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為明朝戰鬥到最後一刻,闔家殉國,歷史軌跡也差點因此改變

襟帶河汾玉殿長,一朝弓劍委秋霜。

將軍死戰哀寧武,帝子生澤恨晉陽。

馬首關山空落日,城中歌吹罷清高。

悲風處處吹松柏,誰到幷州不斷腸。

此人為明朝戰鬥到最後一刻,闔家殉國,歷史軌跡也差點因此改變

1644年,是明王朝作為正統王朝的最後一年。這年1月3日,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並率五十萬大軍東征北京,給予腐敗的明王朝最後一擊。可誰也沒想到,短短兩個月後的3月19日,李自成便攻破北京城,崇禎帝在煤山自縊身亡,大明王朝就這樣覆滅了。

從西安到北京長達幾千裡的路上,明王朝還掌握這險要的居庸關,屯有重兵的大同、宣府,以及城高池深的帝都北京。然而,這些地方都沒有給予大順軍任何像樣的抵抗。這路上唯一阻擋大順軍,並與之拼死作戰的,只有大家都不太熟悉的地方——寧武關。而負責守衛寧武關的,就是山西總兵周遇吉!

此人為明朝戰鬥到最後一刻,闔家殉國,歷史軌跡也差點因此改變

周遇吉,號萃蓭,遼東錦州人。先後跟隨張鳳翼、孫應元、楊嗣昌等人在河南、湖廣一代征討張獻忠、李自成等起義軍。公元1642年末,周遇吉接替兵敗論死的許定國,出任山西總兵官一職。善於練兵的周遇吉到任後,著手整頓軍務。他裁汰老弱,編練“敢死隊”,修繕城防,打造兵器、鎧甲。一時之間,在山西軍備大為改善。然而,此時的明王朝早已大廈將傾,留給周遇吉的時間實在太短了。

1643年,李自成佔領整個陝西,準備渡過黃河,經山西北上。對此,周遇吉積極部署黃河防守,採取分段防守之策,自率兵防守北部河段,由山西巡撫蔡懋德防守南部河段。

此人為明朝戰鬥到最後一刻,闔家殉國,歷史軌跡也差點因此改變

次年1月,李自成大軍出兵山西,沿河州縣紛紛望風而降。在攻破太原後,李自成隨即率軍進攻代州。面對來勢洶洶的大順軍,周遇吉一面憑城固守,一面利用起義軍的輕敵,派遣奇兵偷襲。幾天下來,大順軍死傷萬餘,卻始終沒能拿下代州。但由於明軍糧餉不足,後援不濟,周遇吉被迫放棄代州,退守寧武關。

此人為明朝戰鬥到最後一刻,闔家殉國,歷史軌跡也差點因此改變

2月15日,李自成率大軍包圍寧武關,並揚言:“五日不下,且屠”。於是,雙方便在寧武關前展開激戰。大順軍仗著人多勢眾,採用人海戰術全力攻城。守關明軍運用弓箭、火器,以及滾木礌石,奮起抵抗。雙方鏖戰三天,明軍斃死大順軍萬餘人。

然而,明軍彈藥很快就耗盡了。面對危局,周遇吉採用誘敵之策,在城內埋伏精兵,派老弱誘敵入城,然後下閘關門,又擊殺大順軍千餘人。

此人為明朝戰鬥到最後一刻,闔家殉國,歷史軌跡也差點因此改變

被逼急的李自成再次採用人海戰術,強行攻關。大順軍各部輪番攻城,前隊死,後隊繼,不斷對寧武關發起猛攻。3月1日,李自成終於攻破寧武關。但周遇吉並沒有就此放棄抵抗,而是率殘部與大順軍展開慘烈的巷戰。

激戰中,戰馬被射倒,周遇吉徒步,以短刀應戰,仍然殺死數十人。最後,周遇吉“身被矢如(刺)蝟,竟為賊執”。但他仍然寧死不屈,破口大罵,大順軍最終將周遇吉懸吊於高竿之上亂箭射死,然後又殘忍的將其屍體肢解。其妻劉氏素來勇健,率領府上家丁拒守公廨,“登屋而射,每一矢斃一賊,賊不敢逼”,最後全部被大順軍燒死。殺紅了眼的大順軍在破關後,“遂屠寧武,嬰幼不遺 ”,武寧關百姓盡數被屠。

此人為明朝戰鬥到最後一刻,闔家殉國,歷史軌跡也差點因此改變

武寧關一役打得異常慘烈,還差點就改變了歷史軌跡。在經歷了周遇吉的拼死抵抗後,就連戎馬多年,歷經生死的李自成都萌生退意。他召集眾將說道:“寧武雖破,吾將士死傷多。自此達京師,歷大同、陽和、宣府、居庸,皆有重兵。倘盡如寧武,吾部下寧有孑遺哉!不如還秦休息,圖後舉。”如果不是此時正好收到大同總兵姜瓖和宣府總兵王承蔭的降表,沒準李自成就真的退兵,明王朝或許又獲得喘息之機……

此人為明朝戰鬥到最後一刻,闔家殉國,歷史軌跡也差點因此改變

寧武關之戰雖然並沒能挽救明王朝,但周遇吉卻以萬餘兵力抵抗李自成幾十萬大軍,極大的殺傷了大順軍的精銳。戰後,李自成清檢大軍,前後戰死將士達七萬餘。時人記載 “後賊陷京師,多有手足創者,皆經戰寧武者也”。此戰對大順軍的影響之大,可想而知。甚至可以說在一定程度上,對後來的山海關之戰也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儘管明王朝的滅亡是無法挽回之勢,但在王朝的最後時刻,周遇吉用自己的生命,詮釋了一個臣子對君主、對朝廷的忠誠,其氣節值得後人敬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