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中宋仁宗被称为“官家”,盘点历朝历代的皇帝称呼!

最近看《清平乐》,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称呼,就是宋朝臣子称呼宋仁宗为“官家”。按照以往电视的传统惯例,皇帝都被称呼陛下或皇上。这并不是台词错了,这才是历史上宋朝真实的称呼,其实这种现象是电视剧没有认真考察的结果。大家知道,秦始皇觉得自己功盖三皇五帝,所以自称始皇帝,才有了皇帝这个词。历代以来,皇帝的称呼繁杂,并不是只有皇上、圣上、陛下、万岁等几种乏味的称呼。古代皇帝除了称王、称皇帝、称谥号、称庙号、称年号以外,还有一些别称,搜罗下来有近六十种之多。我们只说一些常见的。

《清平乐》中宋仁宗被称为“官家”,盘点历朝历代的皇帝称呼!

夏商朝年代久远,仅记载一般称呼“圣主”、‘大王’、“大君”。到了周朝朝,多了起来。《诗经。大雅。文王有声》:“四方攸同,皇王维辟,皇王烝哉。”朱熹《集传》:“皇王,有天下之号,指武王也。后来东周出现天子一词,周天子成为广泛的称呼。

到了春秋战国,有些诸侯礼仪甚至超过周天子,所以这个时候称呼特别多。如先公:对天子、诸侯祖先的尊称。《国语.鲁语上》:诸侯祀先王先公。韦昭注:先公,先君也。主君:国君的别称。《墨子.贵义》:且主君亦尝闻汤之说乎。君王:对帝王的称呼。《国语.吴语》:今君王不察,盛怒属兵,将残伐越国。人主:人民的主宰,指君主。《商君书.慎法》:人主莫能世治其民,世无不乱之国。到了秦朝,“陛下”一词出现,陛为台阶由上至下传达之意,所以,与皇上说话前叫一声“陛下”表达尊敬。

《清平乐》中宋仁宗被称为“官家”,盘点历朝历代的皇帝称呼!

在西汉,臣子(不zhidao包括宦者和不入流小吏)当面肯定要呼“陛下”,对熟人谈起称“县官”(这版是与别朝最大的不同),对生人尤是外国人要称呼“上”、“今上”。其他人都是奴才,都要直接呼“皇上”的(“皇”的意思是“大、美”)。东汉时有时称皇帝为“国家”,这是由于古代称诸侯为“国”,称大夫为“家”,人们便以“国家”作为国的通称,皇帝是国的化身,因而称皇帝为“国家”。到了晋代仍然沿袭这种称呼,如《晋书·陶侃传》云:“国家年小,不出胸怀。”这里的“国家”即指晋成帝司马衍。东汉蔡邕(yōng)《独断》载:“亲近侍从称(皇帝)曰大家,百官小吏称曰天家。……天子无外,以天下为家,故称天家也。”

《清平乐》中宋仁宗被称为“官家”,盘点历朝历代的皇帝称呼!

三国时还有主公等称呼。到了唐朝圣人专指皇帝。社稷主:国君的代称。《大唐新语》卷一:宋璟昌言曰:太子有大功于天下,真社稷主,安敢妄有异议?大家:《新唐书·李辅国传》:“代宗立,辅国等以定策功,愈跋扈,至谓帝曰:‘大家第坐宫中,外事听老奴处决。”宋代就是官家。因为皇帝要至公无私,所以才称为‘官家’, 所谓‘三皇官天下,五帝家天下’,一个贤明的皇帝,没有自己的私爱,私财,皇帝是代表上天来治理天下,天下的子民对于皇帝来说,都应当一视同仁。

《清平乐》中宋仁宗被称为“官家”,盘点历朝历代的皇帝称呼!

​元朝比较特殊,中原皇帝既是有庙号等尊称,又是蒙古天可汗,所以蒙人汉人叫法不同。到了明清,就是大家熟悉的万岁爷、万岁、皇上之类的了。宦官自称为奴才,到了清朝,有些大臣也自称为奴才。所以,如果有一天你穿越了,不要叫错皇帝的名字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