鳩摩羅什法師大義:次問後識追憶前識並答

鸠摩罗什法师大义:次问后识追忆前识并答

宋國廬山慧遠法師,公少瞻儒道,擅堅白之名,及脫俗高尚,亦江左須彌。凡所述作,莫非皆是實歸之路。默問常安草堂摩訶乘法師鳩摩羅什。苻書雲:什是天竺大婆羅門鳩摩羅炎之子也,其母須陀洹人。什初誕生,圓光一丈,暨長超絕,獨步閻浮,至乎歸伏異學,歷國風靡,法集之盛,雲萃草堂。其甘雨所洽者,融、倫、影、肇、淵、生、成、叡八子也。照明之祥,信有徵也。大乘經中深義十有八途,什法師一一開答。今分為上中下三卷,上卷有六事,中卷有七事,下卷有五事。

上卷六事:初問答真法身,次重問答法身,次問答法身像類,次問答法身壽量,次問答修三十二相,次問答受。

中卷七事:次問答法身感應,次問答法身佛盡本習,次問答造色法,次問答羅漢受決,次問答唸佛三昧,次問答四相,次問答如法性真際。

下卷五事:次問答實法有,次問答分破空,次問答後識追憶前識,次問答遍學,次問答住壽義。

遠問曰:前識雖冥傳相寫,推之以理,常、斷二非故,際之而無間,求相通利則有隔。何者?前心非後心故,心心不相知。前念非後念,雖同而兩行,而經有憶宿命之言。後識知前識之說,義可明矣。

《大智論》雲:前眼識滅,生後眼識,後眼識轉利有力,色雖暫有不住,以念力故能知。推此而言,則後念可得追憶前識。若果可追憶,則有所疑。

請問:前識後念,為相待而生?為前識滅而後念生?為一時俱耶?若相待而生,則前際其塞路;若前滅而後生,則後念不及前識;苦生滅一時,則不應有利鈍之異。何以知其然?前識利於速滅,後念利於速生,利即同速,鈍亦宜然。若其間別有影跡相乘,則會玄於文表,固非言緣所得。凡此諸問,皆委之於君。想理統有本者,必有釋之。

什答曰:有人言,一切有為法,雖無常相,念念生滅,有念力名為心法。此念生時,自然能緣身所經來。相自爾故。如牛羊生時自趣乳,譬之如鐵自趣磁石。如是念有大力,所經雖滅,而能知之。譬如聖智者,能知未來事。雖未生未有,聖智力故,而能知之。念過去事,亦復如是。又念與心義同,不相離故,是故說念則說心。

復有人言,諸法實相,若常虛妄顛倒,無常亦如是。如般若波羅蜜中,佛告須菩提,菩薩若常,不行般若波羅蜜;若無常,亦不行般若波羅蜜。是故不應難無常是實法滅,云何後心能知前心也。是故《如品》中,佛說:現在如即是過去如,過去如即是未來如,未來如即是過去現在如,過去現在如即是未來如。如是等際三世相。際三世相故,云何言後心為實有,以過去心為實無耶?

復有人言,心有二種:一者破裂分散,至念念滅,似如破色至於微塵;二者相續生故而不斷滅。若念念滅,坐滅中不應以後心知前心事。若相續不斷中,則有斯義。如佛告諸比丘,心住者當觀無常相。以心相續不斷故,名為心住,相續中念念生滅故,當觀無常相。

如燈炎,雖有生滅,相續不斷故,名有燈炷而有其用。若炎中生滅故,則無燈用。心亦如是,有二種義故無咎。雖念念滅,以不斷故而有其用,能以過去未來之事。設心異緣,但以後心緣於前心者,不須緣彼所緣。若以前心,則能通其所緣。

相關閱讀:

【上卷】

【中卷】

【下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