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脈鍼灸治療惡性腫瘤思路探析

廖桂雅,劉宇,龍順欽

[摘要]惡性腫瘤在我國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呈現逐年遞增趨勢。切脈針灸作為中醫學的一部分,在惡性腫瘤治療上有其獨特的 治療效果及優勢。筆者通過對切脈針灸的深入研究,剖析梳理其中蘊含的主要思想內涵,系統分析俞氏切脈針灸的原理機制,並 探討其在惡性腫瘤中的具體運用。

[關鍵詞]惡性腫瘤;切脈針灸;分期治療

[中圖分類號]R246.5[文獻標誌碼]A[文章編號] 0256-7415 (2018) 11-0235-03

DOI:10.13457/j.cnki.jncm.2018.11.071

A Preliminary Study on Pulse Acupuncture for Malignant Tumors

LIAO Guiya, LIU Yu, LONG Shunqin

Abstract: There is an annually rising trend in the incidence and the mortality rate of malignant tumors in China. As a part of Chinese medicine, pulse acupuncture has its characteristic therapeutic effect and advantages in treating malignant tumors. Through the further research on acupuncture based on feeling pulse, the authors dissected and teased out the main thoughts,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mechanism and theory of pulse acupuncture of Yu's, and discussed its specific application in treating malignant tumors.

Keywords: Malignant tumors;Pulse acupuncture;Treatment by stages

[收稿日期] 2018-07-23

[基金項目]廣東省中醫藥局資助項目(20171115)

[通信作者]龍順欽,廣東省中醫院腫瘤科主任,E-mail: [email protected]

惡性腫瘤是目前嚴重威脅人類健康的疾病之一。據世界衛生組織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數據顯示,在2012年全球的新發惡性腫瘤人數超過了1 400萬,約800萬人數死於惡性腫瘤,是世界範圍內導致死亡的主要原因。2010年以來,惡性腫瘤己經成為中國人群第一大死因。惡性腫瘤在我國已是主要公共衛生問題。據統計,我國2011年的腫瘤發病和死亡人數與上年相比均不同程度的增長[1]。當今腫瘤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手術治療、放療、化療、靶向治療等,雖然治療療效和預後有所改善,但不良反應眾多。中醫藥在腫瘤防治方面的重要性日漸突出。切脈針灸是一種中醫的綠色治療方法,在腫瘤治療的不同時期均發揮著重要的作用[2~3]。俞雲教授為全國名老中醫,廣東省中醫院主任導師,廣東省針灸學會切脈針灸委員會主任委。筆者有幸跟師學習並隨診聆聽教誨,受益匪淺。筆者通過深入剖析梳理切脈針灸所蘊含的思想觀念、原理本質和立意主旨,對其在惡性腫瘤的分期治療做一探討。

1,俞雲切脈針灸

切脈針灸乃俞雲教授首次提出,其通過繼承發揚《內經》中所蘊含切脈的理論,提出在針灸臨床中應先切脈,通過辨別人迎、寸口、趺陽、太溪脈象變化,以指導針灸臨床診治的一種針刺手法[4]。如〈《脈經》有言:“審而知之,針入病癒。”《靈樞•終始》亦言:“切而驗之,疏取之上,氣和乃止。”高度概括了切脈對針灸的指導作用。

俞老師提出作為醫者針灸時必須診脈。《靈樞•九針十二 原》曰:“凡將用針,必先診脈,視氣之劇易,乃可以治也。” 指出在針灸的臨證中強調先切脈,從而判斷機體氣血、陰陽、 津液的運行和虛實,瞭解正氣的不足、病氣的有餘,指導針灸的治療,以達到提高針灸療效的目的。《靈樞•根結》曰: “用針之要,在於知調陰陽。”切脈針灸治療的中心思想與中醫學一致,在切脈基礎之上,注重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將人體看作是一個整體,通過切脈針灸使機體狀態由陰陽失衡向平衡轉化,達到陰陽調和的最終治療目的。

中醫學認為,腫瘤多由外因(六淫)、內因(情志所傷、飲食勞傷等)致臟腑失調、氣滯血瘀、痰溼熱毒內結,久而積聚成形,發為癌瘤。如《醫宗必讀•積聚》曰:“積之成也,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景嶽全書•積聚》曰:“凡脾腎不足及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俞老從中醫學整體觀念出發,指出腫瘤是一種全身性的疾病,腫塊僅僅為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現,腫瘤的治療首要為保護患者的臟腑氣血。提出腫瘤的治療應著重於緩解症狀,延長生命;再次為控制和縮小腫塊;最後的目標是消滅腫瘤,恢復臟腑經絡正常,重獲健康。

