效“指的就是”有效“且”有貢獻“。那麼什麼是”有效“和”有貢獻“呢?

聽上去很簡單,所謂”有效“就是隻做有用的工作,不做無用的工作。

這看似是一句廢話,但仔細想想,我們平時是否做了很多無用的工作。一些工作因為是領導安排的,所以無論我們的內心是否覺得它有用,也會去做完它。一些工作消耗了很多資源,最後卻不了了之。這些都是無效的工作。甚至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它是無效的,但我們沒有與任何人溝通,也沒有提出質疑,只是為了”完成工作“而去機械的做事,這引起了整個組織的低效運轉。

假如我們對每一項工作都去主動思考它背後的意義是什麼,並且在工作的過程中去有意識的實現這個”意義“,那麼我們的工作就會變得更加”有效“。

對於”貢獻“,則是相對於整個組織來說的。如果你的工作是有效的,那麼作為一個管理者,你就要考慮一下這個工作究竟對於整個團隊意味著什麼,它對於整個團隊的整體工作有沒有價值?

有些工作,是否是僅對上級領導有價值,而對團隊本身沒有價值?比如一些重複性的請示彙報。有些工作,是否雖然對團隊有價值,但並不”划算“?比如一些低效的會議。

作為一名管理者,要時時刻刻明白的是,你的工作並不是自己的工作,你的每一個思考,每一個動作,都在影響著整個團隊。所以,你的工作不但應該是有效的,更應對團隊是有貢獻的。

如果你的工作是”有效“且”有貢獻“的,你就是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那麼如何才能做到”有效“且”有貢獻“呢?德魯克在書中列舉了五項要素。


(二)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1、時間管理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對於大多數管理者來說,時間管理首先是最大的瓶頸,也是”卓有成效“的隱形殺手。所以,德魯克對於管理者的第一個建議就是有效的”時間管理“。

每天都有不同的人來找你,每天都有不同的會議,時不時的有客戶來拜訪,各種無聊的應酬……這是每個管理者都有面對的工作場景。

一方面,當你在組織中的地位越高,屬於你自己的時間就會越少。另一方面,組織的規模越大,你能自己掌控的時間也就越少。時間是承載一切的容器,如果無法有效的管理時間,你的時間碎片會越來越多,整塊時間越來越少,每天能做的事情就會變少,又何談”有效“和”貢獻“呢?

我個人在時間管理方面的方法,可以列成如下幾條:

1、定出一個有望達到的中長期目標。

2、根據中長期目標,拆解為短期內要做的事情。

3、分析短期內每件事情要做什麼,預估出它要消耗的時間。

4、對於每一件事,根據重要和緊急程度,排出優先級。

5、按照優先級去安排每天的工作計劃。

6、細緻的記錄每一天的實際工作情況。

7、儘可能為重要工作安排整塊的時間。

8、如果實在無法在白天抽出整塊時間,我會犧牲晚上的時間。

9、對於未能完成的工作,重新排定優先級,從2開始重複這個步驟。


2、目標明確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面的第1點和第2點,都屬於”立目標“。事實上,這屬於戰略範疇,確切的說,這是”個人戰略“。

什麼是戰略?簡而言之,戰略就是一個可被實現的願景,以及願景的路徑。從這個角度來說,設定可達到中長期目標,便是戰略中的”願景“,而”短期內要做的事情“,便是實現實現願景的路徑。

我們常常要定出年度目標,然後分解為月度計劃,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我們又要對每週設定周計劃,並且通過日誌的方式來管理每日的工作。這便是”自頂向下,逐層細化“的工作分解法(WBS)。因為,面對一個宏觀大目標,任何人都不知道從何做起,而逐層拆解後,形成的”任務群“便是實現這個大目標的路徑。

有了清晰的目標,並且有實際可執行的方法路徑來實現目標,這便是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第二個要素:目標明確


3、要事第一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時間管理中,詳盡列出要做的事情固然重要,而合理的排出任務優先級則更重要。因為這意味著你究竟是有條理的去做每一件事,還是眉毛鬍子一把抓。

很多管理者,每天顯得很忙亂,時時刻刻都在忙,可忙過後卻不知道忙了些什麼。回顧一天,感覺真正有價值的工作很少。造成這種情況,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沒有合理的對任務排定優先級。這就涉及到了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第三個要素:

要事第一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內,只能做優先級更高的事情,否則即便安排的再多,目標再遠大,該完不成還是完不成。與其這樣,不如從一開始就抓大放小,分清輕重緩急,選擇關鍵的事情去做。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從其”貢獻“角度去考慮,而不是從績效、工作量,甚至滿足某個領導的要求等方面去優先考慮。

