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女孩被母親拿鐵棍打死: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情緒裡

近日,看到一則讓人非常痛心的新聞。

一個6歲的小女孩,因為吃飯太慢惹怒了媽媽,控制不了情緒的媽媽,關上臥室的門,拿起鐵棍就打,打了足足一個多小時,任憑孩子爸爸怎麼叫門都不開。

在媽媽的教訓結束後,爸爸開門看到孩子全身到處都是淤血黑青。

6歲女孩被母親拿鐵棍打死: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情緒裡

“孩子告訴我,她想吃涼的,想吃雪糕,孩子的媽媽不允許。”爸爸哽咽道。他也曾多次向巴孩子送往醫院,卻都被妻子阻止了。還和他吵架,並打了他幾耳光。

眼看孩子肚子疼得不行,爸爸這才抱起孩子往醫院跑。然而,等孩子送到醫院,卻因搶救無效,當場死亡!

6歲女孩被母親拿鐵棍打死: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情緒裡

一個年僅6歲的孩子,還沒來得及享受生命的美好,就在媽媽情緒是控制下,看著媽媽猙獰的面孔,永遠的離開了這個世界。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個段子:

中國式親子關係:你不聽話,就是你的錯。

中國式爹媽:傾其所有,培養仇人。

中國式獨立:沒和爹媽翻臉,就不算長大。

在孩子弱小的時候,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關懷和愛,而不是肆意打罵!因為父母那張帶著情緒的臉,猶如一根毒刺,直直地插入孩子幼小的心田,會讓孩子的人生之路走得異常艱辛!

你的肆意打罵,讓孩子千瘡百孔

很多父母總以為,孩子還小,什麼也不懂,常在他們面前肆無忌憚地發著脾氣。殊不知孩子對外界情緒的感知十分敏感,無論是家庭氣氛還是父母的情緒變化,孩子往往都能在第一時間感知到。父母情緒不穩定,就會對朝夕相處的孩子造成直接的傷害。

中央綜治辦和中國少年研究中心在全國範圍內,對 1000 多名普通未成年人進行了調查分析。

在家裡被“經常打罵”的孩子不良性格特點最為明顯

25.7%的孩子“自卑”

22.1%的孩子“冷酷”

56.5%的孩子“暴躁”

有次,跟同事因為一點小事起了爭執,本來就是一件小事,而同事就像發了瘋一樣,又吵又鬧,看著這架勢,著實被她的失控的情緒給嚇到了。

事後,這個同事跟我道歉,並給我講了她小時候的經歷。

她說:小時候,只要她一不聽話,她媽媽就開始打罵她。所以,現在只要一爭吵,自己就控制不住自己。

聽完同事的話,感覺好心疼她。

心理學家奧利弗詹姆斯曾在《天生非此》的書中寫到:父母的養育方式會在孩子性格中進行代際傳播。

也就是說,父母情緒管理能力差,那孩子多半長大後也會出現情緒失控的現象,儘管他們知道這樣不好,但是他們就是管不住自己,不斷重溫小時候情緒失控的場景。

6歲女孩被母親拿鐵棍打死: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情緒裡

然而,還有些父母並不是控制不住情緒,只是看著犯錯的孩子,他們傷人的話張口既來。

“你怎麼這麼笨啊?”

“這點小事都做不好,要你有什麼用啊?”

“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花那麼多錢讓你上學有什麼用啊?”

“哭什麼哭,除了哭你還會幹什麼?別哭了,在哭我就不要你了!”

這些,都是父母責罵孩子的常規用語。你們想當然的認為,犯錯了還不能說幾句,以後出了社會還怎麼生活?

殊不知,你是在用自己的愚昧和無知來透支孩子成長的歲月。你一次次的震碎孩子的心,讓孩子消失不見。

孩子的每一次犯錯都是一次成長,你處理的方式關係著孩子的未來!

