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文中三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有哪些作用及現實意義?

《背影》是作者朱自清早期比較有名的一篇散文,這篇文章寫於1925年,文中敘述的是作者朱自清離開南京時,父親送他到火車站給他買橘子時的場景,最令作者朱自清印象深刻的,是父親攀爬月臺時留下的背影。該篇散文寫作上最主要的特點就是運用了白描手法,通篇並無過地的贅言更多是真實情景的再現,作品感人至深又引人入勝,同時也被列入我國的中學教材裡面。

這篇散文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作者朱自清用樸實無華的文字,把父親對子女的愛刻畫的淋漓盡致。《背影》這篇散文的特點主要是抓住人物形象的特徵“背影”命題立意,從平凡的事件中,抒發了父親對子女的關愛。全文中三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每次出現的場景都有所不同,然而這其中所蘊含的情感卻又一脈相承。

眾所周知,作者朱自清是一位簡約而又不失華麗的作家,他創作的作品結構嚴謹觀察入微,能夠通過細微之處抒發內心的真情實感。他的寫作風格大道至簡情真意切,因此受到了很多人爭先模仿,在散文史上的地位也大大提高。

今天我們就通過作者朱自清筆下描繪的四次“背影”的作用及象徵意義。

《背影》:文中三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有哪些作用及現實意義?

01 第一次背影:車站送別,父親買橘子時攀爬月臺留下的背影,主要作用是統領全文

文中第一次描寫父親的背影是車站送別時的情景,父親去站臺買橘子時,由於身體比較胖的原因攀爬月臺看上去很吃力,這時候留下了讓作者印象深刻的背影,在這裡的作用是統領全文。

祖母的喪事辦完以後,父親要到南京謀事,作者也要回北京唸書,所以父子兩人便一路同行到了南京,到那兒之後因為父親要謀事,所以也要處理各種事情,於是找了一個熟識的茶房為作者送行“他再三囑咐茶房,甚是仔細。”

從上面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作者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來修飾,只是簡單交代了父親送別時的具體背景。父親要到南京去辦事情,作者也要回北京繼續唸書,從“再三叮囑”這四個詞中我們可以窺見父親對作者的關懷。

費孝通曾說過這樣一句話:

“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

緊接著,作者描繪了進入車站以後的場景,父親由於對茶房不放心最終還是決定親自送行,父子兩人進入車站以後,父親就忙著照看行李,父親在買票的時候給作者挑了一個靠車門的座椅。在這期間,父親忙著和腳伕討價還價,然而年輕時的作者當時並不理解父親的行為,還在心裡暗笑父親木訥。

《背影》:文中三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有哪些作用及現實意義?

坐上車以後,父親又去給孩子買橘子,然而如果要去買橘子的話,就必須要穿過鐵路,同時先要跳下去然後再爬上來。這個過程對大家而言並不困難,但對父親而言卻比較吃力,由於他的身體比較肥胖,所以往上爬就需要花費一番功夫。

針對這個場景文中有具體的描繪:

“我看見他戴著黑布小帽,穿著黑大馬褂,深青布棉袍,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難。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臺就不容易了,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

在這段文字中我們可以看到,父親顯然沒有年輕時那樣靈活,就連走路都有一些蹣跚,然而為了給孩子買橘子,還要努力的攀爬月臺。父親的這一系列行為是非常危險的,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父母買橘子並不容易,但買橘子這個行為又包含了對孩子真切的愛。

在我看來,父親買橘子時留下的背影,此刻的現實意義就是表達了父親對子女無私的愛。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父母對孩子的愛都是無私的,就算自己再苦再累也會讓孩子過得好一點。

《背影》:文中三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有哪些作用及現實意義?

02 第二次背影:兒子和父親告別後,望著父親的背影在人群中逐漸消失,作用是渲染情感

文中第二次描寫父親的背影是在兩人告別之後,父親把橘子交到作者手上之後,然後轉身消失在人群之中,望著父親在人群中的背影漸行漸遠,作者此刻坐在車上也留下了眼淚,此時作者再次描繪父親的背影,作用就是渲染情感。

父親順利把橘子送到作者手裡,撲了撲身上的泥土,感覺心裡很輕鬆似的。過了一會兒,然後對作者說:“我走了,到那邊來信!”父親在此沒有說過多煽情的話,只是叮囑孩子一路上要多注意,這種關懷也是非常細微的,再結合前面買橘子時的場景,能夠很明顯的感受到父親的關愛。

