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貯玉米效益高於籽粒玉米 就是自產自銷有點難

近兩年,隨著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推進,不少東北的農民發現,不管種玉米還是種大豆,都是越來越難了,價格波動幅度大,賺不了錢還操心。因此,每年春播時,就像押寶一樣,不管壓對壓錯,總之是到秋天就是煩惱事。

有沒有一種市場波動小、基本屬於穩賺的行業呢?

每日糧油最近收集資料顯示,在2017年黑龍江全省種植青貯玉米畝平均收益906元,籽粒玉米畝平均收益690元,青貯玉米種植收益高出籽粒玉米216元。

青貯玉米效益高於籽粒玉米 就是自產自銷有點難

據悉,從2015年起,糧改飼連續寫進中央1號文件,但由於農民的種植和養殖習慣不同,青貯玉米市場一直是不溫不火。

根據《全國種植業結構調整規劃》提出,到2020年飼草料面積發展到9500萬畝,其中青貯玉米麵積要達到2500萬畝,因此,整個青貯玉米市場目前尚屬起步階段。

從農業部開展糧改飼試點至今,我國糧改飼試點範圍不斷擴大,補貼金額也在逐年翻倍。但補貼對象均為規模化種養一體單位。

青貯玉米效益高於籽粒玉米 就是自產自銷有點難

以黑龍江為例,2017年糧改飼政策補貼對象為全省範圍內收貯量達到200噸以上的草食牲畜規模養殖場(合作社)以及具有穩定的青貯飼料供銷訂單且收貯量達到500噸以上的專業收貯企業(合作社),平均補貼額度接近150元/畝。

由於青貯玉米收割時間有限,無法長期儲存和長途運輸。因此,農戶想把自己種植的青貯玉米賣到距離較遠的旗縣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目前青貯玉米種植基本還處於“自產自銷”階段。

而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科爾沁牛業養殖分公司負責人吳·額爾德木吐表示,他們每年要收購5噸左右的青貯玉米,主要是從附近幾個村的500戶村民手裡收購而來。他坦言,如果種植地區距離較遠,或者種植形不成規模,他們都不會考慮收購。

青貯玉米效益高於籽粒玉米 就是自產自銷有點難

另外,由於種植青貯玉米基本需要相對專業的設備,也不是普通農戶能承擔的起的,但對於規模化種植的合作社種植大戶而言,青貯玉米市場將是一塊等待開闢的新市場。

據測算,每飼餵1元成本的優質青貯飼料,其產值為1.32元,與不飼餵優質青貯飼料相比,產值增加0.16元,綜合飼料成本下降13.8%。肉牛育肥及其他草食牲畜的整體養殖效益也明顯優於不飼餵優質青貯。

如果實現種植和養殖的雙重效益,其收益將十分明顯。

青貯玉米效益高於籽粒玉米 就是自產自銷有點難

以內蒙古通遼市科左中旗敖包蘇木種養大戶邰立虹為例,種50畝青貯玉米可供養40頭牛,養殖黃牛每頭能賣8000塊,種植青貯玉米,每頭牛的養殖成本還能節省2000塊(要是不喂青貯飼料的話,一頭基礎母牛一年要4000塊的飼料成本),由於效益可觀,他還投入100萬,建起了專業的牛棚和青貯倉庫。

而糧改飼作為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一份樣本,目前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對於農業來講,如何通過各種信貸政策讓更多有條件的農戶也能趕上這一波政策紅利,實現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的雙贏也是一項重要工作。

附:2017年青貯玉米品種審定情況

青貯玉米效益高於籽粒玉米 就是自產自銷有點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