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運動誤區

運動不僅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還有利於減輕體重、控制血脂和血壓、減少併發症。遺憾的是,很多糖尿病患者邁開腿進行運動時,可能不小心就邁進了誤區。

時間隨意,無法堅持

42歲的劉先生已被確診為2型糖尿病1個月了。他每天清晨空腹慢跑半小時。某天鍛鍊後,劉先生突然出現心慌、出冷汗,測血糖為2.2毫摩爾每升,診斷為低血糖與運動不當有關。

清晨時空腹鍛鍊,機體維持血糖的能力有限,易誘發低血糖,尤其是正在使用降糖藥物的患者;清晨的血液黏度高,血栓形成的危險性增加,清晨還是心臟病發作的高峰期。所以,清晨空腹運動是錯誤的。進食後1小時左右血糖相對較高,不易發生低血糖,因此在餐後1小時進行(從第一口飯開始計時)運動為宜。

運動應該持之以恆,如果運動間歇超過3~4天,運動效果及積累作用就減少。如果每次的運動量較大,可間隔1~2天,但不要超過3天,如果每次運動量較小且身體允許,則每天運動1次效果最為理想。

強度無“度”可循

糖尿病患者王女士,56歲,以打羽毛球為運動方式,運動時呼吸急促,心率128次每分鐘,運動後疲勞感強。

2型糖尿病患者的運動強度,其實有“度”可循。強度較低的運動,以消耗脂肪為主;強度中等的運動,則有明顯降低血糖的作用。中等強度的運動最適宜2型糖尿病患者。衡量中等強度運動有3個“度”:①運動時呼吸不急促;②能持續運動10~30分鐘,微微出汗,稍感覺到累但能堅持;③第二天起床無疲勞感。

另外,運動時的心率也是衡量的“度”。用170減去年齡,常作為運動中的適宜心率,運動時的心率最好達到或接近此心率。例如,病例中患者年齡56歲,運動適宜心率為170-56=114次每分鐘,而王女士運動時心率達128次每分鐘,同時伴呼吸急促、疲勞感強,所以羽毛球對於她屬“過度”運動。

方式單一乏味

宋女士患2型糖尿病多年,以散步作為運動方式,卻無法長期堅持。

運動時,當氧氣的供給與需求處於平衡狀態,稱為有氧運動。大多數中等強度運動屬於有氧運動。有氧運動形式單一,如慢跑、散步、騎自行車、游泳等,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血糖,消耗脂肪,改善心肺功能,但長期堅持未免枯燥乏味。如能結合抵抗性訓練,可增加運動樂趣。抵抗性訓練是指肌肉在克服外來阻力時進行的主動運動,也有降糖作用。

可利用啞鈴、彈力帶和盛滿水或沙子的礦泉水瓶來進行抵抗性訓練。關節狀況較好的患者還可考慮登樓梯或跳繩。抵抗性訓練每週進行3次即可,每次20~30分鐘,與有氧運動間隔進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