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次問住壽亦並答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次问住寿亦并答

宋國廬山慧遠法師,公少瞻儒道,擅堅白之名,及脫俗高尚,亦江左須彌。凡所述作,莫非皆是實歸之路。默問常安草堂摩訶乘法師鳩摩羅什。苻書雲:什是天竺大婆羅門鳩摩羅炎之子也,其母須陀洹人。什初誕生,圓光一丈,暨長超絕,獨步閻浮,至乎歸伏異學,歷國風靡,法集之盛,雲萃草堂。其甘雨所洽者,融、倫、影、肇、淵、生、成、叡八子也。照明之祥,信有徵也。大乘經中深義十有八途,什法師一一開答。今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有六事,中卷有七事,下卷有五事。

上卷六事:初問答真法身,次重問答法身,次問答法身像類,次問答法身壽量,次問答修三十二相,次問答受。

中卷七事:次問答法身感應,次問答法身佛盡本習,次問答造色法,次問答羅漢受決,次問答唸佛三昧,次問答四相,次問答如法性真際。

下卷五事:次問答實法有,次問答分破空,次問答後識追憶前識,次問答遍學,次問答住壽義。

遠問曰:經雲,知四神足,多修習行,可得住壽一劫有餘。又須菩提請世尊住壽恆沙劫。既有此法,即宜行之有人。請問諸佛菩薩,竟有住壽者不?若果有者,為是法身,為是變化身乎?若是法身,法身則有無窮之壽,非凡壽所及,不須住壽;若是變化身,化身則滅時而應,時長則不宜短,時短則不宜長。以此住壽,將何為哉?

又問:壽有自然之定限,壽之者與化而往,自應無陳,時不可留,云何為住?若三相可得中停,則有為之相,暫與涅槃同像。不知胡音中竟住壽不?若以益算為住壽,則傳譯失旨。

又得滅盡三昧者,人斯定時,經劫不變,大火不能焚,大海不能溺。此即是三昧力,自在壽住。今所疑者,不知命根,為何所寄?為寄之於心,為寄之於形,為心形兩寄也?若寄之於心,則心相已滅,滅無所寄。若寄之於形,則形隨化往,時不可留。何以明之?《力士移山經》雲:非常之變,非十力所制。制非十力,則神足可知也。此問已備之於前章。若一理推釋,二亦俱解。

什答:若言住壽一劫有餘者,無有此說。傅之者妄。如《長阿含》《大泥洹經》,阿難白佛,乘現證,從世尊聞,若善修習四如意,是人若欲壽一劫,若減一劫,則成耶?《摩訶衍經》曰:若欲壽恆河沙劫者,此是假言,竟不說人名。用此法者,如賓頭盧頗羅墮阿羅漢,善修習如意故,壽命至今不盡。因現神足力,取栴檀缽故,佛以此治之。唯聞此一人,行其法用,餘者未聞。

又諸阿羅漢,觀身如病如癰,如惡怨賊。如退法羅漢,多有自害,況當故欲久壽也。以體無我心故,深拔貪著根本故,以涅槃寂滅安穩之利,以不樂久住。雖住先世因緣,身盡則止。

又法身、變化身,經無定辨其異相處,此義先已說。聲聞人中說,變化之身,無心意識寒熱等慧,性是無記,正可眼見,為事故現,事證則滅。如是之身,無有根本,則無久壽之為義。法身二種:一者,三十七品等諸賢聖法;二者,三藏經等。此皆非身非命,亦不得有久壽之為義。當是先世行業所得之身,為大因緣故,欲久住者,便得隨意。摩訶衍中法身相,先已具說其因緣。

今者略說,菩薩法身有二種:一者,十住菩薩得首楞嚴三昧,令菩薩結使微薄,是人神力自在,與佛相似,名為法身。於十方現化度人之身,名為變化身。隨見變化身者,推求根本者,以為法身。是故凡小者,名為變化身。如此之人,神力無礙,何須善修四如意足也?二者,得無生忍已,舍結果身,得菩薩清淨業行之身,而此身自於分憶,能為自在,於其分外,不能自在無礙。是菩薩若欲善修習如意,亦可有恆沙劫壽耳。如人有力,不假大用,若無力者,乃有所假。初入法身菩薩亦如是,神通之力,未成就故,若修如意者,便得隨意所作。

又修如意章中言,若人慾劫壽者,便得如意,不言住壽也。如阿毘曇中說,有阿羅漢,以施得大福德願力,轉求增壽,便得如願。所以者何?是人於諸禪定,得自在力,願智、無諍三昧、頂禪等,皆悉通達,以先世因緣壽將盡,為利益眾生故,餘福因緣,轉求長壽,便得如願。如檀越欲施比丘多種食之物,而是比丘有遊行因緣,不須此物,善喻檀越言:汝以好心見施,可令此食為衣物。而得如願。

又善修如意者亦如是。雖不先世福德求壽,以得無漏法故,專修有漏甚深善根,修有漏甚深善根力故,便得增壽果報。無漏雖無果報,能令有漏清淨,小而獲大果。又滅盡三昧力因緣故,令餘行增壽。若入滅盡三昧時,過於生理,身則毀壞,無復身因,起定即無。若入餘定,則無此事。如一比丘欲入滅盡三昧,作起心因緣,願打撻椎時,當從定起。有賊來破壞僧坊,十二年中,無楗槌音,此比丘猶在定中。後檀越還修立僧坊,打楗槌,比丘便覺,時即死也。

相關閱讀:

【上卷】

【中卷】

【下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