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鳳凰不曾棲梧桐,金剛舍利枉談空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國。

祗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

千二百五十人俱。”

鳩摩羅什:鳳凰不曾棲梧桐,金剛舍利枉談空

能斷金剛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金剛經》在中國是家喻戶曉的經典,無論是佛教徒還是讀書人,都熱衷於讀《金剛經》。佛教徒謂其簡易明瞭,讀書人謂其文字高妙。在世上流通最廣的《金剛經》版本,當屬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所譯的。對於《金剛經》,我們是很熟悉的,而對於鳩摩羅什法師,恐怕有不少人不甚瞭解。

鳩摩羅什法師作為“中國三大翻譯家”,其翻譯的佛經已經到了孔夫子所提倡的“信達雅”的境界,不僅如此,在某些經典中,鳩摩羅什法師頑強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而不損傷佛經原意。龍樹菩薩被稱為“佛教八宗共祖”,而鳩摩羅什法師則被稱為“中國佛教八宗共祖”。

他的一生翻譯了佛經共七十四部,共計三百八十四卷(或者三十五部,二百九十七卷),不同的史料有不同的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羅什一生翻譯佛經量巨大。其中,流傳至今並且有廣泛影響的是有三論宗的主要經典《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唯識法相宗的經典《楞伽經》;天台宗的經典《法華經》;賢首宗的經典《華嚴經》;禪宗的經典《金剛經》;淨土宗的經典《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律宗的經典《十誦律》;同時密宗也追認鳩摩羅什為它的祖師。

據說,鳩摩羅什大師圓寂之後,舌頭化作了舍利,至今仍在山西西安郊區的一個地方保存著。同時,甘肅武威有一座一千六百多年的鳩摩羅什寺廟,據說裡面也保存了大師的舌頭舍利。當然,眾說紛紜,沒法判斷真假。

鳩摩羅什:鳳凰不曾棲梧桐,金剛舍利枉談空

位於武威的鳩摩羅什寺廟,據說保存有大師舌頭舍利

鳩摩羅什三藏本是婆羅門種,其父出家為龜茲國師,遂出生於龜茲。七歲時路過墳場,見白骨悽然,因緣頓起,捨身出家。二十歲時於龜茲國王宮受具足戒,成為一名比丘僧。當時西域各王對羅什法師即位崇敬,以身為梯,任由踩踏。後秦苻堅為了得到法師,不惜發動戰爭,想強行將羅什擄掠到長安,但是苻堅兵敗被殺,法師由此困於涼州十七年。由於他是個混血兒,所以容貌奇偉,是一個英俊瀟灑的帥哥。

羅什法師五十四歲時,被後秦姚萇、姚興父子請到長安,並且強行贈送其十名美女。羅什法師在故鄉之時,也曾有過兩任妻子。鳩摩羅什曾經有這樣的比喻,說自己就好比淤泥裡的蓮花,後輩學人只可看其蓮花,不可踏其淤泥。“譬如臭泥中生蓮花,但採蓮花,勿取臭泥!”

中國的翻譯事業,以鳩摩羅什及其團隊最早,並且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是空前絕後的。他第一次系統地翻譯了大乘佛教論述緣起性空理論的經論,使當時的思想界耳目一新。他的文筆曉暢洗練,一改過去譯經的樸拙,具有高超的文學價值,甚至成為文學經典。

羅什法師一生命運坎坷,故國難回,深陷涼州。同時由於當時中國的佛教事業剛剛起步,羅什法師的才華只發揮了十分之一都不到,但是他所留下來的經典,可謂是燦爛至極,堪稱瑰寶。時也,命也,深陷涼州的十七年,其中的苦悶,大概只有法師自己知曉。“心山育明德,流薰萬由延。哀鸞孤桐上,清音徹九天。”沒有梧桐樹棲息的鳳凰,是多麼可悲與無奈,後人只能從繁雜的經卷中,聆聽到那若有若無的淡淡哀鳴。

鳩摩羅什:鳳凰不曾棲梧桐,金剛舍利枉談空

關於法師形象的想象

公元四百一十三年,鳩摩羅什圓寂。除了出留下舌頭舍利,還有一大幫影響中國佛教的好弟子。其中,道生、僧肇、道融、僧叡,被合成為當時的“四聖”。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