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和別人講話,動輒就惹人生氣,只因家長沒給娃進行教養必修課

說起來孩子說話禮儀的問題,有不少人會產生共鳴,從一個孩子說話就能看出來他家裡的家教如何。

有的孩子看起來可可愛愛像小瓷娃娃一樣,但是一開口就讓人生氣鬱悶,又不好意思跟孩子計較,可是小孩子還跟你得寸進尺說些討人厭的話;有的孩子看起來一般,講話的時候幽默風趣知道分寸,讓人覺得教養真好。

家長們都想教出個人見人愛的孩子,可是有些孩子無論怎麼教育他,打罵也好獎勵誘惑也好,可就是太"隨心所欲",總是不會好好說話,動不動就一句話嗆得別人不想講話,因此有不少家長髮愁,也更想知道到底怎樣才能把孩子教好。


孩子和別人講話,動輒就惹人生氣,只因家長沒給娃進行教養必修課


其實孩子"不會好好說話",主要是因為小的時候家長沒有給娃進行教養的一門必修課——說話的禮儀。

話說懂禮儀非常重要,決定一個人的一生

我們還有些家長覺得說話不是什麼大問題,孩子還小,老糾正他說話的毛病沒什麼實際意義,孩子小不懂事是正常的,等孩子長大了就好了。

其實不然,我們之前就多次提到過這個理念:孩子小的時候不懂事,想等他自然長大懂事,必然會等他苦頭吃盡,甚至會犯下大錯釀成苦果,家長放任的態度只會讓孩子越變越糟。

現實生活中我們能看到很多家長,自己就大大咧咧,對孩子教育的思路也是非常奇特。我就曾經有一個鄰居阿姨,她教育孩子的時候要是被孩子氣的夠嗆,就跑來找我訴苦,比如孩子今天又跟誰打架了,昨天又不寫作業了,天天還撒謊騙家長。

可是當初她孩子小的時候,她自己就帶孩子去做一些欺負自家親戚的事情,孩子長大了也就欺負到自己父母身上了,可謂是自嘗苦果。

孩子和別人講話,動輒就惹人生氣,只因家長沒給娃進行教養必修課

同樣的道理,家長如果覺得孩子小的時候說話做事不講禮貌沒關係,那麼孩子長大了對家長說話也會非常沒有禮貌,不懂得尊重家長。

說話的禮儀非常重要,能夠決定一個人一生的走向,這並不是什麼誇張的說法,而是非常真實的現實情況。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孩子從小說話就讓別人覺得生氣,那麼很少會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就算是親戚家人也不太願意去照顧他,陌生人更是沒有必要讓著他。

在這樣的環境下長大的孩子,見識過的人和事非常少,也就會侷限在自己的小世界裡,人生的眼界越來越狹窄,不會有什麼大的作為。

另一方面來說,這種說話討人嫌的孩子沒有什麼人願意搭理他,也就容易因為不受歡迎而導致性格趨向於自卑、自閉,也會引發一些心理疾病。

孩子和別人講話,動輒就惹人生氣,只因家長沒給娃進行教養必修課

家長應當早早教給孩子說話的禮儀

"不會說話"給一個人的人生會帶來這麼嚴重的負面影響,那麼家長作為孩子人生的導師,必然要想方設法早早給孩子進行這個素質教育,讓孩子會說話,做一個能和別人正常交流的人。

教育孩子"會說話",並不簡單只是給孩子教一些禮貌用語就行,我給各位家長總結了一下應該給孩子教一些什麼內容:

1. 帶有負面情緒的話語不要急著說出口,應當暫時擱置,與家長交流聽取家長的建議;

2. 不要一直以捉弄、戲耍別人的心態或者輕蔑地態度和別人對話;

3. 在對話的過程中,應當給予對方一定的關注度,不能把所有的傾訴欲當成談話的重點;

