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夭折”的樓市新政背後 如何保住“房住不炒”

每逢刺激經濟,房價就“蠢蠢欲動”。

今年疫情衝擊過後,各地開始推進復工復產,與此同時,一些城市開始試探鬆綁樓市政策。不過這些新政常常“活不過三天”,最新加入試探隊伍的,是湖北荊州市,他們的放鬆政策“活”了不到48個小時。

頻頻"夭折"的樓市新政

22日晚,湖北荊州市人民政府官網突然發文,宣佈停止執行4月20日發佈的鬆綁樓市政策,理由是與湖北省政府關於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部分條款內容不符。

對比兩份文件可以看到,湖北省政府文件多集中在對房地產企業的支持上,包括為企業降本減負、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支持企業加快復工復產等;而荊州市的文件多集中在鬆綁購房者資格上,包括降低首付比例、提高公積金貸款最高額度、返還購房契稅等,但這些政策只存“活”了48小時。

房地產專業人士表示,荊州作為三四線城市,在經歷了前幾年舊城改造促成的房價高增長期後,目前表現相對疲軟。疫情之後出臺這一政策很大程度體現了當地政府的救市期望。但根據4月19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房住不炒”仍舊是當前最基本的原則,國家並不倡導把房地產作為來拉動經濟的手段之一。

類似的"短命新政",今年已經不是首次出現了。此前,海寧、駐馬店、廣州、寶雞、青島等城市都出臺了相關房地產扶持政策,其中,駐馬店、寶雞降低首付比例,海寧放開外地戶籍購房限制,青島下調不動產限售年限等。

但這些新政都沒有逃過夭折的命運,發佈不久後就被撤銷,最短命的是浙江海寧的新政,只存“活”了2小時。

財經評論員嚴躍進認為,涉及到首付和限購有關的政策是老百姓比較關心的,也確實是比較敏感的,如果地方上出臺的樓市政策引發市場反應過大,或者預期的不穩定性,讓大家覺得又是一波炒房的時機,那麼這種跡象必須是要遏制的。

疫情之下 樓市政策該如何調整?

在疫情衝擊之下,房地產行業也受到不小的影響。數據顯示,今年以來,申請破產的房企已經達到120多家。從幫助企業復工復產,推動市場復甦的角度,各地又該如何因地制宜地做出一些合理的政策調整?

對此,嚴躍進表示,關鍵就是要降低企業的運行成本,降低企業的負擔,同時還要照顧到老百姓對住房的合理需求。

房地產分析人士胡韻認為:湖北除武漢之外,還有很多諸如荊州一樣的三四線小城市。長期來看,城市住宅的價格最終還是與城市發展的基本面相關。因此,政策上更多是引導繼續加大產業的投資扶持、招商引資、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工作崗位和生活設施和醫療教育服務,以此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魅力。這也是當下住宅市場提升需求最穩定和良性的路徑。

如何防範違規資金進入市場?

除了出臺“短命政策”試探,還有一些城市的樓市,因為疫情後有資金違規進入房地產市場,出現了“逆勢行情”,目前這一情況已經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

據新華社消息,最近深圳出現“經營貸”違規流入樓市的苗頭。“經營貸”是銀行發放給小微企業用於生產經營的貸款,抵押物一般是房產,利率在4%-7%之間,一般低於商業房貸利率。此前,深圳市為扶持中小微企業,還出臺政策,將按照實際支付貸款利息的50%給予總額最高100萬的貼息補貼。

在嚴躍進看來,違規資金進入房地產每一年可能都有,但今年這個問題比較突出,因為在經過央行一系列降準、降息後,資金的流向成為一個關鍵。“房住不炒”和防範金融系統風險這個方向一定要把握好,同時加強事後監管也很重要,比如要嚴查貸款人是否有購房記錄等等,這樣才能促進市場的健康發展。

的確,違規資金入樓市的苗頭,已經引起監管部門的重視。23日,央行上海總部召開上海房地產信貸工作座談會,會上在佈置下一階段重點工作時強調,在加大對中小微企業復工復產信貸支持的同時,要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嚴禁以房產作為風險抵押,通過個人消費貸款和經營性貸款等形式變相突破信貸政策要求,違規向購房者提供資金,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平穩健康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