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 “聽說買保險能省稅,我要趕緊下手了!”

-- “聽說買保險能省稅,我家那麼多保險,都能用上麼?如果不能,那究竟是什麼保險?”

類似這些問題,近期很多人跑來問我。

首先,買保險能省稅,真不是謠言。去年,國家就開始在部分城市試點,目前已經向全國鋪開,很多保險公司也為此開發了相應的產品。

那為什麼這等好事沒有被大力宣傳,反而變成了“小道消息”。這不就說明“買保險能省稅”,真沒大家想的那麼簡單,否則早就成網紅產品,人人持有了。

今天,我們就來科普一下。

一、能省稅的保險,長什麼樣?

首先,買任何保險都能省稅嗎?那肯定是不行的,要這麼做,估計保險公司都賺大發了,特別是那些偏儲蓄的保險。

那麼這款產品應該長什麼樣,保監會早就給出了產品標準框架,甚至連示範條款也給寫好了,並給了統一命名 - “稅收優惠健康險”。

從產品分類來講,這款產品是一款健康險,從形態分類來講,它採用萬能型。所以,目前市場上的稅優健康險,基本都是“醫療保險 + 萬能個人賬戶”的組合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具體一點說,購買稅優健康險,我們每年向保險公司支付保費一部分被用於支付醫療險的風險保費,一部分被存入個人萬能賬戶,在賬戶裡生息增值。目前,萬能賬戶的使用也有明確限制:首先,不退休,不能用;然後,即便退休了能讓你用,目前也僅限於購買其他商業保險或者支付各種醫療費用,暫時不支持取現。這裡,我用兩張圖來展示下。

Page1 - 稅優健康險基本組合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Page2 - 醫療險保障功能介紹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可能大家要說,要知道我們買的保險能否省稅,就要去看這麼複雜的產品形態嗎?其實不用,看保險合同上的兩個地方就行了:

1. 產品名字,稅優健康險有標準的命名規則 - 《XXX保險公司XXX個人稅收優惠型健康保險XX款(萬能型)條款》,不是這樣命名的,就一定不對。

2. 保險合同上的“稅收優惠識別碼”。這個識別碼由保監會統一開發的商業健康保險信息平臺按照“一人一單一碼”確定後,再下發保險公司,由保險公司打印在你所買保險的保單憑證上,“無碼”也一定不能抵稅

搞清楚稅優健康險的基本面貌,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這款產品在保障功能和省稅兩方面,究竟有什麼“過人”的地方。

二、保障功能自帶“網紅”屬性?

如果有人告訴你,有一款醫療險,它保證續保、允許帶病投保、沒有等待期(今天買明天看病就能賠)、零免賠、將報銷範圍擴展到社保範圍之外、還規定單次賠付比例不低於90%,你會不會覺得這將是一款超級網紅醫療險呢?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沒錯,這些都是稅優健康險的亮點。除此以外,根據國家“微利經營”的指導方針,這款保險還提供差額返還功能:如果保險公司當年經營這款產品的整體賠付率低於80%的,保險公司就要將實際賠付率與80%的差額,全數返還到所有人的萬能賬戶中,相當於每年保險公司賠出去的錢必須不少於所收入保費的80%。

▲ 賠付率按照會計年度計算,等於 = (發生在該會計年度內的全部賠款 + 該會計年度的額外費用)÷ (在該會計年度經過有效的保單的全部經過保費),全部賠款包括已決賠款和未決賠款

這麼讚的“網紅醫療險”,是否有讓你立即要去購買的衝動?別急,先聽我說說可能存在的一些問題。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1. 長期保證續保,但大多數只到法定退休年齡,退休後可沒人管了,但醫療險對那個年齡段的人來講比較剛需。

▲ 也有不帶清單限制的產品,但價格 > 負面清單 > 正面清單。癌症靶向藥通常都必須帶正面清單,清單內的藥品才能報銷。

3. 因為允許帶病投保,而產品定價時並未區分既往症和健康人群,可能會造成對健康人群不公平。保險公司為了平衡這種不公平並控制既往症人群的賠付風險,會將既往症人群的保額限制在健康人群的15%-30%之間。

另外,還有些童鞋問的,這款長期保證續保的稅優健康險,醫療險部分是否保證費率?據我瞭解,很多公司的產品並不是,至少在精算報告裡面就沒有相應的描述,而且在很多產品的條款中還保留有“保險公司有權根據需要調整產品”的字眼。由於 “不低於80%賠付率”和“允許帶病投保”的硬性規定,保險公司在產品設計的時候預估的賠付率就已經比較高

,如果實際理賠情況再有所惡化,定價兜不住,那時候就真有可能找保監會去申請調整費率了

三、省稅效果究竟如何?