4. 對於自己不知道或者不明白的事情可以大膽提問,或者說明一下自己不懂,萬萬不可不懂裝懂;

5. 和朋友、親近的人交談的過程中,一定要摒棄自卑的心態,和同齡人保持平等的交流。

孩子和別人講話,動輒就惹人生氣,只因家長沒給娃進行教養必修課

孩子在年幼的時候很多家長會發現他們說話很著急,急於想表達,而不擅長傾聽,這其實並不是孩子的錯誤或者毛病,而是我們每個人都會有的傾訴欲。

孩子年幼的時候說話做事主要受到情緒的影響,他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很薄弱,因此很少能夠憑藉理性思維去和別人交流。

因此在孩子的幼年時期,他們的傾訴欲會比成年人更加強烈,幾乎是有什麼想法就會脫口而出。

但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也常能看到一些成年人,傾訴欲也很強烈,有什麼想法"不過腦子"就說出來了,這其實就是因為小的時候沒有經歷過說話的教育導致的。

說話衝動、易被情緒主導的孩子,往往是比較外向性格的,他們很容易受到情緒的影響而說出一些難聽的話來,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這話說得過了。"

性格內向的孩子與他人交流的時候往往情緒很內斂,內向程度一般的孩子看起來比較沉穩,懂得"說話留一半",不想太唐突惹別人不高興。

但是性格過於內向的孩子,可能會因為害怕惹別人不高興而放棄自己的想法,這是非常不可取的行為,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容易變得沒主見,隨波逐流。

孩子和別人講話,動輒就惹人生氣,只因家長沒給娃進行教養必修課

家長教育孩子的方式要恰當

除了上述的這些教育孩子的具體內容,家長也要留意教育的方式方法,不能用情緒的第一反應去給予孩子回應,動輒就批評或者罵孩子。

像上文中所說的那種性格過於內向的孩子,他們可能原本小時候也是正常的性格,但是被家長打罵的次數多了之後,逐漸地封閉了自己的內心,變得不會和別人交流了。

我有一個朋友,她在和別人交流的過程中有一個特別不好的習慣,就是太過於"善解人意",為此很多朋友都覺得和她講話總是讓人著急上火,很生氣。

這種"善解人意"令人生氣,主要就是因為這種孩子特別會"替人解釋",比如在普通聊天的過程中當對方說起一個他所不知道的東西時,他會為了照顧對方的面子而假裝自己懂,然後可能會出錯或發生誤會;再比如當對方詢問他是否需要幫忙的時候,他直接"把話堵死"說"沒事,我去做某某事了"。

這樣的交流方式會讓別人覺得無話可說,然而對於這種孩子來說,他們卻覺得是一直委屈自己為了讓別人開心,所以選擇了這種"善解人意",不想麻煩別人做任何事情。

孩子和別人講話,動輒就惹人生氣,只因家長沒給娃進行教養必修課

這樣的孩子會給周圍人一種過於獨立的感覺,好像永遠無法走近他們,在交流的過程中也會讓人覺得自己不被尊重,被他們擅自"安排"了。

而造成孩子有這樣的壞習慣的,多半是家長的教育出了錯,尤其是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家長可能會常常給予語言的苛責,對孩子非打即罵,讓孩子覺得自己做任何事情可能都會惹到家長,因此在生活中選擇了這種"替別人解釋"的習慣。

隨著孩子的成長,他們會把和父母交流時主動替父母解釋的習慣帶到和其他人的交流中,一開始別人會覺得這孩子善解人意、不隨便麻煩別人,也不會給別人造成負擔。

但是時間長了人們就會覺得這孩子從不跟人交心,甚至會覺得他們很虛假。

家長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保持一定的耐心,孩子小的時候是沒有規矩、不懂規矩的,說話做事莽撞也非常正常,家長在教育孩子學習規矩、懂得禮儀的過程中,要隨時觀察孩子的表情和動作,讓孩子保持一個正面積極的心態去學習禮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