"四象限"法進行優先級管理,是一種非常實用的方法。即把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緊急、重要不緊急、緊急不重要、不緊急不重要分為四大類,形成座標軸上的四象限,然後將任務拖入對應的象限中。對於每個象限的任務,處理方式也不一樣: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重要緊急的任務要優先辦,比如某個重要客戶的來訪接待,某個重要的會議。這類任務不應該太多,如果你發現自己的任務都是重要緊急的,那麼已經說明你對自己的時間和目標管理是混亂而低效的。
  • 重要不緊急的任務,往往是最有價值的,你應該花費整塊的時間來完成它們,比如一份計劃書,一場團隊培訓等。它們需要花費最多的時間,而真正完成它們後,也能帶來最大的價值。但如果你的所有時間已經被切成了碎片,你會發現你始終無法完成它們,因為它們”不夠緊急“,所以它們會在每次安排計劃的時候都被推遲。”要事第一“變成了”急事第一“,這是一個管理者最大的失誤,也再一次說明了時間管理的重要性。
  • 緊急不重要的任務,比如某個不得不出席的應酬,上司臨時安排的一些私人事務。這些事情往往有嚴格的時間要求,但對管理者卻沒有太大價值。最好的方法是安排相關人員代勞,給予充分指導,並要求及時反饋。
  • 對於不緊急又不重要的任務,這些事情的出現本身就是個錯誤,花費任何時間都是不值得的,想方設法推掉它,才是你應該做的。

對於一個管理者來說,優秀的時間管理,明確的目標,並且合理的劃分優先級,可以讓自己的工作更有條理,從而讓自己有更多的可支配時間,也讓自己的時間利用率更高。

但在時間管理的基礎上,管理者還有另一項重要的職責,便是充分調動下屬能力,即德魯克所說的:管理便是讓一群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事。


4、揚長避短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很多管理者希望自己的下屬在工作所需的任何方面,都能夠盡善盡美。對於優點,認為是應該的,對於缺點,是不能容忍的。我認為,這是一個失敗的管理者。人是沒有完美存在的,所謂”複合型人才“本身就是個偽命題,因為人性決定,人只會把興趣點放在有限的幾個方面上,所以每個人身上有多少優點,就會有多少缺點,這是永遠無法改變的事實。

所謂樣樣精通的人,實際上可能一無是處,最發達的部位就是他的嘴。而才幹越高的人,其缺點往往也很多。有高峰必有深谷,誰也不可能十項全能,與人類現有博大的知識、經驗、能力的彙集總和相比,任何偉大的天才都是不及格。世界上沒有真正全能的人,最多隻有在某些方面特別有能力的人。

人際關係專家有一句俗語:”你要僱傭一個人的手,就得僱傭他的整個人。”而組織卻有一種特殊的手段,它既可以使人的長處得到發揮,又可以使人的短處所帶來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優秀的管理者,也不擔心任用比自己更強的下屬,甚至應該以此為榮。鋼鐵大王卡內基就在自己的墓誌銘上寫著:”這裡躺著的人,知道選用比自己能力更強的人來為他工作。“

這便是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第四個要素:揚長避短。在我讀到德魯克這本著作前,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沒想到與德魯克大師的觀點如此契合,心中竊喜,至少在某一方面,自己還算”卓有成效“。各位可以點擊此處閱讀這篇文章:《木桶原理是個偽命題》


5、合理決策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時間管理,讓管理者可以更高效。

明確的目標,讓管理者可以設定合理的戰略和路徑。

要事第一,讓管理者可以知道在達成目標的路徑上,應該先做什麼,後做什麼。

善於揚長避短,讓管理者更合理的識人和用人。

而最終,管理者的”有效性“和”組織貢獻“,是通過他的決策來做到的。這就是德魯克”卓有成效“的第五個要素:合理決策

如果你發現,任何組織上的問題,都必須管理者事必躬親。甚至很多重複性的問題,管理者也必須一次次的重複過問,那麼這個組織的管理一定是低效的。

德魯克說道:高效的工廠,表面看上去非常平淡,很少發生什麼激動人心的事件。而一個每天都熱火朝天的工廠,其內部往往隱藏著大量的問題。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其決策不是為了”救火“。而是為了建立可以”自運轉“的體系而不懈努力。一套合理的管理體系,可以脫離管理者而自發運行,其內部包含了職責、制度、流程、考核、獎懲、激勵。這些部分相互關聯,形成一個完整的制衡與促進機制,讓組織可以自發運轉。

所謂公司”上了軌道“,所說的就是公司擁有了一套可以”自運轉“的體系,並且已經在公司內磨合成熟。這時候,組織如同一個有機的生態,不再依賴輸血和輸氧,而是可以自主呼吸,自主新陳代謝。公司的管理者,便可以有更多的精力來作出更多創新,拓展更多領域。

怎樣才能成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以上便是我在閱讀德魯克這本經典著作後的一些發散性想法。”卓有成效“理解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並不簡單。但”卓有成效“的確是可以學會的,因為德魯克說過,”管理是一門技術,而非藝術“。既然是技術,便可以用公式表達,便可以熟能生巧。

然而,管理者的見解,源自實踐、學習、修煉。僅僅通過看書,是難以成為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不斷地實踐、反思、調整,才能不斷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借用禪宗裡的一句話:借來的火,點不亮自己的心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