切脈針灸治療惡性腫瘤的機理在於通過人體氣血經絡循行,從中選取十四經穴和阿是穴,激發經氣感傳,以使氣達病所,增強機體免疫,從而起到發揮抗腫瘤的效果。其具體機制體現在:①對免疫系統的影響:針灸可以提高體液免疫,提高免疫血清滴度的效價,提高或調整免疫功能;②提高並強化機體自身的防禦能力;③調節肝臟網狀內皮系統防禦,吞噬腫瘤細胞。國內有研究顯示,針刺曲池、內關、合谷、足三里等穴位,可提高惡性腫瘤外周血中CD4+/CD8+比值㈣。CD4+、CD8+ 屬於惡性瘤相關免疫效應因素,CD4+活化後可產生大量細胞因子,增強機體對腫瘤的免疫能力、CD8+黏附及病毒清除能力。

3切脈針灸分期診治腫瘤

切脈針灸以脈診為基礎,以金針補,銀針瀉,先通過全身切脈為患者進行辨證,以寸口脈為主,參考人迎脈、太溪脈以及衝陽脈。其針灸補瀉的原則為:①根據人迎寸口脈的盛弱來決定陰陽經的補洩:人迎脈盛則補陰經瀉陽經,寸口脈盛則補陽經瀉陰經;②通過脈盛的具體程度,決定不同經脈的補瀉及間隔時間。正如《靈樞•終始》曰:“人迎一盛,瀉足少陽而補足厥陰,二瀉一補,日一取之,必切而驗之,疏取之上…… 人迎二盛,瀉足太陽,補足少陰,二瀉一補,二日一取之…… 人迎三盛,瀉足陽明而補足太陰,二瀉一補,日二取之……脈 口一盛,瀉足厥陰而補足少陽,二補一瀉,日一取之……脈口 二盛,瀉足少陰而補足太陽,二補一瀉,二日一取之……脈口 三盛,瀉足太陰而補足陽明,二補一瀉,日二取之。”

3.1早期腫瘤,邪實正虛,以攻邪為主。

早期腫瘤患者常見 邪實為甚,治療可攻邪為先,攻法運用得當,邪去則正安。 《〈素問•離合真邪論》雲:“夫邪之入於脈也……經之動脈,其至也亦時隴起其至氣口中手也,時大時小,大則邪至,小則平,其行無常處,在陰與陽,不可為度,從而察之,三部九候,卒然逢之,早遏其路。在惡性腫瘤的早期,癌毒邪氣入 侵機體經脈,隨經脈流行到全身各處,此時邪氣盛,切脈針灸則強調邪氣盛則瀉之。通過細心診察人體三部九候,瞭解不同部位及不同時間的脈象的大小變化,提出在脈象大並且充實的時候,乃切脈針刺瀉法的最佳時機,瀉邪效果顯著,又不傷及 人體正氣。臨證中強調不同脈象採用不同針刺深度、速度、留針時間及針孔的處理要有相應的區別。如《靈樞》中提到的脈滑為陽盛而微有熱,應淺刺不留針,“以瀉其陽氣而去熱”;脈大為多氣少血,刺法應“微瀉其氣,無出其血”。

3.2中期腫瘤,正氣虧虛,以扶正為要。

中期腫瘤患者,往往接受了手術、放化療等西醫治療,正氣虛弱,脾胃功能受 損。顧護脾胃為第一要義,扶其正氣,運用補法,增強人體免疫力,達“養正積自消”之效。切脈針灸根據寸口與人迎的對 比而提出治則要求:陰經以寸口脈氣大於人迎脈為“盛”,針 刺以瀉陰經而補陽經;小於人迎脈為“虛”,則補陰經而瀉陽經。陽經以人迎脈大於寸口脈為“盛”,針刺以瀉陽經、補陰經;小於寸口脈為“虛”,則補陽經、瀉陰經。補瀉所取經脈皆取表裡經。切脈針灸通過胃五穴(上中下脘、雙梁門)、足三里四穴(足三里、陽陵泉、上下巨虛)等療效確切的穴位組,調理中焦脾胃,培元扶正,提高機體免疫力。《靈樞》言:“盛則瀉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提出了施針用灸的治療原則。眾所周知,放射治療及化學治療等副反應往往抑制了許多腫瘤患者的骨髓功能,出現白細胞及紅細胞、血小板下降,治療進程難以繼續進行。切脈針灸通過針灸結合,用針刺大椎、雙脾俞、雙足三 裡、雙三陰交、配合灸神闕;並用艾炷灸脾俞、胃俞、腎俞、大椎、膈俞,其用意在於調動後天之本,通過健脾補腎之法提 高機體對化放療的耐受能力,以保護骨髓造血功能。

