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拖延”“唱反調”,父母不能大意,小心孩子的“隱形攻擊”

跟同事聊天,說著說著就說到孩子的問題上來了,同事一談起她那個6歲的女兒就直喊操碎心了。

我想起她女兒圓圓安靜的樣子,笑著說:“你女兒圓圓不是一直都很乖很懂事嗎,有什麼事能讓你操心的?”

同事說這半年來不知怎麼回事,圓圓變得好“叛逆”。說起女兒的叛逆,也奇怪,並不像其他孩子那樣,跟父母吵架孩子摔東西,而是暗地裡“使壞”

比如不管同事跟她說什麼,她都充耳不聞,要不然就故意反著來,越重要的事越要給你搞砸。問孩子怎麼回事啊,她一臉無辜地說“沒有啊”。

同事說看著女兒就想起了《小歡喜》裡的喬英子,明明心裡裝著事,卻故意裝作什麼事都沒有。

同事的話讓我想到了“隱性攻擊“這個詞,隱性攻擊是什麼?隱性攻擊有什麼危害?孩子有隱性攻擊怎麼辦?我們先來了解一下。

孩子“拖延”“唱反調”,父母不能大意,小心孩子的“隱形攻擊”

什麼是“隱形攻擊”

在一些人際關係中,會有一方明顯地處於強勢,另一方則處於弱勢。而當強勢的一方攻擊性很強,同時又不允許弱勢的一方有表達自己的機會。

想想看,無論是誰,只要被攻擊都會感到憤怒,一定想要還擊。但是在這樣嚴重失衡的關係中,弱勢的一方不敢違背強勢一方的要求,不敢表達憤怒,更不敢還擊,但並不代表憤怒就消失無蹤了,相反,他一定會找到一個出口去宣洩。

接著,一些異常的行為就出現了,一些簡單的事情,他們搞砸了,一些可以避免的錯誤,總是一而再再而三的犯……這些行為總是讓強勢的一方氣炸。

這種行為就是“隱形攻擊”。

美國心理學家蒂姆·墨菲在《隱形攻擊》一書中對“隱形攻擊”作了這樣的定義:

關係中弱勢的一方通過拖延、躲避、故意激怒、暗中報復等非直接的方式,向強勢一方表達因地位不平等而積累的憤怒。

這種攻擊雖然不會出現那些“血腥”的場面,但是殺傷力比直接攻擊還要強。

在親子關係中,父母是強勢的一方,孩子則是弱勢的一方,當父母在管教孩子時用到了比較激烈、強勢的方式,這些方式引起了孩子的不滿,但是又無法訴說和排解出來,孩子只能用無視、反著做、故意做錯、拖延等手段來進行抵制。

孩子“拖延”“唱反調”,父母不能大意,小心孩子的“隱形攻擊”

孩子隱形攻擊的行為表現

◆孩子與父母之間的隱性攻擊

有“隱性攻擊”的孩子往往性格安靜乖巧、脾氣好、特別聽父母的話,但是這些聽話懂事的背後,不一定就是如我們肉眼看到的這般美好。

孩子對父母過於言從計聽,自己的情緒和想法就會被壓制,就算表面風平浪靜,但是總有一天他們會找到一個出口,在這個出口不斷地給父母帶來不痛快,明知道父母會生氣,他就是要去做。

之前去參加一個親戚的婚禮,婚禮上一位媽媽一直在抱怨自己兒子:“他就是磨嘰,我怎麼吼都不管用,不知道該怎麼辦好。”她自稱性格很急躁,什麼都是火急火燎的,跟兒子剛好相反。

我看向她兒子,她兒子正在那邊跟其他孩子一起玩,但是並沒發現她兒子哪裡磨嘰了。我便開玩笑說:“他是跟你在一起才磨嘰吧?”

孩子“拖延”“唱反調”,父母不能大意,小心孩子的“隱形攻擊”

這位媽媽一拍手說:“就是,好像跟我有仇似的。”

那不用說了,她兒子明顯的“隱形攻擊”,你越讓我快,我偏要慢給你看。看著父母氣勢洶洶的樣子,孩子就覺得很爽。

◆兄弟姐妹之間的隱形攻擊

娜娜7歲的時候,父母生了一個弟弟,父母把所有的關注都放到弟弟身上,忽略了她。

她很難過,她希望父母也能夠多花點時間關心自己,但是她不敢說,父母總是叫她聽話懂事一點。

她害怕最後的這點愛也被剝奪了,因此她努力地做很多事,想引起父母的注意。但是她總是做不好,掃垃圾時不小心把垃圾倒到爸爸的鞋子上,給弟弟餵飯時弄得弟弟哇哇大哭,洗碗時摔碎碗……

其實,這些看似無心之舉,卻是她真實想法的反應,是為了表示自己不滿的隱形攻擊。

孩子“拖延”“唱反調”,父母不能大意,小心孩子的“隱形攻擊”