隨後父親走了幾步回頭看見作者還站在外面,於是讓他進去裡面沒人,伴隨著站臺上來來往往的人群,父親的背影也消失在茫茫人海之中,望著父親已經消失的背影,作者此刻便進入了車內坐下,眼淚也情不自禁的掉了下來。

在這個階段,作者兩度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淚。第一次流淚是看到父親買橘子時的場景,伴隨著父親蹣跚的步伐作者留下眼淚;第二次流淚是和父親告別之後,望著父親的背影消失在人海,作者再次流下了眼淚,不同的是,這次他不用擔心父親會看到。

《背影》:文中三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有哪些作用及現實意義?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

“在良好的家庭中,父母善良和睦、互敬互愛和互讓是教育影響的主要力量。”

的確如此,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潛移默化深遠持久的,孩子從小出生在比較溫暖的家庭裡面,由於受到父母和家人的關愛,內心也就不會存在情感的空缺,人格也會更加的健全。

作者朱自清前兩次望著父親的背影都流下了眼淚,這其中包含對父親的愧疚之情,年少時不理解父親的辛苦,另一方面也包含了對父親的憐愛。看到父親攀爬月臺時吃力的場景,作者明顯感覺到了父親的衰老,感嘆時光流逝同時又期待父親能夠永遠年輕。

現實生活中,絕大多數父母都和朱自清的父親一樣,總是會在背後默默無聞的為孩子付出,看到孩子一切順利內心也會很舒坦。父母對孩子的感情是最無私的,同時也是天底下最純潔的愛,不包含任何利益關係也沒有權衡利弊。

在我看來,作者第二次描寫父親的背影,在文中的作用就是為了渲染情感,一方面可以表明自己內心的愧疚,另一方面也能烘托出父親對子女無私的愛,感情真摯又耐人回味。

《背影》:文中三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有哪些作用及現實意義?

03 第三次背影:兒子讀著父親的來信,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眼中浮現父親背影,作用是呼應開頭

作者第三次描寫父親的背影是在讀父親來信的時候,在此時寫出了對父親的思念之情,父親為家操勞一生,家庭條件每況愈下還能愈發堅強,想到曾經父親對自己的愛和付出,作者眼中再次浮現父親的背影,這裡的作用是呼應開頭。

《背影》最後一段交代了作者對父親的思念:

文中作者講到了最近這幾年家裡光景每況愈下,父親年少的時候就外出打拼,後來一個人支撐起了整個家,因此也完成了許多大事,然而老了之後家中卻是另一番光景,於是父親的性情也開始變得有些暴躁,對待作者也和往日有差別。然而父子差不多有兩年未見,父親終於惦記著他的兒子,想著寫一封信告知孩子最近的近況。

父親在信中對作者說道:

“我身體平安,惟膀子疼痛厲害,舉箸提筆,諸多不便,大約大去之期不遠矣。”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父親對孩子的思念,與此同時也能看到父親的衰老,以往比較堅強和獨立的父親,老了也開始變得有些脆弱。

在這個階段,看到父親的來信後作者再次提到了父親的背影,讀著信裡面父親給自己寫的內容,作者再次想到了父親穿著黑布馬褂的背影,想念父親的同時第三次留下了淚水,這裡的作用是呼應開頭。

《背影》:文中三次提到父親的“背影”有哪些作用及現實意義?

孟郊曾說:“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父母的愛,子女無論如何都報答不完的。父母年輕時候為了孩子默默地付出,望著孩子慢慢長大有了自己的家庭,父母此時也開始漸漸衰老。

正如朱自清在《背影》中所描繪的那樣,大多數父母年輕的時候都比較精明能幹,無論是身體素質還是其他方面的技能都比較好,隨著時間不斷的推移,尤其是開始衰老以後,曾經那個父親是自己強大的依靠如今他也需要依靠。

毫無疑問,朱自清在背影中將父親對子女的這份情感描繪得淋漓盡致。文中三次描繪了父親的背影,作者也三次流下了眼淚,樸實無華的語言中透露的是父親至真至誠的愛。

父母在不遠游,遊必遠方。小時候父母是我們最堅實的臂膀,也是我們最值得信賴的依靠,那麼父母衰老之後,我們也要成為父母的依靠。

《背影》這篇散文被列入中學教材也能看出它對後世的意義和影響,能夠洞察到父母的愛,這也是一種愛的能力,如果不具備感知愛的能力,又怎能將這份愛傳遞下去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