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家訓

周恩來、鄧穎超與孫維世(中)在一起(資料圖)

在孫維世的屋子裡,有一個專門的小箱子,裡面裝著多年以來她與鄧穎超之間的通信。休息的時候,她拿出來與妹妹一起閱讀。那一封封充滿著母女之愛和同志之情的信件,如同長河中的波浪,將姐妹二人帶進了那些難忘的歲月,也讓孫新世看到了這麼多年來周恩來夫婦是如何地關愛著自己的姐姐,並以父母般慈祥的目光,時刻地關注著姐姐的成長。姐姐叫周恩來夫婦爸爸媽媽是那樣自然,那樣親切,她於是也跟著姐姐叫他們爸爸媽媽。可是,她畢竟不是從小就生長在周恩來夫婦身邊的孫維世,已經23歲的人了,在與別人說起周恩來夫婦的時候,就沒有像姐姐那麼的叫爸爸媽媽,而是叫他們為“總理爸爸”、“小超媽媽”。

孫新世被送進北京外國語學校學習俄語。周恩來的秘書受周恩來之託送她去上學,併為她在學校的宿舍裡鋪好被子,臨走又一再告訴她,讓她有時間就回西花廳,總理爸爸和小超媽媽都很想念她。

孫維世結婚後,孫新世就搬進了西花廳,住進了姐姐常住的那間屋子,與周恩來夫婦為伴。周恩來無論有多忙,只要聽說孫新世從學校回來了,就同鄧穎超一起到她的小屋子裡來看看,問她學習和生活的情況,那種慈父般的關愛,孫新世多少年後想起來都熱淚盈眶,她說,那才叫幸福啊!後來孫新世成家了,有了女兒,她給孩子取名小穎。鄧穎超看見孩子,立刻抱過去,將臉貼在孩子的臉蛋上,樂呵呵地說:“好了,我們家不但有大穎,也有小穎了,讓大穎親一親我的穎!”西花廳裡立刻充滿了笑聲!令周恩來夫婦沒想到的是,不久他們家又來了一個“三女兒”……

1949年3月,周恩來和中共中央機關的全體同志踏著早春的陽光走進北平。骨肉同胞,親情難忘,周恩來打聽到弟弟周恩壽在天津的地址後,便將自己已到北平的消息函告,並約他有時間前來一聚。

周恩壽知道身居要職的周恩來公務繁忙,不便打擾,於是便派女兒秉德為“特使”,前來看望兄長。

周恩來下班回到家裡,鄧穎超就對他說:“恩來,我們家又多了一個女兒了。”周恩來有些驚奇地問:“哪裡又來的女兒?”於是,鄧穎超便引他去另一間屋子裡看周秉德。

周恩來看見周秉德的一瞬間,小姑娘那張與弟弟相仿的臉,令他驚喜不已。他走過去,左看右看,越看越喜歡,便將孩子拉到懷裡,興奮地說:“真的呀,我們家又多了一個女兒!”到了吃晚飯時,鄧穎超說:“今天秉德來了,是不是多加一個菜?”周恩來說:“可以呀,那就加個韭菜炒雞蛋吧。”鄧穎超擔心只加一道菜不夠,周恩來說:“家裡中午不是還有剩菜嗎?把它熱一熱就夠了。”周秉德沒有想到,在中南海這個大院裡,做了政務院總理的伯伯家裡,還要吃剩菜。飯菜都端上了桌子,周恩來將熱了的剩菜放在自己跟前,將新做的韭菜炒雞蛋放在初次上門的侄女面前。

到了星期天,孫維世、孫新世都回來了。周秉德與她們很快就熟悉起來,西花廳變得異常熱鬧。周恩來夫婦與“三個女兒”一起說笑,院子裡充滿了青春的笑聲。

看著“三個女兒”高興的樣子,周恩來對孩子們說:“你們都回來了,我們今天吃飯加個菜吧,你們想吃什麼?”孫維世說:“來個紅燒獅子頭。”這個提議得到了另外兩個孩子的擁護,於是周恩來家由原來的每餐兩菜一湯變成了三菜一湯。當紅燒獅子頭端上來的時候,三個孩子都高興地拍起手來。

