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化•糖糕

在宁化,糖糕又叫年糕,是众人熟知的食物

宁化•糖糕

但在宁化,糖糕是用饭甑加上温火烹饪而成,味道别提有多细腻多Q弹!

宁化•糖糕

宁化•糖糕

制作流程

主料:糯米

辅料:芝麻

调料:白糖或红糖、茶籽油

制作方法:

1、将糯米用清水洗净浸泡后,滤干水分加工成糯米粉;

2、锅中烧适量开水将糖倒入微火慢熬,糖完全融化成糖水后起锅待用;

3、糖水冷却后倒入糯米粉充分搅拌均匀、反复搓松;

4、用洗净的丝瓜布平铺在饭甑底部,待锅中水煮沸腾后把饭甑放进锅里,将糖糕粉撒一层到饭甑里蒸,蒸熟后在撒第二层,直到饭甑把饭蒸熟为止;

5、糖糕蒸熟起锅并从饭甑底部进行挤压,直到将糖糕挤压结实后把饭甑取出,再切割成大小适中的规格方块即可装盘食用。

宁化•糖糕

宁化•糖糕

在宁化,每逢乔迁、拜寿及传统喜庆节日都要制作糖糕,一来供奉祖宗和神灵,二来起糕的谐音讨口彩,有“高升、高寿、高兴”之意。年糕制作的习俗世代相传,成为一道独特的客家小吃。

宁化客家糖糕有悠久的历史,不仅金黄油亮,而且黏绵香甜,而且能保存较长时间不坏,古时候宁化客家人出远门都喜带着糖糕在路途食用。

年糕的历史典故

宁化•糖糕

宁化•糖糕

据传,宁化客家糖糕的流传和宁化的开疆始祖巫罗俊有关。隋大业年间(605—617年),时称黄连峒的宁化,隶属于建安县(今建瓯市)。境内山高林密,匪患不断,离县治又远,官府鞭长莫及。为此,“少负殊勇”的巫罗俊在石壁建筑城堡,并组织力量加以防范,使得当地乡民免收匪寇侵扰之苦。远近百姓闻讯争相前来投靠,寻求保护,偏僻的黄连峒人口逐渐兴旺起来。

巫罗俊利用当地丰富的林木资源优势,组织乡民开山伐木,将木材通过石壁溪转贡水到赣江,一路漂流进入长江,最终到达吴地(今江浙一带),开辟了一条闽西至赣、浙地区的水运贸易通道。商品流通带来丰厚利润,为进一步开发黄连峒奠定了基础。

宁化•糖糕

宁化•糖糕

巫罗俊以此为契机,组织乡民大规模辟地垦殖,使黄连峒物阜民丰、人丁兴旺,成为客家移民向往之地。唐贞观三年(629年),巫罗俊考虑到宁化没有正式建置,版籍疏脱,决定亲自前往都城长安,觐见唐太宗李世民,要求将宁化列入版图,授田定税。临行前,担心此去长安路途遥远,心灵手巧的巫罗俊夫人就将当地盛产的糯米制成一糖糕,让巫罗俊带上一路食用。

宁化•糖糕

巫罗俊筚路褴褛,爬山涉水千里迢迢到达成长安觐见唐太宗,恳请朝廷将黄连峒列入国家建制管理。巫罗俊在觐见唐太宗时,将随身携带的糖糕呈上,并美其名曰:“这是糖糕,意为唐朝基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唐太宗一听龙颜大悦,授巫罗俊为黄连镇将,鼓励他继续开发黄连峒,随后宁化被正式列入唐朝版图,结束了“版籍疏脱”的历史。

宁化•糖糕

因此糖糕有此由来,流传至今,长盛不衰,成为宁化客家人喜庆的必备之物。

现在,市面上的年糕花样也是越来越多,吃法各异,煎、煮、炸、蒸、烤:

宁化•糖糕

宁化•糖糕

宁化•糖糕

宁化•糖糕

宁化•糖糕

网络上还有真空包装,要吃非常方便:

宁化•糖糕

但是,尽管现在年糕千变万化,但我还是独爱宁化街边的年糕......十块钱就可以吃得很满足!

宁化•糖糕

宁化•糖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