隱形攻擊的危害

家是隱性攻擊最常見的地方,因為父母是一個權威的存在,又最喜歡以“愛”的名義“挾持”孩子,但孩子作為弱勢很多行為往往被限制了,這其實對孩子有很大的傷害。

▼會形成被動攻擊人格

被動攻擊人格是一種以被動方式表現其強烈攻擊傾向的人格障礙。

父母不解除孩子的“心結”,隱性攻擊永遠都不會消失,久而久之,孩子會習慣用這種方式來處理人際關係中的問題,也就是形成被動攻擊人格。

這樣的人內心充滿憤怒和哀怨,覺得處處都有人跟他作對,總是習慣用消極的、惡劣的態度與方式發洩不滿,看不到生活的美好人生的方向。

▼孩子內心容易被扭曲

不要以為孩子的隱性攻擊“無傷大雅”,過了就沒事了,孩子的內心的憤怒得到排解了嗎?

孩子有憤怒必然是某些東西被壓制了,比如憤怒的資格被父母剝奪了,自己的需求被父母忽視了。

在這種“隱形攻擊”的籠罩下,孩子似乎跟平常沒什麼兩樣,但是孩子似乎被“卡住”了一樣,總是不能順利前進。

心理層面的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的精神就會無比匱乏。長期被憤怒侵蝕的孩子,內心遲早會被淹沒的。

如何應對孩子的隱性攻擊

1、做權威型父母

美國心理學家戴安娜·鮑姆林德根據家庭教養方式提出4種家長原型:權威型家長、專制型家長、忽視型家長和縱容型家長四種。

孩子“拖延”“唱反調”,父母不能大意,小心孩子的“隱形攻擊”

權威型家長是“恰當要求、恰當反應”型家長,他們對孩子雖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但同時會積極關注孩子的情緒和反應,能夠耐心傾聽孩子。

權威型父母的教養下,孩子思維活躍,做事有主見,敢於表達自己的想法。

父母可以這樣做:

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要求,以良好心態和情緒面對孩子,多點耐心,少點催促和嘮叨,對孩子的情緒和想法及時做出反饋。

2、給孩子多點肯定

孩子“拖延”“唱反調”,父母不能大意,小心孩子的“隱形攻擊”

《隱形攻擊》裡說,如果一個孩子能夠得到表揚和鼓勵,他們就會做更多的冒險和努力。相反,如果他們認為自己永遠不夠好,或得到的批評總是多於誇獎,那麼隱形攻擊就會成為他們的工具,甚至變成一種習慣反應。

父母可以這樣做:

多對孩子說肯定和讚賞的積極的語言,不說傷害孩子自責孩子的話語,多看到孩子好的一面,幫助孩子建立自己的自信心。

3、給孩子一個發洩的出口

喬英子出逃深圳後,劉靜安慰宋倩這是好事:“季楊楊自從檢討事件時對爸爸吼出了那句‘我就是討厭你做什麼都一口官腔’,雖然被爸爸打了一巴掌,但也是從那時候開始,跟爸爸的關係也緩和了。喬英子也需要這樣一個出口,去發洩自己內心的不滿。”

確實是這樣,能夠把負面情緒發洩出來,發洩完以後再去做溝通,這樣親子關係就不至於發展到被摧毀的地步。

父母可以這樣做:

當發洩孩子有憤怒和情緒後,父母要引導孩子發洩出來,如果孩子不願意主動這麼做,可以帶著孩子去做一做運動,或者打打球,讓孩子的負面情緒隨著汗水都甩到身後,再去跟孩子好好地交流和溝通。

孩子“拖延”“唱反調”,父母不能大意,小心孩子的“隱形攻擊”

4、看到孩子隱性攻擊背後的真實需求

孩子隱形攻擊的背後難道只是單純的想攻擊你嗎?想想孩子也沒那麼壞,攻擊的背後自然會有誘發攻擊的原因,孩子真正想要的是什麼,這才是父母最應該意識到的。

父母可以這樣做:

當孩子出現一些隱性攻擊行為的時候,先不要去苛責孩子,先檢討自己是不是什麼地方讓孩子受到壓制了。

比如孩子拖延,他就是在告訴你:我知道需要快點了可是我已經在行動了,能不能別叨叨了。父母提醒完應該安靜地等待,而不是邊叨邊等。當孩子得到了應有的尊重,心中的不滿才會逐漸減少。

孩子“拖延”“唱反調”,父母不能大意,小心孩子的“隱形攻擊”

每個人的身上或多或少的存在著隱形攻擊,偶爾的隱性攻擊並沒有什麼,但是如果長期的遭受到孩子的隱形攻擊,那父母就要注意了,你的孩子需要你,不要把他給忽視了。


作者:小布兜媽媽,幼教工作者,相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希望你給的剛好是孩子需要的。關注我,育兒路上一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