又是一個星期天,三個孩子都回到了西花廳,周恩來將她們叫到身邊,詢問學習、工作和生活的情況。當得知她們在學校和工作單位的表現都很好的時候,周恩來開心地笑了,對她們說:“你們都是好孩子,過去革命的年代,你們跟著父母吃了不少的苦,現在你們又能跟父輩一起建設國家,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我從內心裡真的很感謝孩子們。”周恩來說:“女兒們,看到你們遵守國家法紀,處處嚴格要求自己,我很高興啊!我們共產黨幹革命是為什麼?還不是要讓國家能夠獨立富強起來,讓你們下一代能過上好的生活。我這裡說的是你們一代人,絕不是你們這代中的某些人或某幾個人,某幾個小集團,如果我們有了權就為自己牟私利,那同國民黨政府有什麼區別?我們如果這樣做,又如何對得起那些為今天犧牲了的先烈!”說到那些為革命犧牲的先烈,周恩來的眼圈有些發紅。

自從進入和平年代以來,隨著國家建設的開展,周恩來家過去失去聯繫的一些親戚來找的多了,他們有的想託周恩來幫助辦一些事情,這讓周恩來很傷腦筋。同時,三個“女兒”在外面如何呢?是不是能夠像普通公民一樣地遵守國家法紀,不搞任何的特殊?在自己的親戚和相識的友人中,會不會有人利用自己的影響去牟取一些違背原則的個人私利?這成了開國總理周恩來日夜思考的“家庭”問題。

於是,周恩來提出,要給大家立個規矩,三個“女兒”都表示贊同。周恩來說:“這個規矩不光是給你們的,也是給我們周家所有親戚朋友的,大家都得遵守,誰要不遵守你們也可幫我監督。”“三個女兒”看著周恩來,見他臉上的表情出奇的嚴肅。

周恩來說著走到自己的房間裡去,拿著一張寫滿字的信紙出來,讓孩子們坐在他的面前。

周恩來嚴肅地說:“我這裡擬了十條家訓,念給你們聽聽,如果沒有意見,每個人就抄一份放在身上,便於隨時地提醒自己。以後我們周家的親戚朋友來了,也要發一份給他們,大家都要嚴格遵守。”

周恩來念道:

一、晚輩不準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我,只能在出差順路時來看看;

二、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

三、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買飯菜票,沒工作的由我代付伙食費;

四、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

五、不許請客送禮;

六、不許動用公家的汽車;

七、凡個人生活上能做的事,不要別人代辦;

八、生活要艱苦樸素;

九、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我的關係,不要炫耀自己;

十、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

周恩來夫婦在中共黨內是一向以嚴於律己著稱——儘管這種律己甚至有些苛刻。正是嚴於這樣的家訓,周恩來的弟弟周恩壽在內務部供職時,周恩來特地關照內務部部長曾山,要給周恩壽的幹部級別定低一點、工資向低標準靠攏。周恩壽由於身體不太好,有時會休病假,周恩來就動員他早點退休,不要在單位裡一邊工作一邊養病。鄧穎超作為黨內元老定級為行政五級,本來無可非議,可是周恩來仍舊要壓下一級,按照六級的標準給鄧穎超。至於周恩來的侄輩周秉德、周秉健等人在他生前沒有額外沾上一點的“光”,反倒是因此多受了一些苦。對於孫維世、孫新世這對烈士的女兒,周恩來對她們雖然關愛有加,但也是嚴格要求,讓她們生活在人民中間,從不許她們有一點特殊。

本文選自《周恩來養女孫維世》

沈國凡 著

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

2014年3月

(部分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