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和誼時代落幕,接棒者姜德義面臨北汽失速考題

徐和誼時代落幕,接棒者姜德義面臨北汽失速考題

隨著此次任職調整的正式發佈,宣告了63歲的徐和誼正式卸任。

7月31日,北汽集團召開領導幹部大會。北京市委常委、副市長殷勇出席會議並講話,市委組織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長王建中宣讀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北汽集團主要領導職務變動的通知,市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張貴林主持會議。集團領導班子成員、中層副職及以上領導幹部參加會議。按照安排,姜德義同志任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同志因年齡原因不再擔任北京汽車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職務。

隨著此次任職調整的正式發佈,宣告了63歲的徐和誼正式卸任。

2002年,時任中共北京市委工業工委副書記、北京市經濟委員會副主任的徐和誼履職北京現代,自此正式開啟了他18年的汽車生涯。2006年,徐和誼開始擔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全方位主管北汽集團業務版圖。

在他的帶領下,北汽集團業績逐年攀升,成為中國及全球汽車行業增長最快的汽車集團之一,並自2013年起連續7年入圍美國《財富》雜誌“世界500強企業”榜單。2019年,北汽集團實現整車產銷226萬輛、營業收入5012億元,成為北京市首家年營收突破5000億元的國有企業。

18年汽車生涯,合資、自主齊佈局

2002年,45歲的徐和誼由政轉企,出任北京汽車工業控股副董事長兼北京現代董事長,開始了他的汽車生涯。

在他的帶領下,北京現代項目創造了三項中國汽車工業合資合作新紀錄——雙方正式接觸到正式簽約僅用時224天、公司正式揭牌僅用371天、第一輛轎車下線僅用436天,成功實現當年籌建、當年生產、當年出車。

而這個中國入世後的第一家汽車合資企業,不僅圓了北京市等待了40多年的轎車夢;且乘著產業發展的東風快速成長,僅用63個月的時間便實現了累計產銷汽車100萬輛這一當時中國汽車行業最快速度,並在2018年底累計銷量突破1000萬輛大關。

2006年,徐和誼升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執掌之初,徐和誼提出了“走集團化發展道路,實現跨越式發展,把北京汽車工業建設成為首都經濟高端產業重要支柱和現代製造業支柱產業”的發展戰略,大刀闊斧地進行內部調整,收回了北汽下屬的眾多企業控制權,從根本上解決了北汽“散、小、亂”的問題。

在北汽成為一個整體後,徐和誼開始發力。2008年,北京奔馳因克萊斯勒正式退出北京奔馳-戴克後,產品研發難以為繼,生產線空置、模具停產、經銷商受損。為維護合資企業中方利益,徐和誼帶組與戴姆勒進行談判,並最終獲得了8億歐元的賠償。此次賠償也是外方第一次向中方非對外貿易賠償。此外,徐和誼主導的“北戴合”項目,使北汽得以引入戴姆勒作為戰略投資人,實現了對北京奔馳的合併報表,並無償獲得了奔馳E級轎車平臺,北京奔馳也成為北汽最大的“利潤奶牛”。2019年,北汽又成功收購了戴姆勒5%股權,正式成為戴姆勒第三大股東。

在佈局合資品牌的同時,徐和誼也清楚地意識到,儘管北京現代、北京奔馳發展較快,但北汽要想獲得更高的利潤,必須依靠自主品牌。

2006年,整合北汽旗下4個整車企業,“北京長城華冠”等3家民營設計公司,清華、北工大等5所大學,中科院電工所等4家科研單位,成立北京汽車研究總院有限公司。2007 年,海納川正式成立,為北京汽車打造零部件產業鏈體系,並與江森、李爾、德爾福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成功攜手,為北京汽車自主品牌的發展創造條件。2008年8月,北汽控股和北汽製造南方生產基地年產20萬輛建設項目奠基儀式在湖南省株洲舉行,標誌著北汽開始邁出其佈局全國的步伐。在此後的五年裡,北汽逐步完成了“東西南北中”五大產業基地的佈局。2009年1月,北汽成立乘用車事業部(如今已經劃歸北京汽車)。自此,北京汽車自主品牌乘用車整車營銷體系開始運作。

