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潮汕人自己連房都沒有,卻為家鄉建了一所好學校

這個潮汕人自己連房都沒有,卻為家鄉建了一所好學校


郭靖,金庸筆下那個俠肝義膽的大俠?不,這個郭靖是2018年年底一個捐出自己所有財產的潮汕人。1700多萬元的建校成果,他二話不說就捐了,對於自己的善舉他從不張揚,他說人來這世上走一遭,總要幹一件有意義的事。

而郭靖口中這件有意義的事,就是為家鄉陸豐三陂村建學校。2019年3月中旬,郭靖應邀和慈善公益報副社長、潮汕慈善博物館發展基金執行理事長陳穎川進行了深入交流。說起當初出資辦學的初衷,郭靖堅定且謙遜地說:“因為我知道學知識有用啊。”

這個潮汕人自己連房都沒有,卻為家鄉建了一所好學校

▲ 慈善公益報副社長、潮汕慈善博物館發展基金執行理事長陳穎川和郭靖親切交流

1946年出生的郭靖,家中有6個兄弟和1個姐姐,只有他讀到了高中,他說那些年讀書所積累的知識和養成的學習習慣,給他在深圳創業提供了很大的幫助,所以他深諳知識對一個人的一生有多重要。

為了這件有意義的事,為了讓家鄉的孩子在家門口有好學上,為了給孩子們提供優秀的師資力量,為了給教師提供高質量的教學環境和生活條件,從2008年到2018年,10年時間裡他花費的時間和心血,卻不僅僅是那一筆又一筆的善款。

村裡沒有好學校,他來修

時間回到2008年,汶川發生大地震,全國上下和海內外僑胞眾志成城,齊心協力抗震救災,在深圳打拼出一份事業的郭靖同樣也心繫災區,拿出了100萬元準備幫助緩解災情。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家鄉三陂村的村支書和三陂學校的校長四處拜訪村裡外出創業的鄉賢,動員大家回鄉捐資建校。

這個潮汕人自己連房都沒有,卻為家鄉建了一所好學校

▲ 郭靖捐資所建學校——三陂郭靖學校

一直心繫家鄉教育事業的郭靖看著家鄉的三陂小學在風雨中面臨坍塌,小學教學樓已然成為危房,學生們也分成上下午輪流上課,教學樓實在是非建不可。他轉念又想到比起金錢的資助,汶川的災民和前線的救災人員可能更需要首先解決的是糧食問題,恰巧自己做的就是糧油生意。

於是他從公司調出20噸大米運往汶川災區,再將自己的積蓄湊了一湊,拿出600多萬元修建新的教學樓。

“不需要那些扭扭捏捏的場面話,你說需要多少錢,我有多少就出多少。”但實際上對於郭靖來說,興辦家鄉的教育事業從來都不只是出錢那麼簡單,他連續幾個月不辭辛勞地在建築現場,一面監督施工,一面節省一些不必要的成本,學校成了郭靖的第二個事業。

孩子們不想外地求學,他出錢

開工半年後,家鄉的小學教學樓竣工,600多名村裡的孩子陸續入學,切實解決了學生們分流外地求學的難題。

2009年5月,郭靖收到一封讓他深感責任重大的信,這封信中有79名三陂學校六年級學生的簽名,他們懇請郭靖為家鄉修建初中,免去學生異地求學的困難。這一次,郭靖依然沒有猶豫,又捐出700多萬人民幣。

要建立初中,必須擴大校區,於是他帶著學生們的信主動找到相關政府部門,在得到批准後,四下勸說學校周圍的鄉親讓出自家的土地。


這個潮汕人自己連房都沒有,卻為家鄉建了一所好學校

但由於有一部分土地是農家自用地,還有一部分是鄉親的祖墳,在土地賠償方面花費了一定的資金。但是當地政府和鄉親們的大力支持加快了教學樓的竣工。

初中部建成投入使用後,郭靖又開始思考如何提升學校的教學質量和留住外地優秀的青年教師。不久,三陂村教育基金會成立,當時,郭靖又捐款50多萬元,作為學校的“獎教獎學基金”和外鎮教師的生活補助。

