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早教略談(二):媽媽在早教中要發揮引導作用

寶寶早教略談(二):媽媽在早教中要發揮引導作用

今天我們早教略談的話題主要是——關於早教培育中媽媽的引導方面。主要通過兩個大點:

  • 第一大點:媽媽怎樣教寶寶認識動物?

教寶寶認識動物,可以增強寶寶的認知能力、培養寶寶的觀察力和想象力、還能使寶寶更親近大自然,並在潛意識中懂得愛護小動物、培養寶寶的愛心。

在具體做法上,首先媽媽可以買一些圖書卡、掛圖之類。讓寶寶看圖片並認識各種動物,每認識一種,媽媽要問他這是小雞嗎?然後拿一個鴨子的圖片再問,這是小雞嗎?看寶寶能不能區分?如果寶寶答錯了,要告訴寶寶小雞和小鴨的區別。

然後媽媽可以換一種方式問寶寶,哪一個是獅子,哪一個是狗熊,這樣通過反覆幾次來加深記憶。寶寶答對了,要及時給予表揚,媽媽要鼓勵他認識更多的動物。

寶寶早教略談(二):媽媽在早教中要發揮引導作用

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可以通過念兒歌猜謎語聽童話故事的方式,讓寶寶對動物瞭解的更深入。還可以讓寶寶適當地看看電視裡動物世界的節目,一邊看一邊講。

也可以帶他去動物園或市場或農村走走,告訴他每種動物的名稱,教他觀察它們的特徵,並且讓寶寶給小動物餵食物,比如給猴子喂香蕉,給小雞喂米粒等。回家後讓他講出在動物園認識的哪些動物、這些動物愛吃什麼、哪些動物會飛、哪些動物會爬。

有一個提醒需要給媽媽們:或許還有很多寶寶害怕小動物,那麼媽媽們應該多讓寶寶與小動物接觸、讓寶寶與小動物親近。但是在寶寶與小動物親近的時候,媽媽要陪伴在身邊,以防寶寶過分逗小動物而被咬傷。

寶寶早教略談(二):媽媽在早教中要發揮引導作用

  • 第二大點:媽媽故意輸給寶寶好不好?

寶寶喜歡與別人競爭,媽媽會用競賽來激勵寶寶,使其做事快一點、更好一點。看起來簡簡單單的競賽卻有不少的學問,假如不讓著寶寶,他就贏不起來,一旦寶寶比不過別人就很不開心,甚至大哭大鬧:“我不玩兒了,我不玩兒了。”

聽著寶寶的嚷嚷,媽媽就繳械投降:“好好好,算你贏。”或者“重新玩過吧”。再者,有的媽媽故意一直給寶寶贏以息事寧人。

經常故意輸給寶寶,那麼寶寶就自以為他永遠都應該是贏家。但現實生活卻並不如此,他總要面對自己所不能接受的、所不擅長的事情;總要學會怎樣應付困窘的局面。

媽媽的責任當然並不單單是為了討好寶寶的歡心,更重要的是要發揮引導的作用、要讓寶寶學會承擔後果。

競賽的目的無非是為了製造氣氛、激發寶寶的好勝心,它本身不是目的。寶寶贏了可以樹立自信心,輸了應該學會面對敗局。

這樣做得到的潛移默化的結果是——寶寶輸了也會考慮輸的原因。無論最後是贏是輸,媽媽們都要發揮引導和示範的作用,包括示面對輸局的態度、應對輸局的思考和經驗總結。要讓孩子明白,輸贏乃兵家常事,重要的是下一次要吸取教訓。

如果此時媽媽假裝表現出沮喪的樣子,寶寶一定會來安慰你,說:“媽媽不要緊,下次專心吃飯,你一定會贏”,那時的你該有多開心,同時也知道你的引導和啟發對孩子影響多大了。

寶寶早教略談(二):媽媽在早教中要發揮引導作用

所以,通過這兩大點可以看出媽媽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把引導和示範的作用發揮在育兒方面。媽媽們需注意的是將這樣的理念逐步注入對寶寶培養的過程中。這樣,以後寶寶的思想的發展都會沿著正確的道路進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