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間盤突出症嚴重時或致截癱

<table> 腰椎間盤突出症嚴重時或致截癱

◁陳金棟表示,腰椎間盤突出患者需及早警覺,勿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table>

近日,53歲的市民陳女士突然感到腰部疼痛,右側下肢麻木、疼痛,起初並沒有多在意,可幾天後,疼痛加劇,連行走、翻身都感到困難,這才被家人急匆匆送往清遠市人民醫院就醫。

清遠市人民醫院骨科一區主任醫師陳金棟介紹,經檢查,該患者的病症屬於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高發人群是中老年人,因為中老年人不可避免地存在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再加上一些外力或外傷,都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該病症輕則下肢放射疼痛麻木,重則會導致大小便障礙、下肢肌力下降,甚至截癱,因此需及早警覺,勿耽誤最佳治療時機。近日,53歲的市民陳女士(化名)突然感到腰部疼痛,右側下肢麻木、疼痛,起初並沒有多在意,可幾天後,疼痛加劇,連行走、翻身都感到困難,這才被家人急匆匆送往清遠市人民醫院就醫。

清遠市人民醫院骨科一區主任醫師陳金棟介紹,經檢查,該患者的病症屬於高位腰椎間盤突出症。腰椎間盤突出症高發人群是中老年人,因為中老年人不可避免地存在腰椎間盤的退行性變化,再加上一些外力或外傷,都容易導致腰椎間盤突出症。該病症輕則下肢放射疼痛麻木,重則會導致大小便障礙、下肢肌力下降,甚至截癱,因此需及早檢查,勿耽誤最佳治療時機。

運動過猛或久坐不動可能是誘因

讓陳女士疑惑的是,自己平日裡能走能跑、能蹦能跳,怎麼突然就疼痛劇烈了呢?

陳金棟詢問後發現,陳女士平日裡喜歡打麻將,經常一坐就是半天。陳金棟表示,有研究表明,成人平臥位時腰3椎間盤壓力為20kg,坐起時達到270kg,可見坐著對於椎間盤的壓力是最大的。

同時,陳女士還愛好跳舞,連“鬼步舞”都玩得很溜。陳金棟認為,陳女士在跳舞時如果由於某個動作不恰當或用力過猛,都有可能導致腰椎間突出加重。

有的人區分不出腰肌勞損與腰椎間盤突出症。陳金棟介紹,腰肌勞損的症狀特點是腰部按有明確的壓痛點,活動時腰痛加重,休息後可以緩解,很少伴有下肢疼痛。而腰椎間盤突出症典型的症狀除了腰痛外,還伴有下肢放射痛,通常是從下腰部向臀部、大腿後方、小腿外側直到足部的放射痛,在噴嚏和咳嗽等腹壓增高的情況下疼痛還會加劇。放射痛的肢體多為一側,而中央型或中央旁型髓核突出者有時會表現為雙下肢症狀。

據瞭解,腰椎間盤突出症是較為常見的疾患之一,主要是因為腰椎間盤各部分(髓核、纖維環及軟骨板),尤其是髓核,有不同程度的退行性改變後,在外力因素的作用下,椎間盤的纖維環破裂,髓核組織從破裂之處突出(或脫出)於後方或椎管內,導致相鄰脊神經根遭受刺激或壓迫,從而產生腰部疼痛,一側下肢或雙下肢麻木、疼痛等一系列臨床症狀。

那麼,一旦發現自己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該如何治療?

“其實,腰椎間盤突出症大多數可以經非手術治療緩解或治癒。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年輕、初次發作或病程較短者,症狀較輕,休息後症狀可自行緩解者以及影像學檢查無明顯椎管狹窄者等。”陳金棟表示,腰椎間盤壓力在坐位時最高,站位居中,平臥位最低。因此,對於腰椎間盤輕度突出患者,能夠躺著,就不要站著,能夠站著,就不要坐著,儘量臥床休息,“臥床休息3周後可以在佩戴腰圍保護下起床活動,3個月內不做彎腰持物動作。緩解後,要加強腰背肌功能鍛鍊,增強腰部肌肉力量,同時需注意保暖,以減少復發的幾率。”

除了臥床休息,非手術治療還包括牽引治療、物理治療以及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痠軟骨素進行支持治療等。陳金棟尤其提醒,一些中藥成分不明,應避免使用導致皮膚燒灼或腐蝕的藥物。

陳金棟介紹,大約10—15%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需要手術治療,及時恰當的手術,能迅速解除其痛苦,恢復勞動力,長期效果良好。那麼,什麼情況下需要手術呢?“如果病史超過三個月,嚴格保守治療無效或保守治療有效,但經常復發且疼痛較重者;或者首次發作,但疼痛劇烈,尤以下肢症狀明顯,患者難以行動和入眠的,出現合併馬尾神經受壓表現,出現神經根麻痺,伴有肌肉萎縮、肌力下降的則需要通過手術方法來治療。”

