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點開叫餐軟件,輸入“冷麵”,APP根據熱銷和距離的算法,極有可能排在優先的“冷麵”是陝西涼皮和朝鮮冷麵。那麼輸入“上海 冷麵”,會更穩妥一些嗎?

你更容易搜到的多數是“X師傅”或者“X盛昌”這樣的連鎖餐飲店,作為上海小囡,你不需要美食家的評論便能知道,這些連鎖冷麵的味道差強人意。

也難怪的,小餐飲店的後廚幾乎很少有上海人,有的店裡做冷麵甚至不用本幫冷麵專用的小闊面,而用小圓面代替,調的花生醬也不敢恭維。

冷麵看起來不是很容易做嗎?不不不,可千萬別小瞧這道本幫夏日的當家主食。別看它才賣兩塊錢一兩,這裡廂可是動足了腦筋。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牛肉煎包還有伐?”

“等一下鍋,廿分鐘。 ”

“……算了。就兩客清冷麵,兩客冷餛飩帶了跑。”

七月中的一個傍晚,楊浦區平涼路上的一心齋點心店,正是食客滿堂的時段,牆上的電風扇拼命搖著頭,收費臺前排著長龍。

剛剛排到的食客馬述是衝著牛肉煎包來的,這是一心齋的招牌。在不到一秒的換算時間裡,他瞥見不遠處桌上人們正在“唆”冷麵。

馬述父母的家就在這附近,騎共享單車15分鐘的路程。他自己的家現在在北京,最近父親有些小恙,他特地從北京回上海待了一段時間,這天正好想到給老人家換換口味,便騎車過來買好帶回去。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一心齋是馬述從小吃到大的店,馬路對面就是過去的滬東工人文化宮,也是他玩到大的地方。按照馬述的說法,一心齋的冷麵、冷餛飩是幾十年如一日的味道。

某種意義上,冷麵是上海人只有到了夏天才能啟動的時光機。花生醬的香味似乎連接著蟲洞,讓人一下子看到30年前窄窄的平涼路,同樣蟬鳴的夏天,馬述父親在下班路上會特地過來彎一圈,給兒子打回兩斤冷麵。

儘管滬上各家“冷麵IP”都自稱老底子,但根本難以撼動一心齋在馬述心裡的地位。

“一心齋面好吃在於它那個醬料,比較濃厚。我不知道你們還記得嗎?小辰光拌冷麵的醬是帶一點甜味的,微微的甜味,現在外面很多冷麵的花生醬沒有這個甜味了,所以吃口只剩下醬油的鹹味。”

馬述說,他上禮拜帶了朋友一起到一心齋吃麵,朋友吃到最後都把麵碗裡的醬汁一飲而盡了。

一心齋是清真餐廳,相對而言它的澆頭品種沒有其他老店那麼多,但也別具一格,冷麵的頭牌澆頭是雪菜澆以及在別家吃不到的牛筋澆。

一心齋到夏天還有一款看家貨,配冷麵也是一絕——刨冰,有綠豆、赤豆、菠蘿三款,同樣是老底子的味道。馬述說,“想要刨冰好吃,不用搞那麼多花頭,捨得放糖就行了”。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一心齋的刨冰 by Mrs.Leroi

對於老楊浦們來說,一心齋就是冷麵的標準。但對於市區挑剔的食客來說,一心齋的地理位置相當於冥王星在太陽系,為了吃它一碗冷麵“特特為”過去,汗衫都要溼好幾趟了……

“一心齋肯定算好吃的,但是還及不上美新和四如春。”滬上知名食客芮新林,前些年為了寫冷麵評論曾吃遍了上海灘二十多家點心店,“一心齋我是專門去的,公交車乘過去老遠的。”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芮新林的味蕾是老城隍廟小吃一條街從小薰陶出來的,多少有些“中心主義”。他認為花生醬醬汁不宜過甜。

“冷麵口味不是以甜為主的,是以面有骨子為主的。而且現在也有一種誤解,覺得上海小吃都帶甜的,實際上甜只能出頭一點,不能衝出來。老話叫’甜出頭,鹹收口’。”

請芮新林給上海各大“冷麵IP”排個座次,他還是考慮蠻周到的人,不願輕易下定論,“儂硬頸要我講嘛,美新可以講第一,伊也是國營老店,講伊好也勿搭界的。”

