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之地,就是这里

小小的穴位里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无数的踪迹与谜题,等待我们去探索它的名义,理解它的智慧。

下面让我们一同去揭开腧穴古老而神秘的面纱吧就从“手太阴肺经-中府”的探源开始!


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之地,就是这里

小诗一首

肺手太阴起中焦

络于大肠出指梢

经脉所过十一穴

起于中府少商消

中府

zhōng fǔ

出处

中府穴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离合真邪论》

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之地,就是这里

归经属性

中府是肺脏的募穴,手足太阴之会,气血物质由本穴募集并传输肺经,是脏气结聚之处。

(募穴是脏腑之气输注于胸腹部的腧穴,又称为“腹募穴”。)

穴义

收募脏腑气化之气输供于手太阴肺经。

  • 中府何处
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之地,就是这里

中府在胸部,横平第一肋间隙,锁骨下窝外侧,正中线旁开6寸。取穴时两手叉腰正立,锁骨外侧端下缘有三角窝,由此窝正中垂直向下平第1肋间隙处即是此穴;也可先确定云门穴,在其外下一寸即是。

此穴位于胸中,胸部为肺气储藏之处,形如府库,故名“中府”。

如《会元针灸学》曰:在云门穴下一寸六分,男即乳上三肋间,女即动脉应手陷中考,去中各开六寸是穴。

  • 中府何用
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之地,就是这里

中府为肺中宗气灌注之穴

中,中焦;府,脏腑之气聚集之所。中府名意指肺经循行起自中焦,本穴主要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物质,故名“中府”。

  • 众家纷纭
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之地,就是这里

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之地,就是这里

寒热烦满,中府主之

《素问·刺禁论》: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千金翼方》:身体烦热针中府。

《针灸甲乙经》:肺系急,胸中痛,恶寒胸满,悒悒然,善呕胆,胸中热,喘,逆气,气相追逐,多浊唾,不得息,肩背风,汗出,面、腹肿,鬲中食噎,不下食,喉痹,肩息肺胀,皮肤骨痛,寒热烦满,中府主之。

小试身手

1. 如图所示,中府定位为:

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之地,就是这里

A.中府 B.云门 C.气户

2. 中府名意 :中,中焦;府,脏腑之气聚集之所。

3. 中府功效:止咳平喘、清泻肺热、补气健脾

好 书 推 荐

汇聚了脾肺两脏的气血之地,就是这里

《图解针灸穴位速查速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