除了傳統的手術,陳金棟表示,近年來利用微創外科技術已是一種發展方向,微創手術對患者而言損傷小,效果良好,但是微創手術有一定的適應症,並不是所有的腰椎間盤突出症都可以採用微創方法,所以不能不顧其它情況一味地追求微創手術。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年齡、症狀、突出的椎間盤的情況以及腰椎穩定性採取最適合患者的治療方法。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手術並不可怕,手術是安全且具有效果的。

避免和減少積累損傷是關鍵

腰椎間盤突出是腰腿痛的常見病因,過去大多被視為老年病或源自重體力勞動。但如今腰椎間盤疾病呈現年輕化趨勢,35歲以下的年輕患者越來越多,司機、白領等“久坐族”也成了目前腰椎間盤突出的“重災人群”。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陳金棟提醒,由於腰椎間盤突出症是在腰椎退行性病變的基礎上受到積累損傷所致,而積累損傷又是加速退變的重要因素,所以,要避免從陳年老腰到“腰突”,避免和減少積累性損傷是預防的關鍵。

陳金棟建議,預防腰椎間盤突出症要避免久坐、減少大幅度彎腰和搬重物。長期伏案的工作者要注意調整桌椅的高度,定期改變姿勢,保持良好的坐姿,避免蹺二郎腿、含胸彎腰駝背等不良坐姿。如需彎腰取物,最好採用屈髖、屈膝下蹲方式,減少對腰椎間盤後方的壓力。另外,長期下蹲工作的人和經常搬重物也會導致腰椎間盤突出加重。

對於普通人群,陳金棟建議日常可通過游泳、吊單杆、做飛燕和拱橋動作鍛鍊腰背肌功能,但運動前先進行腰部的各種準備活動,使肌肉靈活起到保護作用。同時,注意避免長時間開車,通宵打牌玩麻將。抬東西時,採用正確姿勢,即在下蹲姿勢下,用腿的力量將重物抬起,以免造成腰部損傷。職業工作中需要常彎腰者,應定時做些伸腰、挺胸活動,必要時使用寬腰帶保護。過度肥胖,以及吸菸、酗酒等不良的嗜好也可加劇腰椎間盤退變,同樣應引起重視。

■鏈接

腰椎間盤突出有哪些體徵?

1.一般體徵

腰椎側凸是一種為減輕疼痛的姿勢性代償畸形。視髓核突出的部位與神經根之間的關係不同而表現為脊柱彎向健側或彎向患側。如髓核突出的部位位於脊神經根內側,因脊柱向患側彎曲可使脊神經根的張力減小,所以腰椎彎向患側;反之,如突出物位於脊神經根外側,則腰椎多向健側彎曲。

大部分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腰部活動受限,急性期尤為明顯,其中以前屈受限最明顯,因為前屈位時可進一步促使髓核向後移位,並增加對受壓神經根的牽拉。

壓痛、叩痛及骶棘肌痙攣壓痛及叩痛的部位基本上與病變的椎間隙相一致,80%—90%的病例呈陽性。叩痛以棘突處為明顯,系叩擊振動病變部位所致。壓痛點主要位於椎旁1cm處,可出現沿坐骨神經放射痛。約三分之一患者有腰部骶棘肌痙攣。

2.特殊體徵

直腿抬高試驗及加強試驗患者仰臥,伸膝,被動抬高患肢。正常人神經根有4mm滑動度,下肢抬高到60°—70°始感膕窩不適。腰椎間盤突出症患者神經根受壓或黏連使滑動度減少或消失,抬高在60°以內即可出現坐骨神經痛,稱為直腿抬高試驗陽性。在陽性病人中,緩慢降低患肢高度,待放射痛消失,這時再被動屈曲患側踝關節,再次誘發放射痛稱為加強試驗陽性。有時因髓核較大,抬高健側下肢也可牽拉硬脊膜誘發患側坐骨神經產生放射痛。

股神經牽拉試驗患者取俯臥位,患肢膝關節完全伸直。檢查者將伸直的下肢高抬,使髖關節處於過伸位,當過伸到一定程度出現大腿前方股神經分佈區域疼痛時,則為陽性。此項試驗主要用於檢查腰2—3和腰3—4椎間盤突出的患者。

3.神經系統表現

感覺障礙視受累脊神經根的部位不同而出現該神經支配區感覺異常。陽性率達80%以上。早期多表現為皮膚感覺過敏,漸而出現麻木、刺痛及感覺減退。因受累神經根以單節單側為多,故感覺障礙範圍較小;但如果馬尾神經受累(中央型及中央旁型者),則感覺障礙範圍較廣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