芮新林評價美新的冷麵有幾件都是標杆,“一是美新的面是有講究的,它不是先蒸後汆水的,而是直接汆水的,撩起來就直接冷卻了。所以面的骨子蠻硬的,一般性菜場裡買不到的。”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另一樁呢,當時辰光美心到天熱會有一碗咖喱牛肉湯,專門配冷麵的,其他季節都沒有的,非常好吃的咖喱牛肉湯。”芮新林對這碗湯一直是念念不忘。

第三是澆頭,美心的澆頭只有五樣,“三絲、辣肉、大排、木耳麵筋、香菇”,少而精,恰到好處。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剛剛提到的咖喱牛肉湯,這裡倒也可以補充一段。

上海的咖喱牛肉湯是本幫特有的,西北沒有,河南沒有,咖喱的祖庭印度也沒有。

據說是當年租界的印度巡捕專門從河南招募回族來滬做華捕,就在今天長壽路一帶,河南來的牛肉湯和咖喱金風玉露一相逢,便有了這道本幫牛肉湯。

冷麵的發明和牛肉湯都可以追溯到解放前,冷麵是貧苦時期上海人的創造發明。

早期的冷麵借鑑的是北方冷麵的做法,用井水或者自來水浸冷,然後再用花生醬拌。可以想得到,水泡之後冷麵的吃口是偏軟的,時間久了還可能會糊掉。

《上海通志》裡記載,“四如春點心店。在瑞金一路15號(初址)。1929年建,經營徽幫湯糰、餛飩麵食……50年代,首創蒸拌麵,以衛生出名。”

建國後,考慮到井水或者自來水冷卻帶來的衛生問題,冷麵做法經歷了一次比較重大的改革,先蒸後汆,再用風扇冷卻,當時人稱“風扇冷麵”。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今天已經移店到石泉路的四如春,可以說是今天本幫冷麵的發明者。

在芮新林的食單中,四如春的排名其實並不次於美新。由於近些年美食節目和公號的發達,四如春幾乎成了媒體們每年夏天必備的題,以至於一到盛夏便食客絡繹不絕,排長隊成了常態。

據說四如春的賬臺師傅比較兇,點單環節常常是“急鞭催馬運糧忙”,有食客匆忙下單都不知道自己點了什麼,

多少因此影響到了心情。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對於老店的熱,另一位滬上美食家張渭榮認為也並不完全是“起蓬頭”。張渭榮今年52歲,網名“晴天的小馬”,專攻江浙菜。

“雖然老店也在變化,一年不如一年,因素很多,比如老師傅退休了,走了。但比起那些餐飲店,老店肯定會更好吃一點,東西穩定,味道正宗。”張渭榮說。

張渭榮自己比較偏愛德興館,每年夏天他總會抽出些時間去解解饞。

“德興館面好,雞蛋和麵粉的比例協調,軟硬適中;澆頭也好,選擇多樣,味道正宗,有幾位大師傅坐鎮和監督,風味是外面小店是絕不能複製的;而且步驟到位,堅守多年以來的傳統。”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除了德興館,上海本幫冷麵的老字號還有雄踞南市的大富貴。

大富貴也是先蒸後汆的制面工藝,它的面講究“小雞黃”,這個顏色和麵條裡鹼水的比例以及拌麵上油的量有關係。

作為老牌IP,大富貴的工藝流程也相當穩當,拌麵用的甚至是專門熬製的蔥油,拌醬用的醬油、味精、糖都有規定的比例。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一絲不苟是上海人做事情的一個特點,這些老牌餐飲店的廚師都算得上是灶臺前的“八級鉗工”。

不過據不少吃客反映,大富貴冷麵吃口上有些過重,也許是拌麵的油用得多,花生醬拌得厚的緣故,可能也和南市地區的口味偏好有關。

一個地方的水土養育一方人,有時候吃的東西也是這樣,對老南市來說,冷麵的標準也只有一個。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味覺是個挺奇怪的東西,吃很多時候並不僅僅是口腹之慾,吃小時候就有的食物,往往會在心口之間帶來一絲今天難得的安穩。

和幾位美食家都聊到過去夏天吃麵的場景,吃冷麵不是買房子,多擺一會兒不會糊掉,也不會冷掉,所以可以端在手裡篤悠悠地在弄堂裡溜達,弄堂裡廂的風呀,也是悠悠的。

上海冷麵歧視指南|識味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