郭靖的善行善舉默默地影響著三陂村,重視教育、尊重教師的風氣讓不少外地的年輕教師樂教善教。有一年教師節前夕,學校的一對年輕教師登記結婚,郭靖得知消息後,還和夫人專程從深圳趕回去祝賀。現在教師們的公寓已經修起來三棟,喜結連理的教師夫妻還可分得一間兩房一廳的公寓,實實在在地留住了優秀的外來教師。

生活不過是飽腹,但教育卻利在千秋

“我這幾十年花的錢基本上都用來買菸,其他的全捐啦!”說完,郭靖笑著點燃一根菸抽了一口。

他穿著一一件普通的白襯衣,外搭一件30幾年前花5塊錢買的毛線背心,毫不起眼,誰能想象這是那個給家鄉建了一座教學樓、圖書館、閱覽室、美術室、音樂室、實驗室等設施齊全的九年制義務學校的“大俠”郭靖呢?

這個潮汕人自己連房都沒有,卻為家鄉建了一所好學校

其實,在郭靖為家鄉捐資建校的背後,有不少“心酸”的往事:

■ 比如2009年在初中部教學樓籌建過程中,郭靖曾收到恐嚇短信;

■ 2010年,郭靖因身體問題住院治療,在自有資金週轉不過來的情況下,從東莞市農業銀行用存貨抵押貸款200萬元用於學校建設;

■ 比如2011年,在公司轉變經營方式需要大量資金週轉的情況下,他依然擠出170萬元,建了兩棟生活設施完善的教師宿舍樓,而他自己卻習慣洗冷水澡;

■ 再比如,直到現在,郭靖在三陂村都沒有買房,等到第二棟教師公寓建起來之後,郭靖才願意回鄉時住到教師公寓。

就是這樣一位對自己苛刻至極,生活簡樸到“一餐只要能吃飽就不做過多要求” 的“大俠”,他的財富可以說是沒有一分多餘地花在自己身上。而從1984年,38歲的郭靖舉家到深圳創業以來,他每次近乎裸捐的行為雖然都得到了家人的默默支持,但同樣也面臨著一些壓力。

“家裡人的理解和認可很重要,生活不過就是不餓肚子而已,但是做教育卻能讓村裡的孩子們都走出去,創造無限可能性。”郭靖欣慰地說道。

2018年年底,郭靖把十年來在三陂學校陸續捐資建設的成果全部無私捐贈給政府,他說原因其實很純碎,當初學校建起來之後,陸豐市教育局的領導希望他能繼續幫助學校進入良性發展,現在學校的運作體系已經基本完善和成熟,加上自己年紀大了,捐給政府是為了讓學校有更好的發展。

多年來,郭靖除了在家鄉興建學校外,還曾在1998年長江水災時,捐款20萬元支援災區;在2004年,捐資57萬元,完成全長兩公里多的三陂大道硬底化;在2012年,籌集資金300多萬元,建設三坡大橋。

為保障大橋的質量,他早出晚歸,日復一日泡在工地上監督施工。為了家鄉人民的幸福生活和孩子們的上學問題,郭靖可謂是鞠躬盡瘁。

這個潮汕人自己連房都沒有,卻為家鄉建了一所好學校

對於自家兒女,郭靖經常掛在嘴邊的話卻是“兒孫自有兒孫福”,一貫生活簡樸的他也從不提倡鋪張浪費過生日。他把物質需求看得很輕,卻時常感念正是因為深圳特區的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春風,才讓他的創業取得了成功,能為家鄉盡一些綿薄之力。

雖然平時不願對自己的善舉多做宣傳,但郭靖堅定地表示潮汕的慈善文化的確需要更廣闊的平臺來弘揚,以潮汕慈善博物館的形式來激勵和鼓勵海內外的潮汕籍成功人士發揮他們的自身優勢,達到傳承潮汕上千年的慈善傳統,協助社會和諧發展的宏偉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