學會情緒管理,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心理學家張怡筠曾在微博上說過這樣一段話:

父母親存在的意義不僅僅是給予孩子舒適和富裕的生活,而是,當你想起你的父母時,你的內心會充滿力量,會感受到溫暖從而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和能力,以此獲得人生真正的樂趣和自由。

為人父母,學會控制和表達情緒,仍然是人生的必修課。

每個父母不妨從以下三個方面去訓練自己的情緒表達。

一、說出自己的感受

孩子惹人生氣的時候,請直接真誠告訴孩子你的感受:你這樣做我很難過,我已經沒耐心了,我真的傷心了。 其實孩子往往比想象中更敏感,他們很容易體諒別人。

6歲女孩被母親拿鐵棍打死: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情緒裡

王小騫在參加《老師請回答》節目時,說這也是自己屢試不爽的控制情緒的方法:

在孩子鬧,自己快要發火時,王小騫會說:“現在媽媽的耐心在變小,已經變成綠豆那麼大了”,說完,就靜靜地看著孩子。

過了一會,如果孩子還在鬧,“再提醒一次,媽媽的耐心變成芝麻了,馬上就要耗光了。”

沒有孩子喜歡看媽媽生氣的臉。於是,孩子就會適時調整自己的行為,以避免自己被媽媽的怒火傷到。

當孩子能正確接收到家長的情緒信號時,他們就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出反應,所以父母要學會正確地去表達情緒和訴求。

二、學會共情,將壞情緒扼殺在搖籃裡

《情商》的作者在書中寫道:“情緒能力比單純的認知能力重要兩倍。”

情緒的重要性,遠遠高於一切,家長情緒的穩定不僅關乎著家庭的和睦,更關乎著孩子的成長。

有天早上吃飯,我兒子咘咘非要端菜,奶奶不讓他端。

他大聲抗議道:“我就端。”

奶奶跟他說:“你太小了,別端了,一會兒在燙著你。”

兩人奪來奪去,菜都撒地上了。

儘管奶奶的說的都是事實,但是卻忽略了孩子此刻的感受。他除了想幫忙外,還想獲得家人的稱讚。

但是如果奶奶重複一下孫子的話,並把自己觀察到的現象簡單回應給他,結果就不一樣了。

比如:奶奶說“你是不是想幫奶奶幹活,讓奶奶覺得你長大了。”

那孫子可能就會想,奶奶說得對,他知道奶奶是理解自己的以後,就會願意聽奶奶“不讓他端是怕他受傷的話了”。

只有當孩子知道,你是理解他的,然後在來處理孩子的問題,往往事情可能事半功倍

三、發洩完情緒之後,父母也要懂得認錯

作為父母,很多家長出於自己威嚴的考慮,很少會在自己有錯時,向孩子道歉,他們覺得自己向孩子道歉,以後更管不了孩子。

殊不知,孩子雖小,但他們也有自己的判斷

曾經看過一個節目,一個60歲的莊稼老漢,日子過得還行,對周圍鄰里也很友好,但就是不願意照顧自己80多歲的老母親。

任村民怎麼勸,他都不為所動。後來調解人員過去了,慢慢地為他打開了心結。

原來,他12歲的時候,有一次用扁擔挑水,由於自己瘦弱無力,沒掌握住平衡,導致兩桶水全灑地上了。他母親二話不說,直接暴跳如雷,用棍子敲他的頭,罵了他好幾天。

這件事讓他一直不能釋懷,他要求母親為這件事道歉,才肯贍養她。

父母一直在等我們說謝謝,我們一直在等父母說對不起”, 我們無從判斷誰的對錯,但可以肯定的是,老漢一直都活在這件事的陰影下,自我舔舐心靈的創傷。

6歲女孩被母親拿鐵棍打死:孩子的未來,藏在父母的情緒裡

在生活的重壓下,很多父母難免會有情緒失控的時候,但關鍵是,在向孩子發完脾氣之後,要想孩子道歉,不能當做什麼事也沒有發生,這樣不僅會給孩子留下心理陰影,也會影響親子關係。

拿破崙說過:“能控制好自己情緒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將軍更偉大。”

越是親密的人越要注意控制自己的情緒,因為在乎,才會在意每一次受到的傷害,才會無法承受。

父母作為孩子最親近的人,不能把自己變成一天到晚打罵孩子的敵人。

放下對孩子的打罵,多接納他,理解他,愛他。

你會更平和,更篤定,育兒生活會更快樂,更享受,孩子才能快樂地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