2009年,北汽又迎來了關鍵的一步。這一年年底,北汽與通用、薩博達成協議,收購通用旗下瑞典薩博汽車公司三個整車平臺、兩個系列渦輪增壓發動機及相關技術和知識產權。北汽方面曾表示,這一抉擇,使北汽自主品牌轎車研發週期一下縮短了4-5年。

2012年,在收購薩博技術後,作為北汽真正掌握突破自主品牌中高端瓶頸的核心技術的標誌,北汽發佈了基於薩博技術全新升級的中高端轎車平臺——“M-trix”平臺。通過對“引進來”的技術的消化吸收和獨立自主研發的積累,北汽推出了自主全新高端品牌“紳寶”,雖然未能在A級車紅海中脫穎而出,但還是為北汽自主乘用車的發展積累了經驗。

新能源超前佈局,但發展失速面臨挑戰

2014年,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新能源汽車開始成為汽車界的“寵兒”,國內各大企業紛紛發佈了雄心勃勃的新能源業務規劃。憑藉對行業敏銳的洞察力,早在十幾年前,徐和誼早已著手為北汽集團超前謀劃新能源汽車產業。

2007年,北汽便致力於新能源汽車的研發與產業化,並建立起國內首家新能源汽車股份制企業“北汽新能源”,成為傳統車企獨立發展新能源車的代表企業之一。

依託於政策紅利,北汽新能源銷量實現了快速增長,2016年整車銷售超5.15萬輛,2017年銷量同比增長97.7%至10.32萬輛,2018年全年銷量進一步攀升至15.8萬輛,連續6年穩居中國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2018年,北汽新能源作為國內首個獨立運營、首個實現股份制改造的新能源汽車企業,率先登陸A股市場,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股”。

2018年6月,北汽新能源還與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巨頭麥格納合資打造全新高端新能源汽車品牌ARCFOX。同年年末,北汽集團又正式提出實施“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北汽新能源化與智能網聯化的融合發展和雙鏈螺旋式上升。圍繞全面新能源化,以“純電為主、三線並舉”的技術路線有序推進。徐和誼曾表示,唯有推動技術的多元化、專注產品的品質化、加快應用的場景化、完善產業的生態化,才能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行穩致遠。

2019年,北汽集團開啟品牌調整之路,先後推出“BEIJING”品牌、“北京越野車”品牌,並提出了“大北京”品牌戰略。在徐和誼的構想中,要將 “BEIJING”打造成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以純電為主的新能源汽車品牌。

然而,隨著去年補貼的退坡,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開始迅速降溫,昔日冠軍北汽新能源銷量也開始出現衰退。

2019年,北汽新能源年銷同比下滑4.69%;今年上半年,因疫情導致對公銷售需求無法釋放,出租車、網約車相關企業購車需求下降,直接衝擊了以B端銷售為主的北汽新能源,使其上半年銷量僅為1.47萬輛,同比下滑77.44%,降幅遠高於行業平均降幅。而銷量下滑的同時,北汽新能源的財務狀況也不容樂觀。2019年北汽新能源淨利潤9201.01萬元,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虧損8.7億元,在非經常性損益項目中,包括了10.4億元的政府補助。這意味著,若沒有10.4億元的政府補貼,北汽新能源去年將呈現鉅額虧損。

在今年年中管理大會上,徐和誼曾坦言,“下半年,我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依舊巨大,自身的問題和風險還在持續累積。”

如今,接力棒已交給下一任掌舵者,如何帶領北汽繼續破局成為姜德義接棒後面臨的考題。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冰 編輯 嶽彩周 校對 李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