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老師的幾句話,其實有“言外之意”,家長聽不懂易耽誤事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好的將來,而學習便是孩子踏出去的第一步。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在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家長都會到處張羅著給孩子找好的學校,好的老師,只要讓孩子有好的教育,家長可謂是用心良苦。

一般孩子上幼兒園的時候,都是3歲左右,雖然孩子的年齡還很小,這個階段卻是孩子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對孩子以後的人生軌跡都有著重要的影響。並且上幼兒園還能讓孩子學會如何與人相處,學著離開父母慢慢獨立,這樣也能讓孩子更好地過渡到小學階段。

幼兒園老師的幾句話,其實有“言外之意”,家長聽不懂易耽誤事

因為孩子還小,也是第一次離開家離開父母,所以很多父母都會擔心孩子,能不能很好地適應學校的環境,有沒有受到其他同學的欺負,或是看到新聞,害怕孩子遇到不好的老師。有些孩子對於學校的事情很少和父母提起,所以父母得知孩子情況的最好途徑,便是找老師去了解孩子的情況了。但是對於孩子不好的地方,有些老師不好直言相告,可能說話會較為委婉一些,所以作為父母,對於幼兒園老師有言外之意的話,最好能知道其中隱藏的意思,避免聽不懂兒耽誤事。

1.你的孩子很聽話(膽小內向)

如果幼兒園老師這樣評價你的孩子,那你就要留意了,因為孩子還比較小,活潑愛玩才是他的天性,若孩子在幼兒園做什麼事情都是規規矩矩,老師說做什就做什麼,顯得特別聽話懂事,那便說明孩子的性格有些膽小內向,缺少自己的一些主見性。

幼兒園老師的幾句話,其實有“言外之意”,家長聽不懂易耽誤事

這種孩子雖然不會在學校搗亂,給老師省了不少的麻煩,但是作為孩子的家長,就得重視起來了。因為孩子這樣的性格缺少與人交流的勇氣,很難融入到集體中,慢慢沒有小朋友願意和他一起玩,就會變得很孤僻,更加不愛說話了。長時間下去,孩子就會越來越內向,甚至會變得自卑自閉,在學校容易受到其他同學的欺負嘲笑,長大後也很難在社會中立足。

如果家長髮現自己的孩子在幼兒園中有這樣的表現,先不要急著打罵訓斥孩子,這時應該多多誇讚鼓勵孩子,多陪著孩子一起出去玩,去和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讓孩子告訴自己他喜歡什麼,對什麼感興趣,從而去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情,讓孩子知道自己自己很棒,逐漸變得自信,願意與人交流分享。

幼兒園老師的幾句話,其實有“言外之意”,家長聽不懂易耽誤事

2.你的孩子挺可愛的(沒什麼優點)

之前看到網上講到——如何去誇一個女生,覺得很有意思:“如果一個女生長得好看,就直接誇她漂亮”;“如果一個女生長得不好看,你就誇她有氣質”;“如果一個女生長得既不好看又沒氣質,你就誇她可愛。”雖然這是網友逗樂之言,但是卻十分現實,用在老師誇孩子身上也是一樣的。

有些孩子可能畫畫特別好,有的孩子唱歌好聽,有的孩子擅長跳舞……但有的孩子可能就會顯得比較普通了,身上沒有什麼特點能夠讓老師牢牢記住,所以在家長問孩子情況的時候,老師也只能回答孩子很“可愛”了。如果聽到老師這樣說,家長就不要沾沾自喜了,覺得老師在誇自己孩子,很可能你的孩子並沒有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老師也沒有注意到孩子。

幼兒園老師的幾句話,其實有“言外之意”,家長聽不懂易耽誤事

3.你的孩子非常有主見(不合群)

有主見在很多人的心中是褒義詞,是對有想法人的一種肯定,但是從老師的嘴裡說出來,很可能就不是對孩子的誇讚了。因為孩子在學校中是集體生活,如果老師說孩子非常有主見,很可能就是孩子做事情太有自己想法,不服老師的管教,總是會和老師對著幹。並且這樣的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相處中,也總是想讓別人聽從自己的想法,從而被其他的同學孤立起來,逐漸沒有朋友。

如果你的孩子有在幼兒園中有這種情況,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首先和老師溝通,瞭解自己孩子具體有什麼樣的表現,然後也可以找幼兒園其他的小朋友瞭解下情況,讓他們說出對自己孩子的看法。最後家長就需要好好和孩子談一談了,詢問孩子為什麼不服從老師的安排,告訴孩子如果有對老師的安排如果有什麼意見或建議,可以私下找老師交流。並且還要告訴孩子不能命令其他同學必須按照自己的想法來,有想法可以說出來,但要讓大家自己選擇怎麼做,學會尊重和禮貌。

幼兒園老師的幾句話,其實有“言外之意”,家長聽不懂易耽誤事

在孩子上了幼兒園以後,除了在老師那裡瞭解孩子的情況,在孩子放學回家後,父母也要細心觀察孩子的言行舉止,就算再忙,父母最好也能抽出一些時間來和孩子聊天,問問孩子今天在幼兒園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情。如果一些事情孩子不願去說,家長也不要過於逼問,可以從孩子的同學那裡得知,然後再對孩子安慰,幫助孩子想出解決的辦法,這樣更有利於與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也會讓孩子更加信賴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