儲戶注意!多家銀行出現“假存款”,監管已經出手整治

儲戶注意!多家銀行出現“假存款”,監管已經出手整治

文/佳佳

銀行存款利率低大家都知道,比如目前各大銀行的一年期定期存款的平均利率只有1.95%,只有貨幣基金收益率的一半左右。正是因為這樣,近兩年老百姓存款搬家現象嚴重,銀行面臨著存款流失的危機。

此外,去年11月央行牽頭出臺了“資管新規意見稿”,今年4月“資管新規”正式出臺,要求銀行理財打破剛性兌付,以後再也沒有保本理財了,投資者要盈虧自負。

存款利率太低,銀行理財又有虧損的風險,那有沒有一款產品既能保本、收益又高的呢?

別說,還真有。今年以來,銀行有一種存款產品賣得很火,單是一季度的增量就已經超過了去年全年的增量,那就是結構性存款。

結構性存款分為兩個部分,存款+期權,基礎資產大部分是存款,以保障資金的安全,少部分資金則流向了指數、黃金、外匯、利率等衍生品,以博取較高的收益。既然是期權,也就意味著這些資產的價格未來是不確定的,最終落在不同的價格區間,結構性存款的收益率也不同。

舉個簡單的例子,某結構性存款掛鉤滬深300指數,要求在觀察期截止時,滬深300指數在3800點以上,投資者能拿到4.5%的收益率,滬深300指數在3800點以下,投資者只能拿到1.5%的收益率。

所以結構性存款基本上都是“保本不保息”,也就是說本金能100%保障,但是利息就不一定了。

數據顯示,4月份結構性存款的平均預期最高收益率為4.69%,平均期限在5-6個月之間,這個收益水平可要比同期的定期存款高多了,要知道現在6個月期存款的平均利率只有1.67%。

當然,4.67%的收益水平只是預期的“最高”收益率,實際上不能保證拿到,平均到手的收益率大致在3.5%-4%之間,即使這樣也要比普通的定期存款利率高不少。

假的結構性存款出現,監管緊急叫停

前面說了,結構性存款保本不保息,收益率是浮動的,但是現在很多銀行推出了一種“假結構性存款”,表面上來看根據掛鉤資產的表現設置了不同的預期收益率,但實際上能100%達到預計的最高收益率。

這就相當於是變相加息啊,對於儲戶來說可能沒什麼影響,但是對於銀行業影響是很大的。根據存款定價自律機制,銀行存款浮動存在上限,所以現在銀行不能隨意調整自己的存款利率,即使存款流失嚴重,過去兩年來銀行存款利率也沒有明顯變動。

但是你發行這種假的結構性存款,相當於變了個法子加息,對於其它銀行來說屬於不公平競爭,擾亂了市場秩序,所以監管很快就出來叫停,並且要嚴查銀行的結構性存款。

我發現,某股份制銀行的理財經理多次在朋友圈大力宣揚結構性存款,並且承諾“保本保息”。

儲戶注意!多家銀行出現“假存款”,監管已經出手整治

你保本是沒錯,保息就顯然違規了。如果產品是真的保息,那麼就違反了監管規定,要被叫停,如果產品是假的保息,那麼就欺騙了儲戶,損害了儲戶的利益。

結構性存款能不能買?

如果你追求產品的絕對保本,並且接受不了定期存款的超低利息,那麼可以購買結構性存款。但是需要記住一點,結構性存款的預期最高收益率並不能保證拿到,收益率是浮動的,也許你只能拿到一個很低的收益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