3.3晚期腫瘤,脾腎虧虛,以對症為重。

晚期腫瘤患者,常常處於惡液質狀態,脾腎陰陽俱虛,治宜扶陽助陰,救護脾腎,以對症治療,減輕痛苦為重心。《傷寒論》言:“病在三陽宜針,病在三陰宜灸。”正如臨床上所言,三陽病為外邪初中,性質為邪實而正不虛,治療需祛邪洩實,宜針刺疏經達邪,不宜灸法以免助陽生熱;三陰病為病邪入裡,機體處於正虛邪戀的狀態,針刺祛邪洩實為主,補虛固本卻有不及,故多用灸法以補虛祛寒,回陽救逆。正所謂:“刺之則陽氣難復, 灸之則陽氣易起;陽氣復則陰血得以生”。《本草綱目》曰:“灸之則透諸經而治百種病邪,起沉痾之人為安康。”針對腫瘤晚期,大肉消脫者,切脈針灸主張大虛重灸,取“陽化氣,陰成形”之義,用大炷艾絨或太乙神針艾條灸督脈之穴和背俞穴以健旺陽氣。還強調奇經八脈、經別、別絡、經筋的辨治,從奇經八脈上引氣導氣。腫瘤患者陽氣不足,用百會配四神聰, 從督脈調動全身陽氣;氣血陰陽俱虛,用臍小4針(臍上下左 右各5分)和臍針,調整衝、任、督、帶、腎經五條經脈,調補先後天陰陽等。在治療患者最痛苦的症狀時,通過使用特效穴、特效藥或特效方,及時緩解症狀。如癌性疼痛方面,用人中配承漿,治療全身止痛;同時充分運用活血化瘀止痛類中藥 如延胡索、路路通等;咽痛者用咽三針;胃痛則用胃五針等。

4結語

臨床觀察和實驗研究表明,傳統針灸在改善患者臨床症狀,減輕放化療副反應,增強癌症患者治療信心,提高遠期療效及生存質量方面療效確切[7~11]。切脈針灸最早被俞雲教授用於治療各種惡性腫瘤,通過切脈針灸,結合現代醫學的理念及手段,運用十大辨證[4],調節機體陰陽,使之陰平陽秘,氣血通暢,扶正驅邪,增強機體免疫力。彭桂原等[12]報道,切脈針灸在治療NPC放化療併發症方面有著不可比擬的優勢,其可顯著改善患者生存質量,副作用少,療效確切,經濟實用。切脈針灸作為抗腫瘤的一種綠色的治療方式,為針灸治療腫瘤開闢更為廣闊思路及空間,值得進一步探索及推廣。

[參考文獻]

[1]初裡楠,李竹. 2003-2011年北京市西城區居民惡性腫瘤 死亡情況及減壽分析[J].中國衛生統計,2013,30(4): 536-539.

[2]劉志丹,曹妮達,慕曉豔,等.針灸改善癌症患者抗腫 瘤治療副反應的研究進展[J].中醫藥學報,2012, 40(3): 151-155.

[3] 卓啟忠,王澤民,杜豔林,等.關於腫瘤治療的思考[J]. 國際中醫中藥雜誌,2012,34(9):810-811.

[4]俞雲,楊志敏,彭桂原,等.切脈針灸——黃帝內經針 法[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

[5]元建國,周榮興,周鳴生,等.針刺對惡性腫瘤患者外 周血T細胞及其亞群的影響[J].針刺研究,1993,18 (13): 174-177.

[6] 趙蓉,楊金洪,鬱美娟,等.針刺對放化療患者T細胞 及其亞群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誌,1994,13(6): 253254.

[7] Kira DJ, Park SH, Seo JC, et al. Efficacy of saam acupuncture treatment on improvement of immune cell numbers in cancer patients: a pilot study [J]. J Tradit Chin Med,2014, 34(5): 550-4.

[8]鄭沛儀.針灸配合心理治療對鼻咽癌放療後患者生活質 量的影響[J].中國中醫藥信息雜誌,2002, 9(11):63.

[9]成挺,姜奚,陳凱,等.放化療法配合艾灸神闕穴治療 晚期鼻咽癌42例近期療效觀察[J].新中醫,2005,37 (4): 58-59.

[10]周惠婦,張盤德.吞嚥訓練配合針灸治療鼻咽癌放療後 吞嚥障礙[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6,12(1): 58-59.

[11]耿志國.針灸治療腫瘤放化療反應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 醫療前沿,2010,5(2): 57.

[12]彭桂原,楊朝傑,楊黎,等.切脈針灸在鼻咽癌放化療 後康復治療中應用體會[J].新中醫,2014, 46(6): 255- 25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