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學之禁,朝內大臣互相勢不兩立,導致宋朝哲學思想領域停滯不前

宋寧宗,名為趙擴,是宋光宗趙惇的第二個兒子,母親是歷史上說的殘忍的李氏。在乾道四年的十月份,出生於王府府邸(此時的光宗尚未即位,封恭王)。乾道五年,皇上授予趙擴千牛衛大將軍。然後,遷安慶軍的節度使,晉升後,被封為平陽的郡王,在晉封為嘉王。紹熙五年七月份,宮內發生紹熙政變,在趙汝愚、韓侂冑和太皇太后的合力共同作用下,宣佈皇子嘉王趙擴即位皇帝之位,時年二十六歲。

偽學之禁,朝內大臣互相勢不兩立,導致宋朝哲學思想領域停滯不前

寧宗即位之初,下詔讓群臣用於直言不諱。兩個月內,紹熙政變的主要參與者"宗室"趙汝愚由知樞密院事而兼參知政事,升樞密使後再升右相,獨自掌握朝廷政權(當時沒有右丞相)。而韓侂冑受到新任右正言黃度彈劾,不久後又受到了由趙汝愚引薦的朱熹彈劾,接著吏部尚書寺郎鵬龜年同樣也上書彈劾他,三人雖然都被逐出朝廷,畢竟是朝廷大臣的意見,出於對國家的安定考慮,寧宗還是被迫免除了韓侂冑的具體職務。從此,韓侂冑與趙汝愚從此勢不兩立,決意相互排擠對方。

偽學之禁,朝內大臣互相勢不兩立,導致宋朝哲學思想領域停滯不前

韓侂冑通過外戚的特殊身份逐漸向宋寧宗推薦用親信,慢慢掌握了實權。而趙汝愚是宋太宗的長子漢王趙元佐的後裔,在寧宗即位前為了製造輿論,曾對人說"夢孝宗授以湯鼎,揹負白龍昇天",來說明自己扶持寧宗登位是先有夢兆,這樣話的於是成為了他人誣陷的接口。而李沐等又上奏彈劾趙汝愚以宗室而任丞相,又"唱引偽徒,謀為不軌",引起寧宗的猜忌。慶元元年二月,趙汝愚罷相。而監察御史胡紘同時又誣陷趙汝愚"自稱裔出楚王元佐,乃正統所在",又稱他準備挾持太上皇帝前往紹興,自稱為紹熙皇帝。於是,趙汝愚被貶往永州,最後死於被貶之處。

偽學之禁,朝內大臣互相勢不兩立,導致宋朝哲學思想領域停滯不前

趙汝愚和朱熹等人的被貶引起了朝野的不滿,朝臣、太學生紛紛上疏,其中多為理學人士。同年的六月份,劉德秀上書請考證道學的真偽。慶元二年,何瞻等人要求將道學正式定為"偽學"黨籍,重要的成員全部都被貶且遭到排斥,一般的官員則不給予升遷。嘉泰二年,韓侂冑感覺到了權勢已經穩固了,這時候才解除了偽學之禁,列入黨籍的人士也逐漸恢復了官職。

偽學之禁,朝內大臣互相勢不兩立,導致宋朝哲學思想領域停滯不前

我們知道,宋寧宗的皇位是通過紹熙政變而得到的皇位,當初他在得知自己被迫成為皇帝的時候還十分的驚恐,認為這是一種不孝的行為,所以百般地推辭,圍繞著殿柱逃避不止。但是,在被強行的披上黃袍的時候,趙汝愚和朝廷百官早已倒頭向他跪拜,這時候的他怎麼也推辭不了。所以說,這個皇位是被迫得來的,按理說,既然是被迫上位皇帝的,那麼,這個皇位本身就帶有一種使命感,號召著登基皇位的皇帝能夠有所作為,要有氣魄,要有一國之君的氣概,這同樣也是趙汝愚和朝廷百官對他的期待,所以,寧宗的上位本身就帶著一種無形的壓力。

偽學之禁,朝內大臣互相勢不兩立,導致宋朝哲學思想領域停滯不前

即位之初,希望通過朝廷中的官員意見,能夠更加關心到國家問題所在,所以希望群臣能夠直言不諱的把問題和建議提出來。其中最重要的大臣是趙汝愚,他在紹熙政變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不僅爭取到了朝廷內的禁軍的支持,還在設法派粗外戚韓侂冑去見面太皇太后,可以說是沒有趙汝愚的所作所為,就沒有宋寧宗成為皇帝的今天。所以,寧宗對趙汝愚是既是感激又是尊重的。這樣的政變很快能夠培養出皇帝和忠臣的關係,趙汝愚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寧宗的心腹。趙汝愚由知樞密院事而兼參知政事,升樞密使後再升右相,他這時候的職位,最後基本屬於官員中的最高的級別,而且獨自掌握朝廷政權,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偽學之禁,朝內大臣互相勢不兩立,導致宋朝哲學思想領域停滯不前

趙汝愚和韓侂冑的勢不兩立給朝廷帶來了惡劣的影響。但是,我認為,更加惡劣的影響還在後面,韓侂冑通過外戚的特殊身份逐漸向宋寧宗推薦用親信,慢慢掌握了實權,最終趙汝愚被罷了相位,然後被貶到了永州,最後死於異地。再後來,趙汝愚和朱熹等任都是道學之人,然而,正是因為這種狀況,道學之人全都被迫的陷入了困境,重要的成員全部都被貶且遭到排斥,一般的官員則不給予升遷,這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我國古代宋朝的哲學領域的發展,我們都知道,朱熹等人在宋朝道學方面有著巨大的貢獻,倘若能夠解決好朝廷內的大臣的問題,宋朝時期的哲學就一定能夠發展的更好,也不必出現偽學之禁來限制哲學的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