購買稅優健康險,除了健康保障,很多人還衝著省稅來。那麼買這款保險,究竟每年能幫我們省多少稅呢?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按照目前的規定,購買稅優健康險所支出的保費,允許在當年(月)計算應納稅收入時放在稅前來扣除,限額為2400元/年(200元/月)。簡單說就是,無論你花多少錢買這份稅優健康險,每年最多給予的稅前抵扣額度只有2400元,每月最多200元,

直接效果就是每月個稅起徵點從3500提高到3700元

那麼省稅效果大家就可想而知了,這裡我給大家算筆賬。以廣州月入10000元的辦公室白領為例,扣掉五險一金後,每月這200元的應稅稅率大概是10%,也就是能省稅約20元,一年到頭240元。對有錢買商業保險的中高收入人群來講,這點省稅無關痛癢,而對低收入人群而言,對保險的消費慾望低也沒有多餘錢去買,也就談不上省稅不省稅了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除了省稅效果有限之外,你是否符合資格買這款保險,也有要求:

1. 取得工資薪金所得或連續性勞務報酬的個人

2. 取得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或者對企事業單位承包承租經營所得的個體工商戶業主

3. 個人獨資企業投資者、合夥企業合夥人和承包承租經營者

▲ 其中,取得連續性勞務報酬所得的個人,是指連續3個月以上(含3個月)為同一單位提供勞務而取得所得的個人,換句話說,打散工的不算

簡單來講,要買稅優健康險,你要不有穩定工作並且持續在交稅,要不就是自己當老闆做買賣,當然也要在交稅。如果你只是靠炒股或者收租為生,這些收入現在誰又會去主動交稅呢,所以也就買不了稅優健康險了。

四、幾款產品的簡單比較

寫到這裡,其實我想大家對稅優健康險的基本情況都能有基本的瞭解了。

截止2017年7月1日,一共有38家保險公司獲批經營稅優健康險,未來上市銷售的的產品一定會越來越多,那麼又應該怎麼選呢?

這裡,我以最早獲批的四家公司的產品為例,做一次簡單對比。這四家公司的產品各有特色,有一定代表性。

▼ 產品比較,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 比較,點擊圖片查看原圖

買保險能省稅,有這麼簡單嗎?

總體來講,人保健康的產品注重健康管理,社保外報銷目錄不設置清單限制,但保費是最貴的。陽光的產品保證續保的期間最長有無免賠優待,健康人群能得到的終身保額也最高,但被

加上了正負面清單,實用性所有折扣,但價格也遠低於人保泰康和太平洋的產品基本一樣,而且都用了限制最多的正面清單價格比前兩家更便宜。但太平洋的清單範圍比泰康要廣泛一些,管的病也更多,因此保費比泰康略貴20%左右。

從我的角度看,四家公司裡面,陽光采用負面清單的A款產品,保障功能相對均衡,最能吸引我。

保乎·小結

從剛推出是的大熱,到落地試點後的遇冷,這說明稅優健康險本身的問題還有很多。除開繁瑣的投保過程(各種社保、納稅、健康證明的開具、櫃面投保)和節稅流程,這款產品本身在保險公司內部就沒有得過多少支持聲。雖然不少公司申請了經營資質,但更多是跟風或迫於行業壓力。看看保險公司最終出來的產品,你大概會明白了。加上保險公司極少投放推廣資源,產品不遇冷才怪。

如果你一定要問:這類產品是否值得買?就目前而言,精算君僅僅看中它保證續保的優勢。因為同樣是0免賠的高保額醫療險,在百萬中端系列中已經有了。如果一定要買,建議可以按照陽光A款的模式去選,續保年齡高一些不止是法定退休年齡、最好能包含無理賠有待條款、選負面清單的或沒清單的。

不過,如果你本身就有既往症並且因此被保險公司拒保,如果你還有穩定工作並且有持續交稅,這類產品也許是你當下最佳的選擇

今天就寫到這裡為止,歡迎曾經買過稅優健康險的讀者們在文章下面留言,分享下你們的體會,給正在觀望的人更多參考意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